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生景观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导读】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内,有关甲乙双方的话题向来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甲乙双方之间的关系也不少被诟病。于是,前些日“上海某知名乙方设计公司员工与甲方发生肢体冲突被停止待岗调查”一事,便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建筑圈内引起了轰动,也引发了大家关于“是什么深仇大恨让建筑师大打出手”的疑问。
这是个“甲方就是爹”的时代?
下面一起来看看大师们是如何与甲方相爱相杀的
↓
之前有小伙伴留言: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反正他办公室还放着拳击手套,好像还练的样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反正他的作品确实让人能感受到建筑之外的精神对话。
安藤忠雄的性格过于个性,难免招致甲方的质疑和“相关部门”的反对。
比如三得利美术馆,三得利的老总非常欣赏安工不为世俗的观念所动个性昭昭的设计,委托他设计三得利美术馆。
“所以当领导需要勇气,没有勇气你什么事都干不成!”
比如在负责修建京都府TIMES Building时
在与业主、开发商协调的紧张气氛中周旋,忍耐坚持到最后一秒。”
毗邻河边的TIMES Building成为小清新们的必去之地,
想当年方案被相关部门驳回时,理由竟然是“河边没有护栏,大家会掉下去”……
比如他做六甲集合住宅那块基地原来是山口组的地儿,甲方想开发却不敢跟山口组打交道就请安藤先生去跟山口组交涉,因为安藤先生曾经是拳击手。后来安藤去交涉,山口组的人给的答复是,因为是你安藤先生要在这盖房子,所以我们才答应,其他人根本不可能。最后才有了住宅的项目。
安藤有本书叫《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这本书全面记录了安藤忠雄50年来“代表作品+人生关键时刻”,这是他第一部亲自作序并解读自己作品的图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掏腰包观摩一下。
康的为人梗直而无畏,同时也是一个
自负、执拗、专制
的人。这往往是一些艺术家天赋带来的副产品。
他做设计不爱听取别人的劝说,其它建筑师很难与他合作相处。
不过不得不承认他在建筑领域的卓越成就,康曾经说过:
“对那些低能的建筑师来说,建筑只不过是挣钱的来源。而不象它所应该的那样——创造美感和艺术。对我来说,建筑不是事务,而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我为人类幸福、享乐而为之献身的事业”
康的一生中只有13个作品被实现。几乎可以断言,是少产的建筑师。他永远苦苦地追求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立志在尘世中树立永恒的丰碑。他告诉我们有关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也告诉我们建筑曾经是,也可以“不仅仅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
扎哈,作为享誉全球建筑设计界的女魔头,在与甲方沟通的问题上也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态度:不妥协。
扎哈在全球其他地方的超级前卫的建筑设计,总会遇到的问题就是超预算。
比如广州大剧院建造时都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一样,投入10亿人民币,占地4万6千平方米的广州大剧院的造价,也是出乎甲方的预料。因为投标时的工程总造价(不含地价)约8.5亿元人民币。当然,超出想象的施工难度,也使得工期被迫延长,但是
扎哈坚持认为,像广州大剧院这样的建筑,跟普通办公楼不一样,它将在这个城市停留更久的时间,它将给城市的文化带来冲击,因此在预算的判断标准上,不可能和办公楼一样,这就是扎哈在创意上绝不向预算妥协的态度。
但作为公众,当你走进这座建筑师,你能感受到它虽然屹立在周围都是超高层的环境中,但是,建筑所具有的气场和散发出来的气质,使它成为那个区域中的磁场,它是一个不高的、但有标志性特征的建筑。在广州的珠江新城,哪栋建筑最受欢迎,只要看看每天有多少人在它周围散步和合影——广州大剧院的设计和建造,向大家演示了一座英俊的文化建筑是怎样成为城市的风景线和新名片的。
马岩松,作为是中国建筑设计师,早年成名,却也饱受争议。
2004年,他成立MAD建筑事务所,最初也经历了没有房子盖、银行账户只剩下几百元的窘境。
“客户说创意好,但是实现起来麻烦,比如造价太高、结构太复杂。
参加了很多竞赛,但大都停留在图纸阶段,始终拿不到一个实际项目。”......
而成名,马岩松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被关注”。这种“话语权”对一心坚持自己建筑理想的马岩松非常重要。
随着名气的增加,马岩松渐渐发现,经过交流和沟通,他能够改变甲方的一些想法,对方会转而同意他的观点。同时,他也有足够的底气和勇气在与甲方意见分歧时“不挣扎、不妥协”。
“我坚持的都是观念问题,不是钱、不是合同,也不会人家说建个小区,我让他改成公园。所谓观念问题就是:一个项目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么做,但这么做是我的想法,没有什么好妥协的,对方也有很多选择,如果不认可可以去找别人,也很正常。不管是开发商还是其他机构,必须认可我的观念,要交流得有共同语言才行。”
如果说一般性,都是甲方来挑选合作对象,那么BDS则是他们来选择甲方
要求项目所处的自然环境安静,质朴,自然,低调,设计作品期望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非常喜欢东亚文化,平时游历于亚洲的各个国家,学习和研究每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正是由于对东亚文化的深刻理解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韵味,他的座右铭为,
“钟爱光怪陆离、倾向怪异的事物,越破格越理想”。
至于改图,作为甲方,你舍不得让他改,因为他们设计的就是天堂,你只会有拿着钱让他们做设计的冲动。
他们能把图片尺寸做到30000,重点细节都没落下,立面可以当效果图来用,太非人类了~
反面案例:
立面上,从大面积的格栅百叶变成了,横向长窗加上呼应修改后的屋顶的半圆长拱!
立面构件全部取消!连续的拱顶也只修建了联结主体建筑的两节。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牛人,厉害!
回复 举报
康的一生中只有13个作品被实现。几乎可以断言,是少产的建筑师。他永远苦苦地追求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立志在尘世中树立永恒的丰碑。他告诉我们有关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也告诉我们建筑曾经是,也可以“不仅仅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