文章首发:点筑结构(ID:kjve001)
作者:炫光 甲级设计院主任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框架结构的梁配筋设计中,有6个细节容易被忽略:
01 是否“考虑纵向受压钢筋作用”
砼规9.2.9条: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3)当梁的宽度大于400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常规做法:≤300宽梁做两肢箍,≥350宽梁做四肢箍。
而这一条文则导致≤300宽梁做四肢箍的可能。 应该尽量避免。
在静力作用下,梁端纵筋上部受拉,下部受压,在地震作用下,梁端上下纵筋都可能受压。所以,300及300宽以下的梁,保证梁上下铁单排钢筋不超过4根,也就可以不用设置复合箍筋。
另外,PKPM参数设置中“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选项”,选择不勾选,则不用满足这一条文要求。但受拉钢筋计算结果会增大。
02 “次梁铰接”或“充分利用钢筋强度”
16g101-1图集P89给出了非框架梁L、Lg的配筋构造,“设计按铰接时”用于代号为L的非框架梁,“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用于代号为Lg的框架梁。
主要区别:“设计按铰接时”(L)端部锚固直段长度≥0.35Lab
“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Lg)端部锚固直段长度≥0.6Lab
以常见的C30混凝土,HRB400钢为例:受拉基本锚固长度Lab=35d,假设端部支座宽度300,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20;那么对于(L)可以使用的最大钢筋直径为:(300-20)/(0.35*35)=22mm,对于(Lg)可以使用的最大钢筋直径仅为:(300-20)/(0.6*35)=13.3=12mm。12mm钢筋很少用于梁纵向受力筋。而主梁通常在250、300左右,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次梁统一点铰;若部分支座条件满足时,可按L和Lg区分表达。
次梁点铰的意义在于可以看到下铁理论上的最大配筋值,但忽略了对主梁的扭矩影响。必要时应进行复核。
另外,连续次梁中间支座不可以点铰。 对于植筋,存在不可控因素,需要点铰。
梁点铰以后,支座没有弯矩,计算配筋结果为0。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铰接,梁端上部仍受到一定的约束。此时需要配置一定的钢筋避免出现负弯矩裂缝(砼规9.2.6)。当外界荷载达到一定时,此处先开裂,钢筋屈服,形成塑性铰,内力重分布。因下铁已经配足,仍然具备一定的承载力,通过这样一个耗能过程,保证了主结构的安全。
03 贯穿中柱的主梁钢筋直径
砼规11.6.7:贯穿中柱的主梁钢筋直径,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当柱为矩形截面时,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柱截面,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另见于高规6.3.3条。内容基本一致,不同之处为砼规多一个9度设防下的要求,为1/25。而9度时高层不适用框架结构,所以高规没有。
对于方柱,须注意1/20针对的是梁伸过柱的长度。且只针对一二三级。四级抗震可以不执行。
圆柱相对绕一些,某年真题考过,需要做一个几何图形,考虑保护层的厚度,找出钢筋割圆处的弦长。基本上做过一次就不会忘记了。
04 三个强条
三个强条,分别为:
砼规11.3.1: 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限值
砼规11.3.6-2:梁端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之比的限值
砼规11.3.6-3: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2mm。
这3条频现于历年考试的审图题,基本上抓住几个点就能得分;而在实际项目中,最容易忽略的是第3条。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2%针对的是面积bh0。顺带一提:砼规8.5.1条计算最小配筋率时,针对的面积是bh。
记住按不利的就对了。
05 悬挑梁及内跨梁配筋的弯矩的有效传递
很多人设计悬挑梁时,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悬挑端的配筋,而忽略内跨梁的配筋。事实上看看悬挑梁的弯矩包络图就知道,负弯矩有可能包络到很远的距离,乃至超出一跨也不是没有可能。需要增加上铁贯通钢筋,且保证一定的富余。
悬挑梁的弯矩包络
06 三排钢筋的排布
假设一个400宽的梁,梁下部配筋21C25 7/7/7;这样配置有问题吗?
答:有问题。
相关条文见砼规9.2.1-3: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
也就是说3排钢筋的话,最多只能配到18C25 4/7/7。
另外,9.2.1-3给出了各层钢筋间的净间距。
三排钢筋极大的削弱了混凝土梁的有效高度,实际工程中,应该少用或者不用。
文章首发:点筑结构(ID:kjve001)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4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19 万条内容 · 2144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学到了,多谢楼主的总结分享
回复 举报
非常有意义的总结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