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屋建筑的增多,尤其是高层建筑都要开挖深基坑,并且进行基坑支护,因此必须对基坑进行监测,监测基坑支护结构侧向变形、基坑顶部、地下水位及周围建筑物和管线的水平及垂直位移情况,以确保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本文主要结合实例,从基坑监测的内容、方法、精度和数据处理等方面介绍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某基坑支护工程,位于某市黄岗工业区旁,设计开挖深度约6.00m,周长约210m。基坑支护结构型式:采用放坡开挖,打土钉、挂钢筋网喷射细石混凝土等联合支护。基坑侧壁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技术依据
(1)国标《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国标《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5)行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6)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7)本工程甲方提供的设计说明和技术要求。
三、监测内容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主要监测项目为:基坑支护结构侧向变形监测:4孔;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16点;基坑顶部沉降监测:16点;地下水位监测:4孔;基坑周围建筑物和管线沉降监测:7点。
(一)基坑支护结构侧向变形监测
(1)测斜孔的埋设。
按设计测点平面图要求所在的位置,采用地质钻机成孔,孔径Φ110mm,孔深应超过基坑底或进入稳定层3m,本测斜孔终孔深度约8m。成孔下入测斜专用PVC管,管内置有互成90°角的四个导向槽。然后在测斜管及钻孔壁之间,进行回灌水灰比0.5~0.6的纯水泥浆,待浆液固结后及时在孔口进行补浆,确保固结体充满整个钻孔,孔口处砌筑360×360×60mm3的保护墩。
注意事项:在安装测斜管时,应检查测管底及接口的密封情况,确保不渗水、浆入管内,测斜管应高出原地面约100mm,及注意保证测斜管其中一组导向槽垂直于基坑边线,管口配保护盖。编号:CX1~CX4。
(2)测量仪器。使用YL-IMI固定测斜仪。
(3)测量精度。测量精度±0.1mm/500mm,分辨率2秒。
(4)施测。测试时保证测斜仪探头导轮在导槽内,轻轻滑入孔底,待稳定后按导线刻度每隔500mm采集一个数据,直至管口;然后将测斜仪探头反转180度,重复以上操作,再测试1遍取平均值,用以消除仪器的误差。第一次(基坑开挖前)测试时,每个测斜孔至少测试2遍,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二)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1)监测点埋设。
按设计测点平面图要求所在位置埋设。埋设方法采用冲击钻孔埋设,并注水泥浆固封,使之与基坑顶牢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标志中心刻有细“十”字,编号:WY1~WY16。
(2)极坐标法。
①坐标系统:采用磁北定向独立坐标系统,坐标轴与基坑边线方向一致。坐标起算假设基准点BM1的坐标为X=1000m,Y=1000m。
②观测方法:分别在基准点E、F和G上设站,按极坐标法进行观测。
③仪器设备:采用在检定合格期内的全站仪,标称精度为测角±2.0″,测距±2mm±2·PPm·Dmm。
④位移量计算公式:坐标增量ΔXi=Xi-Xi-1,ΔYi=Yi-Yi-1,选取与基坑边线垂直方向的坐标增量作为观测点的本次位移量,各次位移量之和即为该点的累计位移量。
(3)基坑顶部沉降监测。
①监测点埋设。按设计测点平面图要求所在位置埋设。埋设方法采用冲击钻孔埋设,并注水泥浆固封,使之与基坑顶牢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编号:CJ1~CJ16。
②沉降监测。要布设环形闭合网,尽量选用固定测站,且逐点观测,计算环线闭合差后根据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出各点的高程。将相邻两次观测的高程差,定为该点的沉降量。
③测量仪器。
使用在检定合格期内的水准仪,配2m的铟钢条码尺进行观测。
④测量精度。标称精度为±0.3mm/km,观测精读数取至0.1mm,估读至0.01mm。
(4)地下水位监测。
①地下水位观测孔的布设。按设计测点平面图要求所在位置埋设。采用地质钻机钻孔,成孔口径Φ110mm,孔深约6m,全孔置入口径Φ50mm,底部6m布有梅花型小孔、外包滤网的PVC水位观测管。水位管与钻孔壁之间,埋深2m以下部份回填砾砂等,至孔口2m范围回填粘土并用水泥砂浆抹面,PVC管口配有保护盖,水位观测孔编号:SW1~SW4。
②地下水位量测。
采用专用水位探头放入水位监测管进行量测。
③测量仪器。使用钢尺水位计。
④测量精度。水位测量:最小读数1mm。
(5)基坑周围建筑物和管线沉降监测。
①监测点埋设。按设计要求视现场实际情况埋设,环绕基坑周围建筑物和道路均匀布置。监测点埋设使用冲击钻孔置入式,并注水泥浆固封,使之与观测对象联结成一个整体,编号:J1~J7。
②沉降监测。要布设环形闭合网,尽量选用固定测站,且逐点观测,计算环线闭合差后根据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出各点的高程。将相邻两次观测的高程差,定为该点的沉降量。
③测量仪器。使用在检定合格期内的水准仪,配2m的铟钢条码尺进行观测。
④测量精度。标称精度为±0.3mm/km,观测精读数取至0.1mm,估读至0.01mm。
四、监测计划
当基坑工程进入开挖期间,由于基坑内土体的荷载在减少,坑内外土、水压力量不平衡,有可能导致出现坑外土体和基坑本身的一定变形,因此拟将整个监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各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
第一阶段:在开挖急剧卸载阶段,测量间隔不大于1~3天;
第二阶段:一般情况下5~10天观测1次;第三阶段:主体结构施工期间10~20天观测1次。当变形超过有关规定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当遇大雨、暴雨或基坑边载条件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当出现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按正常施工进度的情况下,预计总观测20次。
五、测量仪器
(1)仪器必须通过计量认证,且在有效期内;(2)仪器的功能和精度必须满足监测要求。
六、各监测项目预警值
根据有关规范和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要求,初步确定各监测项目的预警值如下表。
七、监测要求
(1)根据结构荷载的施加时间、为分析基础受力和变形等的需要,应及时测量;(2)全部测量数据应及时整理,发现问题当时改正,或重新测量;(3)监测期间发现施工或设计问题应及时反映。
八、资料整理与信息反馈
在监测过程中与甲方及工程设计人员紧密联系,与现场监理密切配合,使监测结果为支护方案的设计检验提供有力依据,最终能为该工程施工的有关单位提供有效服务。
(1)每次监测后,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等反馈观测结果,若测量后发现位移较大,立即向相关单位及监管部门汇报,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报告形式通知并签字确认;若测量结果正常,则在每次测量结束后3天内向监理提供监测简报。
(2)监测工作完成后,及时整理编制成果资料,在15天内向甲方提交正式成果报告。内容包括:a.监测分析文字报告;b.所有观测点孔的各次成果表;c.基准点及观测点平面位置示意图;d.“时间――变形量”曲线图。
九、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
(一)安全生产(1)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各岗位分工要明确,不允许串岗操作;(3)在监测过程中,注意人员安全,同时保证测量仪器及设备的安全。
(二)文明生产(1)必须遵守现场文明生产的有关要求;(2)应积极配合相关施工单位人员工作,以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十、建议
在基坑施工期间,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无误,促进施工合理、安全、顺利地进行,应保护好现场监测点尤其是基准点的完好。因此,建议业主及时提醒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一定保护好监测点设施,使基坑监测工作不会受到施工影响。
十一、结语
基坑监测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基坑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基坑本身的安全以及周围地面、建筑物和管线等的在安全内使用。因此,针对不同类型及不同设计安全等级的基坑工程,可以合理相应采用不同的监测技术方案,不盲目增项减项,可降低工程造价,为优化设计、指导施工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岩土工程
返回版块1.59 万条内容 · 37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错层结构的规范要求和如何建模计算定义:楼板高差超过主梁高(600)是错层。 错层结构应该是楼层错层较多的结构,比如在某一垂直面上有超过一定数量的错层才能成为错层结构。一般大家遇到的错层不能称之为错层结构,只能算是局部错层。局部的错层把附近的竖向构件按规范加强一下就可以了,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 《高规》10.4.1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宜避免错层。当房屋不同部位因功能不同而使楼层错层时,宜采用防震缝划分为独立的结构单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