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早安BIM】第二百零九期 BIM来了之后,哪些人被取代?哪些人身价倍增?

【早安BIM】第二百零九期 BIM来了之后,哪些人被取代?哪些人身价倍增?

发布于:2019-11-18 10:51:18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几年前,一位朋友曾语重心长的对我说:BIM来了,以后我可能没饭吃了······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把头埋进了图纸,时针指向凌晨2点。

没错,他是做投标报价的。

这活不好干啊···

各行都有各行的苦,各业都有各业的泪。

在万千行当里面,造价绝对算是苦和泪比较多的一个,可上天并不打算雨露均沾,而是集万千蹂躏于一身,拉出个BIM来让广大造价人员面临饭碗不保的艰难处境。

实际上,早在四五十年前,国外的一些团队就相继提出并研发过简单的3D建模技术,并尝试将其与建筑工程领域相结合,虽然与实际应用相距甚远,但这仍可被看作是BIM技术的早期萌芽阶段。那时的计算机技术还刚刚起步,软硬件都无法支撑起庞大的信息体系,真正的BIM也就成为了空中楼阁。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BIM乘着东风得到更深入的开发,越来越强大的BIM技术在市场中得到充分认可和应用,世界各国纷纷重视起来,将其奉若神明,或鼓励或强制地推广这一技术,争相抢占高地。在国内,BIM也迅速发展起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尊、国家会展中心、望京SOHO等响当当的大型项目都在不同程度应用了BIM技术。

多年的媳妇儿熬成了婆,盼星星、盼月亮、盼山沟里出太阳的BIM终于盼来了适合它的运行环境,得以大展拳脚,开始爆炸式的发展。

BIM为什么这么火?

BIM到底有何威力,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词全都暗示要精简,精简就意味着人力和物力的减少。来看一组数据,美国斯坦福大学整合设施工程中心(CIFE)对BIM项目进行了充分调研,结果显示使用建筑信息模型更具优势,具体如下:

(1)消除40%预算外变更;

(2)造价估算耗费时间缩短80%;

(3)通过发现和解决冲突,合同价格降低10%;

(4)项目工期缩短7%,及早实现投资回报。

正应了这些词,提高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枪枪致命!对项目投资方来说,节省出来的都是真金白银,大家自然争相追逐这一崭新的技术。

在我看来,BIM技术总结起来就是两个词,直观和全面。

工程师打开BIM模型,犹如置身建筑之中,管线、门窗、钢筋、阀门触手可及,不用再对着立面图、剖面图等等一堆图扒个没完没了。各种管线、结构之间的碰撞冲突即时可见,在模型中就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中国尊”工程中,通过模型协调的专业间矛盾多达900多处。这是直观。

在BIM模型中,从早期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链条信息都包含在内。随着工程的进展,工程量、进度、费用、变更记录、工序、材料等全部信息不断录入,一项大型工程全套BIM模型数据量可以达到TB级别,建一个模就是建一栋楼,这已经远超“图”的概念,完全颠覆CAD模式。这是全面。

 BIM为什么这么火却应用不起来?

有人会问,既然BIM具备绝对优势,被炒的沸沸扬扬,可在实际应用中却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具体案例少的可怜,这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吗?

究其原因,有这样几点:

1

甲方不主导,乙方不积极

甲方爸爸不提要求,设计院为什么要主动用BIM?现在的模式画的好好的,还要什么自行车?自己建完模型挺激动,上下游单位没人看得懂,这不是白折腾么。

施工单位也一样,自己拿到手的就是平面图,再努力也只是把图纸翻模成BIM模型,各方不配合,根本体现不出协同作用,带来的效果只是让图更漂亮。

至于甲方为何不主导,有观念陈旧的拖累,有不愿劳神的惰性,有不思进取的抵触。当然也不乏特殊原因,比如BIM技术太过完美、透明,以致于没有弄虚作假的余地,其中猫儿腻,你懂的~

2

发展BIM成本高,在短期内得不到回报

BIM技术的引进、建立BIM中心、培养BIM人才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可回报却是未知数。在技术不成熟之前,任何尝试都可能会走弯路。技术磨合期内,引入BIM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会搞得很繁琐,新鲜事物打破既有成熟模式,一定会带来不适和阵痛,大部分企业是不愿意承受这一切或者说承受不起,因为工期不等人,资金链不等人。没有一定的实力,谁也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3

懂BIM 的不懂工程,懂工程的不懂BIM

21世纪最稀缺的是复合型人才。职场小白还没变得专业,正努力汲取行业知识;江湖老手正处于职场上升期,无暇顾及新鲜事物,这两种人都没时间钻研BIM技术。现在诞生出一个新的职业叫BIM建模师,这些人专门做BIM模型的搭建工作,可是要想提高建模质量,又必须搭配资深的工程技术人员。想要二者兼顾,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在未来,谁有心练就这两门功夫,谁就能脱颖而出。

为了照顾广大既得利益者,各方势力还得老老实实地保守着老规矩。看,谁也离不开安乐窝······

好在,市场逐渐清醒过来。一些甲方开始对设计院和施工单位提出新的要求,比如万科就已经在很多项目上主导BIM技术的应用。令人欣喜的是,一些施工单位走的更靠前,北京城建集团在很多大型项目上都应用了BIM,最受人瞩目的就是在建中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北京城建在较早的时候就建立了BIM中心,大力开发新技术的应用,积攒宝贵的经验,培养足够多的相关人才,为行业标准的建立作出贡献。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人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BIM技术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几家欢喜几家愁,产业的升级换代对广大造(算)价(量)师(狗)来说就没那么美丽了。

BIM来了,哪些人被取代?

我们都知道,算量是一项繁重枯燥的工作,会占用造价师大部分时间,极其耗费精力。如果应用BIM,工作场景将大不一样:设计人员在创建模型的同时,软件就已经把工程量信息嵌入其中,各方人员用同一个模型导出的数据是一致且唯一准确的,业主、咨询公司、设计单位对此数据纷纷表示认可,施工单位也就没必要再苦哈哈地扒图算量了。由此,造价师的工作量降到极致,通宵算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在这样的场景中,BIM取代了算量工作,如果你是一名只会算量的造价师,那么很遗憾,BIM取代了你。

那BIM取代不了的又是谁呢?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在造价工作中,人本身的重要性。

CAD技术发展这么多年,并没有让建筑师丢掉饭碗,如果非要定罪,它只是砸了铅笔厂和橡皮厂的饭碗······

建筑师过去用铅笔画图,现在用CAD画图,以后用BIM画图,换来换去还是画图,建筑师不是铅笔操作师。

远古时期打仗靠手抓嘴咬、拳打脚踢,后来靠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现在靠飞机导弹、意大利炮,但军人是不可替代的。

同理,造价师也不是广联达操作师、算量师、图纸翻译师,学会驾驭新技术只会让你更有效率。

况且现在看来,BIM的完美应用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单说算量工作,实际情况与理想状态就大不相同。

造价圈都知道,施工单位做投标报价的时候,对甲方和设计院提供的图纸清单基本信不过,拿到图纸还是要自己算一遍,可笑的是,每次都能发现问题,无一例外。工程动辄上亿元,经手的人员复杂,水平参差不齐,难免存在误差,而这些误差往往就是盈利或亏损的重要来源,优秀的造价师在此刻就能起到关键作用。

相对报价环节,结算环节更为复杂,几百上千个工人、无数道工序、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不断变更的设计,以及部分企业的偷梁换柱、偷工减料行为都会为最终结算带来变数。

各方长期以来积攒的矛盾已经深入人心,即使应用BIM,大家也不能很快的转变态度,彼此间仍然存在鄙视链。因此,作为第一手工程量的来源,造价咨询单位的算量工作很可能会被BIM建模师替代,但施工单位的“算量师”在较长时间内还不会受到影响,怀疑不消,算量不止。

除了算量,造价师还有更大的舞台。

我的一位老哥是某施工单位的造价负责人,他在项目中担任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要找甲方爸爸要钱,他曾聊起过自己是怎样对甲方领导死缠烂打、围追堵截才签好字的;另一方面是给分包单位发钱,他要应付各位分包老板的死缠烂打、围追堵截,然后合理签字。有的单位把这个角色叫做商务经理,有的叫做总经济师,既要具备洽商能力,还要会讨钱、省钱。这是一门学问。

他也曾转战投标报价,努力揣摩对手的想法,把脉报价方案,这又是另一门学问。 

造价师们,你们要学的还不少嘞!

造价师的更高价值应体现在投标策略制定、工程造价咨询、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工程造价控制等方向,而这些工作都是机器替代不了的,掌握这些才算是一名优秀的造价师。

当BIM技术真正普及时,行业对造价师的要求会变得更高,这就倒逼着从业者尽快学会新的武器。在招聘网站上可以发现,BIM人才待遇高、缺口大。如果你是深陷算量无法自拔的造价员,对自己的事业还有所追求,我建议你首先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不放过每一次学习BIM的机会,方能保你站稳脚跟。

大家应该还记得那位痛哭流涕的收费站工作人员,收费站取消了,30多岁的收费员就活不下去了吗?到底是时代威胁了你的岗位,还是自己封锁了前进的道路?

转眼几年过去了,文章开篇提到的那位朋友在造价的道路上越走越扎实,BIM没有让他吃不上饭,BIM激发了他的斗志······

面对BIM或其他新技术,你有啥想说的?

来源:互赢久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回复(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xingye8860
    xingye8860 沙发

    这活不好干啊··· 各行都有各行的苦,各业都有各业的泪

    2020-02-13 08:18: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azen000
    azen000 板凳

    要专业和BIM结合才行 只懂其中一样都没意义

    2020-01-15 10:24:15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14 条内容 · 5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BIM学院】第两百二十七期 详解!BIM如何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闪耀东方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由三个建筑单体组成,分属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三个建筑单体的地下部分相连、能源系统共用,但三个项目分别立项、报建,产权分开。 作为一组超高层建筑群体,在规模超大、功能丰富、结构复杂、幕墙系统多、工期紧,采用立体交叉施工工序技术难度大的基础上,三家建设单位共同委托上海竹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项目公司)对该项目建设过程及楼宇物业进行建筑全生命期管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