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18年4月,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上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9年3月,七部委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对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及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方面加以分类。此外,对每个产业的内涵、主要产业形态、核心指标参数等内容加以解释。
作为一名水运人,对于环保感受这两年比较深切具体的可以有以下几点:
1、大量违规违建大小码头(部分过驳浮吊)或关停或拆除;
2、港口码头生产作业标准和检查越来越规范严格;
3、船舶管理标准规范化,相关检查也越加严格标准,比如船舶尾气排放、船舶污水、货物装载要求。。。
从较早的“水十条、气十条”,到目前的大形势下,水泥行业的转变也是愈发紧迫,错峰、限产、淘汰部分落后产能,甚至是在销售运输环节的监督管控无疑对水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水泥行业始终逃离不了两大主旋律,一是价格二是环保。当然,从某种角度而言,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水泥价格保障与环保趋势日益严格存在很大的关联性。
未来,水泥行业的竞争势态迫使整个水泥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海螺水泥智能工厂建设为传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海螺集团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国产化、纯低温余热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到世界首个水泥厂碳捕捉项目、智能工厂建设的种种探索和实践,为水泥行业未来转型发展的创新之路。
然而,从笔者的观点来看,水泥行业的智慧升级仍然存在着一个比较隐形的短板,那就是物流的升级。水泥价格保障与环保趋势日益严格存在很大的关联性,驱使水泥企业的转型升级,然而“水泥价格”却又受到物流的极大影响:
一方面,水泥的运输半径决定于运输成本,运输成本又决定于运输方式和运输效率,包括公路、铁路和水路运输。水泥出厂价和运输成本直接决定水泥到达客户最终价格,过高,缺乏竞争力;过低极大可能引起窜货,引起区域市场混乱和影响企业利润。
另一方面,水泥运输半径对水泥企业的产品营销、品牌推广、产能扩张的影响是硬性,一般来说,公路运输成本最高,运输半径的确在200~300公里以内。铁路的运输半径可以达到1000公里左右,水路运输或海运效率最高,可以到达几千公里,例如沿海沿江的水泥厂出口的水泥,就运输到日本、中东地区甚至美国。
传统水泥物流的转变升级对于水泥整体行业的良性发展起到关键推动作用,同时在推动水泥行业的环保政策落地方面,物流的转变升级反而能从企业立场出发,在绿色环保的背景对企业销售和利润产生客观短期影响下,通过企业销售物流运输方式的整合改造,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扩大企业销售规模,优化企业生产布局,从而最终推动水泥企业在新形势下快速转型,从而倒逼产业全面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2019年《安徽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2020年底前,实现铜陵有色、铜陵化工、海螺水泥、马鞍山钢铁等建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大宗货物长距离线路铁路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中短距离线路铁路运输比例达到25%以上;”“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淮河干流整治与港口资源整合,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其实也是从政府层面在宏观上去指导引导工矿产业在物流领域的科学有序转型。
而目前实现公转水的难度,在企业自身经营层面和内河水运物流领域都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水泥企业立场来看,水路运输过程盲点多,货物或船舶在途监管难,运输协同效率低造成运输周期长,表现突出在:
(1)水运场景下窜货问题难解决,且水运单航次运量单,窜货造成的影响更大;
(2)多长参与,多方协调,导致整体运输效率低,加上一般水泥存放周期限制影响,运输风险较大;
(3)物流信息不对称,实效性差,影响客服服务及品牌。
内河水运自身的信息化、科技化程度较公路运输相差太大,推动内河水运物流内部自发转型的动力不足,相关的企业也较少且更多通过较为单纯的互联网方式来加以改造。
在笔者看来,可以总结如下两点:一是物流业本质上是为生产、销售提供物流服务的产业,服务作为物流的核心功能。内河水运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必然需要其客户行业来施加推动力。而目前从政府宏观政策引导上看这也是大势所趋。二是内河水运物流也必须抓住这次转型升级的机遇,从自身行业属性出发,把服务好客户行业作为目标导向,以公路运输的科技化发展为榜样,在国家大力发展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升级的同时,短期内大力发展船联网设施硬件、水运物流管理系统(水运协同、智能运输监控、水运流向监控等)、水运大数据平台、水运安全管理平台,提高自身行业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水泥“遇”水运,也必然是符合未来整体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二者相辅相成。
(备注:笔者现供职于安徽彦思信息科技,是一家专注内河水运物流科技的软硬件研发设计企业。)
写于2019年11月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返回版块5.96 万条内容 · 15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内河水运变革创新浅谈2019年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安徽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0年,“水路货运量增加4000万吨”; “重点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加2万标准集装箱(TEU),较2017年增长2倍以上”。 方案重点聚焦“2345”主攻方向,“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淮河干流整治与港口资源整合,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皖江城市带沿江通道重点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着力发展海铁联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