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苏州中南中心BIM技术应用

苏州中南中心BIM技术应用

发布于:2020-02-14 16:07:14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苏州中南中心建筑高度为729米,应用BIM技术解决项目要求高、设计施工技术难度大、协作方众多、工期长、管理复杂等诸多挑战。该项目的业主谈到:“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苏州城市的新名片,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我们不得不从设计、施工到竣工全方面应用BIM技术!” 为保障跨组织、跨专业的超高层BIM协同作业顺利进行,业主方选择了与广联云合作,共同搭建“在专业顾问指导下的多参与方的BIM组织管理”协同平台。 

最近,有着“中国在建第一高楼”之称的苏州中南中心项目也选择了拥抱BIM。该项目的业主谈到:“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苏州城市的新名片,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我们不得不从设计、施工到竣工全方面应用BIM技术!” 为保障跨组织、跨专业的超高层BIM协同作业顺利进行,业主方选择了与广联云合作,共同搭建“在专业顾问指导下的多参与方的BIM组织管理”协同平台。 
作为国内在建第一高楼,该项目占地面积1.65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地上137层,地下5层,总建筑高度729米。在这些惊艳数字的背后,中南中心同时也面临项目要求高、设计施工技术难度大、协作方众多、工期长、管理复杂等诸多挑战。 
早在BIM实施启动之前,中南中心的业主对于BIM协调平台的工作就非常关注,同时也慎之又慎。选取平台不但注重软件应用功能,同时必须综合考虑将来管理的因素。基于这个背景,在平台选择时明确提出平台除了具备文档管理、组织权限管理、模型浏览、任务流程管理及数据本地备份等核心功能外,还要综合考虑平台技术发展趋势、易用性、功能扩展性、可持续的服务能力等选型要素。 

面对这些困难,经过了长达6个多月的调研、技术考察和组织试用,根据实际效果,最终选定广联云作为中南中心项目的BIM协同平台。 
那么,我们就这个项目来剖析一下BIM协同平台将带来的应用价值: 
解决跨地域跨团队协同问题业主、咨询方、设计院之间大量的模型文档上传交互、共享、版本管理、BIM任务管理。BIM咨询顾问发出,然后交由设计团队进行应用,业主团队则利用平台进行浏览和任务处理。通过平台后让跨地域协调变得简单。 
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广联云作为项目唯一的数据输入输出平台,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准确性、安全性。利用广联云支持office、dwg、rvt、ifc等专业工程文件在线浏览的特性,有效解决业主管理团队在出差时和施工现场就可以利用广联云进行模型浏览、检查及可视化交流的需求。这些功能给数据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利用云端三重备份及本地数据同步功能有效保障数据安全。 
提高图纸管理效率中南中心项目从扩初到目前施工图一共约有100G的图纸文件,在扩初阶段图纸的变更就达到五十多次,涉及工程所有专业和信息内容。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平台来进行图纸文件的管理,有效划分和集中整理相关目录,通过平台将相关变更和版本信息传递给本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减少了工程项目上常见的因图纸混乱在成版本或更新混乱的问题,降低了因图纸版本信息错误导致的施工错误。同时平台还针对过往的文件进行保存,有效记录了整个过程的文件,方便各参与方进行查询、复核及追溯。 

满足基于平台模型BIM设计协调需求中南中心项目整体系统和专业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都较为复杂,设计在进行施工图出图与修改时往往希望通过模型来了解某区域的相关信息,但是每次的BIM设计协调会都需要各方当面交流,沟通和协作效率低下。通过平台针对有问题的部位进行相关的三维呈现,利用平台的相关功能进行相关的批注和简报,相关参与方在平台上完成问题的交流和决策,形成有效系统的文件和讨论依据,完成因跨区域、多地点办公造成的效率低下和难以决策等问题,以至于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BIM协同平台的应用效益并不是通过创造新效益产生的,而是通过减少风险和浪费体现出来的。通过这些基础建设工作,使得管理方法产生变化,文档数据安全性增加,组织管理更加有序,为中南中心未来的BIM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BIM协同平台总体还处于市场化应用的初期。事实上,平台选择更多的是反映业主或者BIM决策者的管理理念和思路。希望通过中南中心项目的平台选型和应用,为其他项目的BIM决策团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视角和参考。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65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国内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地铁站落户广州二十一号线

近日,从广州地铁获悉,二十一号线金坑站被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达到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中的最高级别,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正线首个获此证书的车站。 据介绍,金坑站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为地上车站,车站总用地面积15680平方米,绿地面积为5793.134平方米,绿地率为36.95%。该站采用了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海绵生态设施、节能设计、太阳能光伏发电、高效制冷空调、高效节能设备、节水灌溉、二氧化碳浓度和室内污染物监测系统、节水器具、可再循环材料利用、BIM应用等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车站的绿色效能和乘客的乘车体验。扩大绿化比例,金坑站的绿地面积为5793平方米,绿地率为36.95%,可有效缓解场地热岛效应。车站采用玻璃幕墙设计,幕墙可见光反射比控制在0.2以内,不对周边建筑产生光污染。同时,景观照明注意控制影响行人、机动车的干扰光,控制灯光对动植物生存和生长的影响。车站无直射光射入空中,景观照明采取智能照明控制器实现不同时段的定时控制,并能通过转换进行手动控制。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