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易筑暖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审图要点
施工前图纸审核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是建设的基本要求。目的是减少施工图的差错.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降低建设成本。有关各专业技术人员在接到施工图以后.应认真学习图纸.了解甲方对图纸设计的要求及相关文件,熟悉图纸的内容、要点和特点,领会设计意图.掌握工程情况.了解建筑结构.以便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和可行的技术措施。在审核图纸时.尽量全面地发现图纸中的问题.以便设计人员对审图时所提出问题做出修改和补充。
一、建筑给排水及暖通专业与有关方面的关系
1、专业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
(1)给排水暖通设备与电气动力间的匹配是否合理。
(2)电气线路、管道、通风、空调的敷设位置和走向相互有无干扰.埋地管道或管道沟与电缆沟之间有无矛盾。
(3)连接设备的电气线路、控制线路、管(水、暖)路与设备的进线接管位置是否相符。
(4)水暖、电、气、风管道或线路在安装施工中的衔接部位和施工顺序是否明确。
(5)管道井的内部布置是否合理,进出管路有无矛盾。
2、给排水暖通管道安装与建筑结构的关系
(1)预留、预埋位置与安装实际需要是否相符。
(2)设备基础位置、尺寸、标高是否满足管道敷设的需要。
(3)管道沟位置、尺寸、标高是否满足管道敷设的需要。
(4)建筑标高是否明确。
(5)给排水、暖通、消防管道敷设位置与建筑、结构标高、位置尺寸等有无矛盾。
(6)有关建筑设计.如主体结构、墙体结构门窗位置、吊顶结构、内外装修材料等与安装有无矛盾。
二、 施工图审查要点
现将建筑给排水、消防、暖通工程审图的几个大原则和按图纸目录分述的要点介绍如下:
1、总说明
(1)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及《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2)设计说明应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范围,给排水、消防各个系统扼要的叙述,管材及接口、阀门及阀件、管道敷设、管道试压、防腐汕漆、管道及设备保温等内容。
(3) 图纸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4)主要设备、材料表中的水泵、水处理设备、水加热设备、冷却塔、消防设施、卫生器具等的造型是否安全合理。
(5)管道、设备的防隔振、消声、防水锤、防膨胀、防伸缩沉降、防污染、防露、防冻、放气泄水、固定、保温、检查、维护等是否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
(6)设计意图、工程特点、设备设施及其控制工艺流程.工艺要求是否明确。各部分设计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工艺流程和施工工艺要求。
(7)设计说明及设计图中的技术要求是否明确。设计是否符合企业施工技术装备条件。如需要采用特殊措施时.技术上有无困难.能否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8)需要采用特殊施工方法、施工手段、施工机具的部位要求和作法是否明确。
(9)是否按消防规范的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气体灭火、水喷雾灭火、灭火器等系统和设施,消防水量计算是否合理。
(7)管道、组件、设备的技术特性,如工作压力、温度、介质是否清楚。
(10)有无特殊材料要求,其规格、品种、数量能否满足要求,有无材料代用的可能性。
(11)是否选用了淘汰产品。
2、 给排水、暖通平面图
(1)生活水池、水箱是否为独立的结构型式,高层供水设备选型是否节能减耗、卫生,用水高峰期能否满足用户需求。
(2)小区供热设备的规格是否合理,选型是否节能减耗。
(3)给水管道与水加热设备及可能引起回流的卫生设备的连接是否有防止回流污染的措施。
(4)生活给水泵房及消防泵房、换热站泵房的位置是否避开了有防振或有安静要求的房间。水泵机组,吸、压水管支架及机房墙体顶板是否采取了隔振或消声措施。
(5)有无厕所.盥洗室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仪器储存及变配电等有严格卫生要求用房的上层。
(6)地下污水泵井是否设置密封井盖和通气管。
(7)选用的水加热设备及其布置、敷设是否考虑了检修要求。
(8)设计是否合理.有无遗漏。图纸中的标注有无错误。有关管道编号、设备型号是否完整无误。有关部位的标高、坡度、坐标位置是否正确。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是否正确完整。
(9)管道安装位置是否美观和使用方便。
(10)管道的布置、敷设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 消防部分平面图
(1)建筑物内不同用房或公共场所灭火设施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无遗漏的地方。
(2)消防水池、高位水箱及消防水泵房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消火栓及自动喷洒头、水泵接合器的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需要水幕分区或配合防火卷帘分区处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水幕设施。
(5)消防电梯是否设置了排水设施。
(6)寒冷地区.无采暖地下车库有结冻可能的水消防管道是否有合理可行的防冻措施。
(7)灭火器的造型与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8)当有人或防空地下室时.给排水暖通设计应符合人防设计有关规范及当地人防主管部门的要求。
审查关注点
1.首层住户大堂设计
落实夏热冬暖、夏热冬冷地区及除此地区之外的华府楼盘的首层住户大堂是否有设置小型中央空调,空调室内、外机的位置是否合理,冷媒、冷凝水管的走向,冷媒、冷凝水管立管的位置,冷媒、冷凝水管穿梁、墙的套管是否有标注管径、标高、定位。
2.公共电梯间(前室)设计
落实加压送风口的位置是否合理。送风口的尺寸和标高。
3.户内设计
落实分体空调室内机的位置是否合理;落实小型中央空调室内机的位置是否合理,送、回风口的位置。冷媒、冷凝水管的走向,冷媒、冷凝水管立管的位置,冷媒、冷凝水管穿梁、墙的套管是否有标注管径、标高、定位;落实采暖系统的分水器或散热器位置是否合理,是否影响使用功能。
4.户外设计
落实分体空调、小型中央空调室外机位置的大小是否合理,是否有考虑必要的维修及进、出风空间;落实加压送风机位置是否合理。
5.项目信息以及外观设计
项目名称、分期、栋号及户型号是否与总平面相符,与里面效果图的外观风格基本一致。
6.平面与立面基本相对应设计
立面是否与最新平面相符,门窗、阳台、檐口、装饰线等建筑元素平面定位关系正确。
7.层高、竖向标注尺寸及标高设计
层高是否与下发的平面设计条件说明和立面条件图相符,立剖面有无三道尺寸标注,局部重要构件有无立面标高。
8.立面材料以及材料说明设计
住宅部分立面材料及材料说明是否符合集团设计院相关要求。个别材料色差、型号、规格变更须以材料设备部下发的材料定板通知书为准。
9.金属栏杆标准设计
阳台栏杆、阳台装饰线做法是否符合符合集团设计院相关要求。
10.空调与百叶设计
空调百叶颜色标注是否清晰,准确无歧义,是否符合集团设计院相关要求、立面设计条件图和立面效果图。空调机位的尺寸有无满足集团的空调设计指引中的技术数据,立面效果是否处理得当。
11.门窗与玻璃设计
门窗洞口尺寸是否与细化确定的平面相符,分格是否美观,窗扇玻璃是否符合集团门窗公司工艺技术的合理要求。
窗台高度是否满足集团有关规定,梁高是否与平面细化图的结构框梁尺寸相符,有无配合某些北方项目调整窗台高度。
窗框与玻璃颜色、品种是否正确,与公司有关各地区热工的玻璃规定相符。
窗套及上下窗板线的尺寸与大样相符,颜色与效果图相符。
12.电梯设计
电梯尺寸是否满足集团指定厂家的对应型号技术数据,检查电梯井剖面的基坑深度、顶层缓冲高度、机房净高、机房平面。
13.楼梯设计
楼梯剖面设计是否满足国家相关的建筑规范,重点检查净高是否满足强制性规定。立面开窗是否与平面功能、剖面高度相对应,是否与效果图基本一致。
14.烟道、大型设备室外机设计
烟道出天面部分是否美观,大型设备的室外部分有无遮蔽美化处理,是否满足设备通风散热的工作需要。
常见问题与分析
【问题1】空调负荷计算
【分析】除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热负荷和冷负荷指标进行必要的估算外,施工图阶段应对空调区进行冬季热负荷和夏季冷负荷逐项逐时计算。同时要满足以下条件。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 4.7.10条,新版:2016。
1、采用计算程序计算时,计算书应注明软件名称,打印出相应的简图、输入数据和计算结果。
2、采暖设计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每一采暖房间耗热量计算及建筑物采暖总耗热量计算;
2)散热器等采暖设备的选择计算;
3)采暖系统 的管径及水利计算;
4)采暖系统设备、附近选择计算,如系统系统热源设备、循环水泵、补水定压装置、伸缩器、补水器等。
3、通风、防排烟设计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通风、防排烟风量计算;
2)通风、防排烟系统阻力计算;
3)通风、防排烟系统设备选型计算。
4、空调设计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空调冷热负荷计算(冷负荷按逐项逐时计算);
2)空调系统末端设备及附件(包括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变制冷剂流量室内机、变风量末端装置、空气热回收装置、消声器等)的选择计算;
3)空调冷热水、冷却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4)风系统阻力计算;
5)必要的气流组织设计与计算;
6)空调系统的冷(热)水机组、冷(热)水泵、冷却水泵、定压补水设备、冷却塔、水箱、水池等设备的选择计算。
5、必须满足工程所在省、市有关部门要求的节能设计计算内容。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4.7.10条要求计算书应:
(1)采用计算程序计算时,计算书应注明软件名称,并打印出相应的简图、输入数据和计算结果。
(2)一般空调房间应以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作为房间的冷负荷。
(3)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包括以下各项,并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详见《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5.2.4条之规定。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2009版,5.2.4条
空调区的夏季冷负荷,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
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空调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空调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或各空调区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人各项有关的附加冷负荷。
1、应按下列规定确定空调房间的夏季冷负荷:
1)舒适性空调区 ,夏季可不计算通过地面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工艺性空调区有外墙时 ,宜计算距外墙 2m范围内地面传热形成 的冷负荷;
2)计算人体、照明和设备等冷负荷时,应考虑人员的群集系数、同时使用系数 、设备功率系数 和通风保温系数等;
3)一 般空调房间应以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作为房间冷负荷;
4)高大空间采用分层空调时,可按全室空调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乘以小于1的经验系数,作为空调区的冷负荷 。
2、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包括以下各项,并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空调系统所服务的空调区的夏季总冷负荷,设有温度自控时,宜按所有空调房间作为一个整体空间进行逐时冷负荷计算所得的综合最大小时冷负荷确定;
2)新风冷负荷应按最小新风量标准和夏季室外空调计算干、湿球温度确定;
3)空气处理过程中产生冷热抵消现象引起的冷负荷;
4)空气通过风机、风管的温升引起的冷负荷,当回风管敷设在非空调空间时,应考虑漏入风量对回风参数的影响;
5)风管漏风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6)在确定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时,应考虑各空调房间在使用时间上的不同,采用小于 1的同时使用系数 。
3、空调冷源的容量应为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与冷水通过水泵、管道、水箱等部件的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之和。
(4) 空调系统的冬季热负荷应包括以下各项,并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详见《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5.2.12条之规定。
5.2.12 条 空调系统的冬季热负荷 ,应根据下列各项确定 :
1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2 由于室外空气侵人而散失的热量;
3 加热新风所需的热量。
以上各项均可按稳定传热计算 ,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冬季空调计算温度。
【建议】在建筑物公共建筑计算完毕后,许多设计人员不知道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经常对计算结果表示怀疑。在此提供数据设计人员参考,如果该建筑物是公共建筑物处于寒冷地区,建筑节能按50%设计,办公楼热负荷大约50W/㎡,冷负荷70W/㎡左右,商场热负荷:大约50W/㎡,冷负荷150W/㎡左右。初步设计时可采用此值估算。
空调冷热源设计的选择:
空调冷热源设计直接关系到该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果,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条件,争取最节省的投资,达到最佳的空调效果,是设计人员所追求的。以下举几个实例来说明如何选择冷热源。
【问题2】空调冷热源形式方案的确定
案例:某办公楼建筑面积1万㎡,建筑地点在寒冷地区,六层,高度21.2m,地下一层。
室外条件:有市政管网供水温度60℃,需交65元/㎡市政开口费,采暖36元/㎡。有城市燃气,价格2.5元/m³,开口费:38.4万元/锅炉每吨。
方案一:市政热源+风冷模块
按采暖热负荷为500kw,空调冷负荷为700kw。
冬季投资:暖气开口费:65万元,使用费:36万元/年。
夏季投资风冷模块机组:55万元,每天8小时,共90天,电价:0.69元/度,使用费:11万元/年。
空调冷热源共投入120万元。全年使用费:47万元/年。
方案二:热泵型风冷模块机组
初投资:热泵型风冷模块机组:60万元,带30%热负荷回收的电辅助加热器。
冬季采用热泵型风冷模块机组,每天8小时,冬季运行120天,电价:0.69元/度。使用费:16万元/年。
夏季采用热泵型风冷模块机组:每天8小时,共90天,电价:0.69元/度。使用费:11万元/年。
空调冷热源共投资60万元。年度使用费:27万元/年。
方案三:采用250万元(包括室内机组)。如:大金、海信、日立、三菱重工,这些品牌是没有带电辅助加热功能的,所以,这些公司办公楼都是按150W/㎡估算冷负荷的,这样选出的机组制冷量偏大,但制热量正好满足要求。室内机也是偏大,但加热冷却速度快,用户感觉这空调效果好。另外,变频多联机有计量功能。
【建议】 通过以上三个方案的比较,对于多数像办公楼性质的建筑物来说,如果不考虑分室计量的话,除严寒地区外,应首选风冷热泵机组。如果要考虑出租,需分室计量收费,应首选变频多联机。运行费用:夏季:10万元/年;冬季:17万元/年。共计:27万元/年左右。
【问题3】商场冰蓄冷空调形式的设计
案例:某大型义乌小商品市场,主要以百货批发客户为主,零售为辅,建筑面积20万㎡,早上9点钟开业,晚上17点关门。建筑层数三层,高度14m。甲方要求冬季室内温度保持在16℃,夏季室内温度保持在28℃。
【分析】 该类型商场由于人数比较少,按0.1人/㎡考虑,商场的总人数为2万人左右。基本上跟办公楼的人数差不多,商场的灯光师安装普通日光灯,室内照明负荷按35W/㎡考虑,经用软件计算后得出的冷负荷为70W/㎡,热负荷为45W/㎡,按总冷负荷为1.2万kw,热负荷为0.9万kw设计。考虑商场开门时间只有8小时,人员稀少,如果采用市政管网,开口费:1300万元;暖气使用费:720万元/年(36元/㎡)。甲方不愿意承担。采用地源热泵,由于商场位于市中心没有足够的位置和水源供打井使用。后经过多次方案评审,决定采用冰蓄冷+燃气锅炉方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6.4.2条规定,当空调工程有以下特征时,可考虑采用冰蓄冷系统:
(1)仅有白天负荷或昼夜负荷,峰谷负荷悬殊时。该项目白天9~17点开业,共8小时,峰谷负荷明显。
(2)无电力增容条件或限制增容时。该项目无限制增容,满足要求。
(3)某一时段限制空调制冷用电时。无限制。
(4)需设置备用热源时。没有此要求。
(5)采用大温差供水或低温送风时,该项目采用低温送风。
(6)采用区域集中供冷时。20万㎡采用一个供冷站。
(7)在新建或建筑项目中,具有放置蓄冷装置的空间条件。该项目具备空间条件。
(8)执行峰谷电价且电价差较大的地区。工程所在地最低电价0.268元/度,最高电价1.139元/度,最大点价差:4.25倍。
(9)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采用冰蓄冷系统确能获得经济效益时。经测算该项目经济效益显著。
该项目最终设计按冰蓄冷空调分量蓄冰模式设计,冰蓄冷系统基载+双工况离心主机和蓄冰装置为串联方式,空调系统配备基载离心机一台,空调工况800RT(进出口温度12℃/7℃);双工况离心机组两台,空调工况800RT(进出口温度12℃/7℃)、制冰工况520RT(出口温度-6℃),机组分别在空调和制冰两种工况下运行。系统选用不完全冻结式蓄冰盘管,系统总蓄冰量为6736RTH。整个系统采用部分负荷蓄冰,即晚上23点钟开始制冰,到早上6:00结束,早上9点开业时,全空气空调器开始送风。到7月份中午最热时,制冰蓄冷不能要求时,开启基载离心机组调峰。制冷机房总投资:930万元。机房面积:700㎡左右。制热部分采用燃气锅炉供暖。
【问题4】酒店空调系统的设计
案例:某五星级酒店,建筑面积:65000㎡,四层;辅助设施:健身中心11000㎡,三层;商业街9000㎡,二层;贵宾楼4100㎡,三层;共计建筑面积:85779㎡。其中健身中心有标准游泳池,要求全年室内温度:28~30℃,洗浴中心要求冬季室内温度:25℃。经软件负荷计算:冷负荷为67000kw,热负荷为5840kw。如何选择空调冷热源。外部条件:项目位置处于城郊,区域内容积率低,有一个近万㎡的人工湖,市政配套有燃气,无市政热力管网。
【分析】本项目共有四个单体,最重要的单体是酒店,将制冷机房设在酒店的地下室,由于该区域容积率低,采用地源热泵应该是首选,原设计是采用直燃式溴化锂机组,室内系统是按水系统设计的,改为地源热泵不会影响室内部分的设计。考虑到土壤源热泵占地面积大。投资高,水源热泵投资省,人工湖需要补充水等因素,最后决定采用水源热泵+调峰机组(离心机组)方案。采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符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7.2.1条的要求。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规范》暖通空调·动力 2009版 第7.2.1条
7.2.1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 ,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进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 ,应了解当地政策、法规是否允许开采地下水。地下水的开采 、利用应符合当地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 。
2、在当地政策、法规许可并符合规划要求的条件下 ,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 ,通过调查 获取工程场地 的水文地质资料 。
3、向当地水资源管理部 门提出申请,按相关管理规定办理取水许可证 。
4、必须取得下列水文地质勘察资料,作为进行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的依据 :
1)地下水的类型、水质、水温及其分布;
2)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
3)含水层 的富水性和渗透性;
4)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及水力坡度;
5)地下水水质;
6)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5、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试验:
1 )抽水和回灌试验;
2)测量出水温度;
3)取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
4)水流方向试验;
5)渗透系数计算。
6、水源温度冬季不宜低于10℃,夏季不宜高于 30℃ 。
7、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的持续出水量 ,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
8、地下水换热系统 ,应采用闭式循环 ,宜变流量调节。同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热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并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
9、系统投入运行后,应对抽水量、回灌量及其水质进行定期监测 。
10、热源井的设计与施工,应由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设计资质及相应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
各种建筑物的功能不同,使用要求不同,制冷机组的选择也相应的不同。我们应该根据建筑的需求及负荷变化选择机组。如果建筑物各个时段的负荷变化非常大,我们在选择机组的时候最好是两台或以上,这样当负荷变化小的时候,只运行其中的一台机组就能满足使用要求。制冷机组的选择应尽可能的接近实际所需,以节省投资费用。
本工程空调系统的总冷负荷为6700kw,热负荷为5840kw。根据《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篇6.1.5条确定冷水机组的装机容量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朝向和不同用途房间空调峰值负荷同时出现的几率,以及各建筑空调工况的差异。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规范》暖通空调·动力 2009版 第6.1.5条
6.1.5 确定冷水机组的装机容量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朝 向和不同用途房间空调峰值负荷同时出现的机率,以及各建筑空调工况的差异,对空调负荷乘以小于1的修正系数。该修正系数一般可取 0.70~0.90 ;建筑规模大时宜取下限,规模小时宜取上限。
冷水机组的单台容量及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空调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当空调冷负荷大于528kw时,机组数量不宜少于2台。该项目甲方要求选用水源热泵机组,打井部分由甲方负责保证水流量400m³/h,水温17.8℃。由于井水只有400m³/h,不能满足全部都采用水源热泵,故选用了二台克莱门特水源热泵机组,每台螺杆机组的冷负荷为2034kw,热负荷为2184kw,需井水夏天136m³/h,冬天165m³/h,(温度15℃/7℃),一台离心机组冷负荷为2813kw。
夏季先运行二台水源热泵机组,当系统冷负荷增大时,启动离心机组调峰,将螺杆机组用过的水(272m³/h,水温29℃)和剩余井水(128m³/h,水温18℃)混合(400m³/h,25.48℃),再作为离心机组的冷却水(568m³/h,32℃/37℃),冷却塔系统的设计仅作为备用补充。
冬天运行二台水源热泵机组,当系统热负荷增大时,启动双纹管空调换热器(2100kW)调峰来满足供暖要求。
表8-1 制冷机房主要设备表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保证不少于50h的干球温度。
在中央空调设计计算时,为保证在室外计算干球温度的情况下,使系统能满足要求,负荷设计留有一定的富裕量,而平时使用时并不能达到满负荷,所以有较大的裕度,一年中负载率在50%以下的时间占全部运行时间的60%以上,因此,选用制冷机组时,60%的负荷应选用水源热泵或土壤源热泵,40%的负荷采用常规机组,常用机组主要用于调峰,这样可以降低初投资,以取得最佳的投资效益。
【建议】 空调冷热源系统地选择一定要根据该项目所处的地点,如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冬冷夏热地区和外部条件,以及如电、水、汽、天然气、工业废水、环境要求等;甲方自身的条件等,经技术经济分析后再决定设计方案。
【问题5】 商场空调系统的划分和末端设备的选择设计
案例:某中型商场(位于山东),建筑面积39000㎡,高度36.3m,层数8层。一层为超市,二至五层为百货。六层为娱乐小吃,七至八层为办公。甲方要求六层的每个房间分别计量。七层、八层按层出租需按层计量。
【分析】 商场由于人员较多,灯光散热,食品加工等原因,会散发大量的热量,人们逛商场穿的衣服都是根据室外的气候而更换的。因此,对于商场空调来说,设计人员主要是解决夏季空调的问题,冬季送热风时间很短,负荷很小。根据调查严寒地区(山东)某大型商场,冬季的热负荷在50W/㎡,而夏季冷负荷通常在150W/㎡左右。供暖时间从每年的12月15日至次年的2月15日,只有2个月60天左右。而供冷时间一般从5月1日—10月1日左右,长达5个月150天时间。大部分商场采用全空气组合式空调机,有吊顶式和落地式两种,近年来由于甲方追求营业面积,大部分采用吊顶式空调新风机组,优点是不占用营业面积,缺点是不方便维修,噪声大。所以,为了避免噪声过大,选用吊顶式空调机组一般风量不超过10000m³/h,而采用落地式的话,可以选用更大的机组,吊顶式空调新风机组可以直接在回风箱处增加新风管道,通向新风井或室外,新风口通过调解新风阀来调解新风量大小,在此提醒各位设计者,该新风阀一定要与回水管的阀门连锁,当回水管温度低于5℃时,要及时关闭新风阀,以免室外新风冻坏空调器的换热盘管。编者每年冬天都会碰到这样的案例。随着变频多联机的发展,近几年来,商场末端采用变频多联机的也越来越多。其优点是开启时间长短随业主,可以准确计量业主的冷耗量、热耗量,有利于出租收费。缺点是投资高,需另加新风系统。
根据以上分析,该商场一层超市,二至五层百货部分,采用吊顶式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新风机组通过新风管道连接新风井和室外新风口,过渡季节尽量利用新风来作为冷源,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冬季和夏季将新风调节到最小设计新风量,从而有利于节约能源。
选用的空调机组表冷器是六排管的,供回水温度为7℃/12℃,冬季供回水温度为60℃/50℃。六层选用多联机,主要为了冷热计量,风口形式是四边出风型,另外又设了一套新风系统。室外机放在七层屋顶。七、八层按设置计量表,采用的末端设备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承担室内的冷热负荷。
【问题6】 办公楼空调系统的划分和末端设备的选择设计
案例:某政府办公楼建筑面积11000㎡,共6层,高度23.6m,一层大厅,二~五层为办公用房,六层为会议室。
【分析】 办公楼一般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而且效果比较好,随着多联机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室内采用风管式风口的室内机。但是大厅和会议室是否也用这种方式却值得商榷。因为大厅夏季送冷风,气流向下,效果没问题,能满足要求。但冬季,办公楼一楼大厅高度超过8m,用风机盘管向下送,效果不是很理想,大厅温度总达不到要求;而会议室采用风机盘管,噪声处理是一个问题。该办公楼一~五层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每间房间设FP-6.3型风机盘管;设三档调速开关,盘管进出水管设二通电动调节阀。
【建议】
1、大厅冬季可采用地暖方式,夏季转换为风机盘管。
2、大厅里设吊顶式空调机组,在一层楼板下设旋转式喷口。冬季测下送风,夏季侧送风。
3、会议室采用落地式或吊顶式空调机,集中送风,在风管上设消声减震装置。
【问题7】 空调新风方式的选择
【分析】 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第3.0.6条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新版2015)第3.0.2条的规定,公用建筑、工业建筑应设新风换风装置。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3.0.6条民用建筑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3.0.6规定。
表3.0.6民用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3/(h·人))
2、设置新风系统的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其设计最小新风量宜按照换气次数法确定。
3、高密人群建筑设计最小新风量宜按照不同人员密度下的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确定。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5版 第3.0.2条
3.0.2 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设计新风量,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设置新风系统有以下几种方案:
1、采用新风换气机,将室内排出的空气,经空气换热器,与室外的空气进行冷热交换后,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能量回收率能达到65%~70%,该方案一般应用于中小型建筑。
采用的方式为吊顶式新风换气机,在此特别提醒设计者,设计风机盘管系统加新风系统时,新风宜直接送入各空气调节区,不宜经过风机盘管机组后在送出。
2、在卫生间设有排风机,将室内空气由卫生间排风口排出大气,卫生间形成负压,新风由各房间的窗户顶部的风口进室内,同时被过滤掉灰尘。这种新风方式一般用于住宅。
3、在大型公共建筑中,一般采用新风机组这种形式。
新风由室外进入新风机组,经过滤、加热(或冷却)、加湿后通过风机送入管道,由管道送至风口进入房间,这种新风处理要求较高。不光温度、清洁度要满足要求,并对湿度也需进行处理,长应用于计量站、高级酒店等要求比较高的场所。
【问题8】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如何设置
【分析】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的舒适度,对于恒温恒湿房间,气流组织的选择直接关系是否能达到恒温恒湿的要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5.4条详细说明了气流组织设计的原则,下面结合实际工程说明各种气流组织的应用。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9版5.4条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与送风量
5.4.1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进行必要的气流组织计算;
2 满足室内设计温湿度及其精度 、人员活动区的允许气流速度、室内噪声标准和室内空气质量等要求;
3 与建筑装修有较好的结合;
4 气流应均匀分布,避免产生短路和死角 。
5.4.2 空调区内人员主要 活动区的气流速度可参考表5.4.2-1和 5.4.2-2的规定 。
表5,4,2-1 室内活动区的允许气流速度
表 5,4.2-2 室内活动区的允许流速与温度关系
5.4.3 上部送风形式 ,宜按下列原则确定:
1 一般房间宜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从单侧或双侧送风,射流宜贴附;
2 房间的上部空间有条件时,宜采用贴附射流的散流器送风;层高较高时,可采用直片式散流器送风;
3 会堂、体育馆、影剧院等高大空间,宜采用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
4 区域温差和人员活动区风速要求严格、单位面积风量较大、室温允许波动范 围较小的空调房间,宜采用孔板下送风方式;
5 演播室等室内余热量大的高大空间,宜采用可伸缩的圆筒形风口下送风方式;
6 高度 ≥10m且体积>10000m3的高大建筑空间,如上部无温度要求,宜采用分层空调;送风宜采用侧送,回风口在同侧下部。
5.4.4 采用贴附侧送风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送风口上缘离吊顶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应设置向上倾斜10°~⒛°的导流片;
2 送风口应设置使射流不致左右偏斜的导流片;
3 射流途中不得有阻挡物 。
5.4.5 采用散流器贴附顶送风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空调房间吊顶高度,允许噪声值等确定散流器允许的最大喉部送风速度,以及散流器 的型式和数量;
2 吊顶上部应有安装风管和散流器风量调节阀的足够高度 ;
3 布置散流器的平面位置时,应有利于送风气流对周围空气的诱导,避免产生死角,射流途中不得有阻挡物。
5.4.6 采用孔板下送风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孔板上部稳压层的高度应经计算确定:且净高不应小于0.2m;
2 向稳压层内送风的速度宜采用 3~5m/s;当送风射程小于4m时,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在进风口处宜装设防止送风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或挡板;
3 孔板布置应与室内局部热源的分布相适应;
4 利用吊顶上部空间做静压箱,在吊顶上直接设孔板或风口时,吊顶四周及顶部围护结构应保温和密封,且不应大面积采用这种送风方式。
5.4.7 采用喷口送风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喷口送风的射程和速度、喷口直径及数量、喷口的安装高度,应根据空调区高度和回流区的分布位置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
2 应使人员活动区处于射流的回流区;
3 兼作热风采暖时,应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可能性 。
5.4.8 分层空调的气流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空调区宜采用喷口侧送,侧送喷口高度宜距地4~5m;当空调区跨度大于25m时 ,宜采用双侧送风,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
2 侧送多股平行射流应互相搭接;当采用双侧喷口对送时,其射程可按两侧喷 口中点距离的90%计算 ;
3 应尽量减少非空调区向空调区的热转移,必要时,可在非空调区设置送、排风装置。例如公共建筑的中庭等高大空间应能利用自然通风排除上部高温空气,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
5.4.9 下部送风方式应按下列原则选择 :
1 在高大空间中人员不长期停留的区域,例如文体建筑的高大休息厅廊等,可 采用地板下送风方式;
2 有大面积玻璃外墙的冬、夏使用的游泳馆,宜采用沿外墙地面或窗台向上送风的方式;
3 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在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置换通风方式:
1)热源以人员、设备(计算机、复印机等 )、 灯光为主,且人员密度变化不大,人 员活动量较轻,显热负荷不宜超过 120W/㎡;
2)污染源与热源位置相近,浓度不大且稳定;
3)房间(空 间)的 净高宜大于 2.4m;
4)全年送冷的空调区域。
注:置换通风为下部送风的一种特例,其机理是送入的冷空气层依靠热浮升力的作用上升带走热湿负荷和污染物,而非依靠风速产生送风射程,因此只适用于 全年送冷的区域;当送人热风或送风速度较大时,便不再属于置换通风范畴,为一般下部送风。
5.4.10 下部送风方式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人员活动区域的送风速度应低于上送风方式,可参照表 5.4.l1-1确定;
2 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时,人脚踝处风速不宜超过 0.2m/s;
3 人员活动区域的送风温差应小于上送风方式,且宜满足 5.4.16的要求;
4 置换通风方式的人员头脚处空气温差,不应大于3℃ 。
5.4.11 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对噪声的要求、送风口形式及安装高度和位置等确定,可参照表 5.4.11-1及 5.4.11-2的数值 。
表 5.4.11-1 各类送风口的出口风速
表 5.4.11-2散流器颈部最大风速 (m/s)
5.4.12.回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应根据对人员活动区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应设在送风射流区和人员经常停留的地方;采用侧送时,回风口宜设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
2、房间高度较大且冬季送热风时,或采用孔板送风和散流器向下送风时,回风口宜设在房间下部;
3、以夏季送冷风为主的空调区域,当采用顶部送回风方式时,顶部回风口宜与灯具相结合;
4、建筑顶层、或吊顶上部存在较大发热量、或吊顶空间较大时,不宜直接从吊顶回风;
5、有走廊的多间空调房间,有条件时,可采用走廊回风,但走廊断面风速不宜过大;
6、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时,回风口应置于活动区高度以上,排风口应高于回风口。
5.4.13回风口的风速,可按表5.4.13选用;当房间内噪声标准要求较高时,回风口风速应适当降低 。
表5.4.13 回风口吸风速度
5.4.14 有空调系统和机械排风系统的建筑物,其送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的设置应有利于维持房间内所需要的空气相对静压值:
1 除医院传染病房等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外,建筑物内的空调房间应维持正压;
2 建筑物内的厕所、盥洗间及散发气味、有害气体或温度较高的设各用房等应维持负压 ;
3 餐厅的前厅应维持正压,厨房应维持负压,餐厅内的空气压力应处于前厅和厨房之间。
5.4.15 医院洁净手术室的气流组织应遵守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的有关规定。
5.4.16 空调房间夏季总送风量,应能消除室内最大余热和余湿 ,按室内最大冷负荷及送风焓差确定。
在满足舒适的条件下,应尽量加大夏季送风焓差 ,但送风温差宜符合下列要求 :
1 送风口高度>5m时,送风温差宜≤ 15℃;
2 2m <送风口高度≤5m时,送风温差宜≤ i0℃;<> 送风口高度≤5m时,送风温差宜≤>
3 送风口高度≤2m时,送风温差宜≤6℃;
4 下列情况下的送风温差应经计算确定 :
1) 送风口高度>10m;
2) 人员活动区处在下送气流扩散区;
3) 采用置换通风方式
5.4.17 舒适性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和新风比,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 新风量应不小于下列两项中的较大值 :
1) 按本措施第1.2.3条 规定的人员设计新风量 ;
2) 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压力所需新风量。保持正压所需风量,宜按缝隙法计算,可参照表5.4.17估算确定 。
2 全空气空调系统必须服务于不同新风比的多个空调区域时,不应采用新风 比最大区域的数值作为系统的总新风比。系统的新风量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y=X(1十X-z)(5.4.17-1)
y=Vot/Vst (5.4.17-2)
X=Von/Vst(5.4.17-3)
z=Voc/Vsc (5.4.17-4)
式中:y—修正后 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
Vot—修正后的总新风量(m³/h);
Vst—总送风量,即系统中所有房间送风量之和 (m³/h);
X—未修正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
Von—系统中所有房间的新风量之和 (m³/h);
z—需求最大的房间的新风比;
Voc—需求最大的房间的新风量 (m³/h);
Vsc—需求最大的房间的送风量 (m³/h)。
表 5.4.17 单位长度缝隙的渗漏风量
注:门缝宽度为 0.002m。
1、办公楼房间一般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室内可采用侧上送风,侧上回风。送风口为双层百叶风口,回风口为单层百叶风口。当房间内有吊顶,并且吊顶高度允许时,可采用下送下回方式。
2、宾馆客房一般采用侧上送风,走廊上顶回风。
3、大厅、会堂、体育馆、影剧院等高大空间宜采用喷口侧送,回风可采用测下回风。
4、计算机房和有恒温恒湿要求的房间,宜采用孔板下送风、顶部静压回风方式。
【建议】
1、客房送风口采用双层百叶,调节解决房间供冷、供暖的气流均匀问题。
2、解决大空间室内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可在不增设负荷的情况下,增设底部回风,通过竖向风管顶部静压送风的纯气流置换方式。
3、带中厅和穹顶的商场、酒店、别墅,适当增加底部送暖负荷和顶部送冷负荷,以大幅节省运行费用;也可采用在一层中厅地面不用空调而仅仅敷设地暖的方式,其达到的热舒适度更高。
【问题9】 基本的数值选取问题
【分析】编者认为冷热负荷计算按设计计算除了规范要求外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商店、百货等室内人员数、照明数设计取值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2、设计标准的确定。
3、民用空调新风系统应设加湿系统。
【建议】
1、商店空调人数取值:大型百货一层取1.0~1.2人/㎡,其他层按0.5~0.8人/㎡;商店照明负荷按35~45W/㎡。多功能厅0.8~1人/㎡,照明负荷50~60W/㎡。
2、住宅建筑、办公楼等应设计空调,否则建成后再行安装会造成浪费。空调形式应综合国情,力求节约和节能。
3、民用建筑的空调新风系统设计应考虑冬季加湿,以使室内保持湿度30%~70%,从而利于室内人员的健康,同时减少静电危害。
【问题10】 噪声与振动问题
【分析】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中,因消声和减震考虑不周失败的案例很多,尤其是对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的录音棚、演播室、高级病房。虽然温度、气流组织的设计满足了使用要求,但由于噪声问题也会导致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
1、与建筑专业结合好,条件不具备的要增设消声处理的送回风静压箱消声,不可一味借用建筑空间和吊顶夹层等。
2、空调室外机组和冷却塔的选址,宜选用低噪声机组;冷却塔设计采用无风机超静音冷却塔,即可减少噪声、霉菌污染、避免扰民,又可大幅降低运行费用。
3、不应在民用居住建筑的底层和顶层设换热站和制冷机房,民用公共建筑在底层和顶层设换热站和制冷机房时,要考虑使用屏蔽泵,将制冷机用工字钢架空支撑等措施来消除噪声与振动。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制冷技术
返回版块14.62 万条内容 · 83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制冷系统节流机构的应用分析一. 概述 节能和环保是人类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了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在该次会议上国际制冷学会发表了《制冷业对于可持续发展和减缓大气变化的承诺》,在此文件中阐明制冷业主要的挑战来自q*气候变暖。造成制冷业影响q*气候变暖的80%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些间接的排放是部分是由制冷装置运行所需能量的生产引起的。制冷、空调和热泵这些设备所消耗的电能约占全世界生产电能的15%,这表明间接排放的影响是非常的严重。此文件还提出在下一个20年制冷业必须树立雄心去达到目标之一:每个制冷设备耗能减少30~50%。制冷业者为保护环境,应把节能贯穿到制冷设备的使用周期中去。作为制冷循环的四大部件之一,节流装置在系统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选择应用合适的节流机构与制冷系统匹配是整个制冷设备降低能耗的重要一环。本文将对节流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能量匹配进行分析,重点对电子膨胀阀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