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砖混结构 \ 超全!楼梯常用数据与计算方法汇总

超全!楼梯常用数据与计算方法汇总

发布于:2020-02-25 14:21:25 来自:建筑结构/砖混结构 [复制转发]

来源:PKPM构力科技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坡度与踏步尺寸


(1) 坡度

指的是楼梯段的坡度,即楼梯段的倾斜角度。

坡度有两种表示法,即角度法和比值法。

一般楼梯的坡度在23°~45°之间,常用30º左右,舒适角度26º-34’。坡度超过45°时,应设爬梯;坡度小于23°时,应设坡道。

(2) 踏步尺寸:

踏面宽和踢面高,踏面是人脚踩的部分,宽度一般为250~320mm。

踢面高与踏面宽有关,根据人上一级踏步相当于在平地上的平均步距的经验,踏步尺寸可按下面的经验公式来确定: 2h b=600--620

式中 h—踢面高度;b—踏面宽度;600~620mm—人的平均步距。

踢面高:一般为100~200mm

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民用建筑楼梯踏步尺寸b、h的取值可按《民用建筑通则》表选定。

住宅规范的规定

圆或弧形楼梯规定


2

楼梯段宽度与平台宽度


(1) 梯段宽度

楼梯段宽度:指楼梯段临空侧扶手中心线到另一侧墙面(或靠墙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梯段宽度根据设计人流的股数、防火要求及建筑物使用性质等因素确定。

每股人流按500~600mm宽度考虑,单人通行时为900mm,双人通行时为1000~1200mm,三人通行时为1500~1800mm,其余类推。同时,需满足各类建筑设计规范中对梯段宽度的限定。如住宅≥1100mm等。

注:每股人流宽度为0.55 (0~0.15)m.

(2)平台宽度

保证通行人行顺畅和搬运物品的方便。

住宅:中间平台宽度D1和楼层平台宽度D2,平台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梯段宽度,并≮1200mm。

平台宽度的确定

根据楼梯间的尺寸、梯段宽度等,确定平台深度。中间(楼层)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对于直接通向走廊的开敞式楼梯间,其楼层平台可借用建筑的走廊,因此楼层平台深度可不受此限制,但是为了避免走廊和楼梯上的人流相互干扰,并且为了便于使用,应留有一定的缓冲宽度,一般为500宽。


3

楼梯的净空高度


包括楼梯段上的净空高度和平台上的净空高度。

(1) 楼梯段上的净空高度:

踏步前缘到上部结构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2.2m。

(2) 楼梯平台净高度:

确定楼梯段上的净空高度时,楼梯段的计算范围应从楼梯段最前和最后踏步前缘分别往外300mm算起。

当底层休息平台下做出入口,为使平台下净高满足净高要求,可采用以下处理方法:

长短跑梯段,增加楼梯第一跑的踏步数量,两个梯段形成长短跑,以此抬高底层休息平台的高度。

局部降低地坪标高,利用室内外高差,将部分室外台阶移至室内。

采用长短跑和降低平台下地坪标高相结合的方法。

底层采用直跑楼梯。

333.png


4

栏杆扶手高度


栏杆扶手高度:指踏步前缘到扶手顶面的垂直距离。

一般建筑物楼梯扶手高度为900mm;平台上水平扶手长度超过500m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0mm;

幼托园建筑的扶手高度不能降低,可增加一道600~700mm高的儿童扶手。

967.png

梯井:

两个梯段之间的空隙。公共建筑梯井宽度不宜小于150mm,住宅、小学、儿童机构60-200mm。

垂直杆件间≤110mm。

封闭楼梯间,楼层平台一般与中间休息平台等宽,但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局部尺寸的要求。

楼梯设计的步骤

(1)楼梯的宽度根据房屋的层数,耐火等级和使用人数计算楼梯总宽度。

(2)确定楼梯数量和每部楼梯的梯段宽度。

(3)根据房屋类型,确定踏部的高(h)和踏步宽(b),即确定楼梯的坡度。

(4)根据房屋的层高,计算每层踏步级数(N)。

(5)根据房屋类型和楼梯在平面中的位置,确定楼梯形式。

(6)确定平台的宽度和标高。

(7)计算楼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L和楼梯间进深最小净尺寸B。

(8)计算楼梯间的开间最小净尺寸。

(9)按模数协调标准规定,确定楼梯间开间和进深的轴线尺寸。

(10)绘制楼梯平面图和剖面方案图。

楼梯尺寸计算

以平行双跑楼梯为例,说明楼梯尺寸的计算方法,根据层高H和初选步高h定每层步数N,N=H/h。

(1)根据步数N和初选步宽b决定梯段水平投影长度L,L=(0.5N-1)Xb。

(2)确定是否设梯井。供儿童使用的楼梯梯井不应大于120mm,根据楼梯间开间净宽A和梯井宽C确定梯段宽度a,a=(A-C)/2。

(3)根据初选中间平台宽D1(D1≥a)和楼层平台宽D2(D2>a)以及梯段水平投影长度L检验楼梯间进深净长度B,D1+L+D2=B。如不能满足,可对L值进行调整(即调整b值)。

86674.png

如底层平台下设通道:

7433.png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砖混结构

返回版块

10.1 万条内容 · 42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这篇文章让你明白连梁、框架梁、次梁及基础拉梁的区别!

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导读 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1、连梁和框架梁: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