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工程监理 \ 地下室外围混凝土连续墙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地下室外围混凝土连续墙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发布于:2008-02-25 20:39:25 来自:施工技术/工程监理 [复制转发]
地下室外围混凝土连续墙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摘 要:针对地下室外围混凝土连续墙的裂缝问题,从泵送混凝土的采用、钢筋布置、墙体伸缩缝等方面,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合理安排施工段、改进施工方法,改善养护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裂缝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外围混凝土连续墙,裂缝近年来,随着泵送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连续裂缝几乎遍及每一个工程。因裂缝而产生的渗水也屡见不鲜,控制其裂缝已成为混凝土施工的一项课题。

  1、裂缝情况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连续裂缝一般于混凝土浇筑完毕后3d左右开始出现,其形状呈垂直状,从墙顶至墙底, 裂缝宽度在0.1 mm~0.5 mm 内,裂缝一般沿墙均匀布置,特别是在墙柱,柱与墙相交处等部位出现。

  2、裂缝产生的原因

  2.1、混凝土的泵送混凝土施工一般均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因混凝土需达到泵送要求,其坍落度一般要求在14 cm 左右,其同一强度的混凝土相对于传统的半干硬性混凝土水泥掺量多,碎石粒小,水掺量多,这三大原因使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大得多。

  2.2、钢筋的布置

  1)、钢筋保护层大。因地下室特殊环境的要求,其外围连续墙钢筋外围保护层要求大,一般为50 mm 左右,较厚的保护层使该部位混凝土收缩时不能获得钢筋的约束,形成裂缝,并可能进一步发展。

  2)、部分设计配筋间距偏大。钢筋间距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就越大。

  2.3、墙体伸缩缝过长 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墙体设置伸缩缝的距离为30m ,但因施工时伸缩缝不好处理,易造成其渗水的薄弱环节。一般工程都不愿意留设或少留设伸缩缝,导致伸缩缝间距远远超过规范要求。混凝土硬化干燥时其本身的收缩率为0.05 %~0.06 % ,其收缩在长、宽、厚三个方向都产生,但长度方向的收缩量要比其他两方向大得多,墙体长度越大,其累计收缩的量就越大,由此产生的相应力也越大,当墙体产生的力大于其强度时,在此部位产生裂缝。

  2.4、底板对墙体的约束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较墙体混凝土要早进行浇筑,其底板混凝土本身的收缩要早于墙体混凝土的收缩,当墙体混凝土收缩时,底板对此产生约束,从而使墙体产生相应力,底板产生压应力。在两侧应力叠加下,当其超过混凝土抵抗强度时,便形成裂缝。

  2.5、柱对墙体混凝土的约束

  与地下室外墙现浇墙连的柱,本身是墙体的一部分,但其钢筋的配设要远远大于墙体的钢筋,因而其钢筋对混凝土产生收缩的约束要比墙体的约束大得多,从而加大了墙体自身收缩约束强度,相应提高了墙中的应力,因而该部位更容易出现裂缝。

  2.6、内外环境的影响 地下室外墙连续墙混凝土浇筑后,其内外两侧的环境完全不同,外侧与大气相连,其混凝土表面温度易随着大气的变化而变化,墙体反复受到热冷变化而内侧已形成室内环境,变化较小,受二者环境差异的影响,使连续墙内外变化不一,且墙体越厚,差异越大,越易形成裂缝。

  2.7、混凝土养护不到位也是造成裂缝的一大原因

  1)未有效保持墙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一般墙体混凝土浇筑完第二天即将模板拆除,混凝土表面随大气温度变化而变化,而混凝土内部因水化热的释放其温度较高,二者的温差将可能引起裂缝的产生。

  2)混凝土养护未到位,不能保证混凝土水化所需的正常水分,墙体属于竖向结构,其水分保持加之其内侧模板支撑的影响,养护更加困难。

  3、裂缝的防范措施[ 1 ]

  3.1、合理的配筋墙体的配筋尽量考虑到小而密,一般来说,墙体的水平和立筋均按100 mm 间距布置较为合理,其钢筋截面大小根据计算而定,另外对于50mm 厚的钢筋保护层,有条件的可在其内加设一层细铁丝网,这样裂缝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3.2、合理安排施工段尽量根据规范要求留设后浇带,混凝土的收缩大部分集中在初期,如留设后浇带,墙体两边可自由收缩,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减少,混凝土大部分收缩完成后,再进行后浇带封闭。另外施工时可采取跳段施工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可以避免后浇带施工,建议每段施工20m 左右。

  3.3 完善混凝土配合比

  1)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2)采用配好的硬质岩石、碎石。

  3)采用粗砂,含泥量少。

  4)掺入适当的粉煤灰和膨胀剂,都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粉煤灰能加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膨胀剂能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5)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防止混凝土水化热初期集中出现,因混凝土初期强度低易出现裂缝,如将水化热推迟出现和延期出现,会减少裂缝。

  6)在混凝土满足泵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混凝土坍落度。

  3.4、加强对薄弱部位的处理对墙体薄弱部位的地方,如留有大空洞,墙厚、墙高突变等,宜采用加设钢筋或留设后浇带等方法,避免在此形成应力集中部位,产生裂缝。

  3.5、改进施工方法

  1)尽量采用墙体与楼板混凝土分开浇筑,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初期楼板对墙体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可使墙体内外环境相统一,且墙体内侧养护易进行。

  2)墙体混凝土浇筑完后,楼板未浇筑完即拆模,利用模板的保温作用,保持混凝土表面适当的温度,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出现,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基本释放,再拆除模板,在此之前,可将模板松动,保证养护用水进入混凝土表面,一般拆模时间为5d~6d. 3.6  改善养护方法

  1)地下室外围连续墙外侧养护挂塑料水管,在水管上钻小孔,接通自来水形成水幕养护。

  2)内侧可铺挂保水性好的麻袋等物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3)加强混凝土前期养护,特别是前四天。

  3.7、减少混凝土连续墙外露时间在地下室外围连续墙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尽量早点进行防水施工和基坑回填土,防止混凝土墙暴露在大自然中。

  4、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地下室外围连续墙混凝土的裂缝一般对结构安全不产生影响,但其易形成渗水通道,影响地下室的使用,故对其进行封闭处理,其处理方法如下:

  1)将外墙面沿裂缝两边剔成八字形槽,用环氧树脂进行灌缝密缝。

  2)用防水材料相适应的裂缝处理材料将墙面压实补平。

  3)裂缝处施工一道防水层,并加设无纺纤维布一道,缝两边各500mm 宽。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clhygcb
    clhygcb 沙发
    很感谢 !!刚好目前工地遇到这个问题 正好解我心头迷惑!!
    2009-10-13 10:43: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pengyonggs
    pengyonggs 板凳
    地下室外围混凝土连续墙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摘 要:针对地下室外围混凝土连续墙的裂缝问题,从泵送混凝土的采用、钢筋布置、墙体伸缩缝等方面,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合理安排施工段、改进施工方法,改善养护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裂缝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外围混凝土连续墙,裂缝近年来,随着泵送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连续裂缝几乎遍及每一个工程。因裂缝而产生的渗水也屡见不鲜,控制其裂缝已成为混凝土施工的一项课题。

      1、裂缝情况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连续裂缝一般于混凝土浇筑完毕后3d左右开始出现,其形状呈垂直状,从墙顶至墙底, 裂缝宽度在0.1 mm~0.5 mm 内,裂缝一般沿墙均匀布置,特别是在墙柱,柱与墙相交处等部位出现。

      2、裂缝产生的原因

      2.1、混凝土的泵送混凝土施工一般均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因混凝土需达到泵送要求,其坍落度一般要求在14 cm 左右,其同一强度的混凝土相对于传统的半干硬性混凝土水泥掺量多,碎石粒小,水掺量多,这三大原因使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大得多。

      2.2、钢筋的布置

      1)、钢筋保护层大。因地下室特殊环境的要求,其外围连续墙钢筋外围保护层要求大,一般为50 mm 左右,较厚的保护层使该部位混凝土收缩时不能获得钢筋的约束,形成裂缝,并可能进一步发展。

      2)、部分设计配筋间距偏大。钢筋间距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就越大。

      2.3、墙体伸缩缝过长 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墙体设置伸缩缝的距离为30m ,但因施工时伸缩缝不好处理,易造成其渗水的薄弱环节。一般工程都不愿意留设或少留设伸缩缝,导致伸缩缝间距远远超过规范要求。混凝土硬化干燥时其本身的收缩率为0.05 %~0.06 % ,其收缩在长、宽、厚三个方向都产生,但长度方向的收缩量要比其他两方向大得多,墙体长度越大,其累计收缩的量就越大,由此产生的相应力也越大,当墙体产生的力大于其强度时,在此部位产生裂缝。

      2.4、底板对墙体的约束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较墙体混凝土要早进行浇筑,其底板混凝土本身的收缩要早于墙体混凝土的收缩,当墙体混凝土收缩时,底板对此产生约束,从而使墙体产生相应力,底板产生压应力。在两侧应力叠加下,当其超过混凝土抵抗强度时,便形成裂缝。

      2.5、柱对墙体混凝土的约束

      与地下室外墙现浇墙连的柱,本身是墙体的一部分,但其钢筋的配设要远远大于墙体的钢筋,因而其钢筋对混凝土产生收缩的约束要比墙体的约束大得多,从而加大了墙体自身收缩约束强度,相应提高了墙中的应力,因而该部位更容易出现裂缝。

      2.6、内外环境的影响 地下室外墙连续墙混凝土浇筑后,其内外两侧的环境完全不同,外侧与大气相连,其混凝土表面温度易随着大气的变化而变化,墙体反复受到热冷变化而内侧已形成室内环境,变化较小,受二者环境差异的影响,使连续墙内外变化不一,且墙体越厚,差异越大,越易形成裂缝。

      2.7、混凝土养护不到位也是造成裂缝的一大原因

      1)未有效保持墙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一般墙体混凝土浇筑完第二天即将模板拆除,混凝土表面随大气温度变化而变化,而混凝土内部因水化热的释放其温度较高,二者的温差将可能引起裂缝的产生。

      2)混凝土养护未到位,不能保证混凝土水化所需的正常水分,墙体属于竖向结构,其水分保持加之其内侧模板支撑的影响,养护更加困难。

      3、裂缝的防范措施[ 1 ]

      3.1、合理的配筋墙体的配筋尽量考虑到小而密,一般来说,墙体的水平和立筋均按100 mm 间距布置较为合理,其钢筋截面大小根据计算而定,另外对于50mm 厚的钢筋保护层,有条件的可在其内加设一层细铁丝网,这样裂缝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3.2、合理安排施工段尽量根据规范要求留设后浇带,混凝土的收缩大部分集中在初期,如留设后浇带,墙体两边可自由收缩,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减少,混凝土大部分收缩完成后,再进行后浇带封闭。另外施工时可采取跳段施工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可以避免后浇带施工,建议每段施工20m 左右。

      3.3 完善混凝土配合比

      1)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2)采用配好的硬质岩石、碎石。

      3)采用粗砂,含泥量少。

      4)掺入适当的粉煤灰和膨胀剂,都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粉煤灰能加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膨胀剂能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5)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防止混凝土水化热初期集中出现,因混凝土初期强度低易出现裂缝,如将水化热推迟出现和延期出现,会减少裂缝。

      6)在混凝土满足泵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混凝土坍落度。

      3.4、加强对薄弱部位的处理对墙体薄弱部位的地方,如留有大空洞,墙厚、墙高突变等,宜采用加设钢筋或留设后浇带等方法,避免在此形成应力集中部位,产生裂缝。

      3.5、改进施工方法

      1)尽量采用墙体与楼板混凝土分开浇筑,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初期楼板对墙体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可使墙体内外环境相统一,且墙体内侧养护易进行。

      2)墙体混凝土浇筑完后,楼板未浇筑完即拆模,利用模板的保温作用,保持混凝土表面适当的温度,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出现,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基本释放,再拆除模板,在此之前,可将模板松动,保证养护用水进入混凝土表面,一般拆模时间为5d~6d. 3.6  改善养护方法

      1)地下室外围连续墙外侧养护挂塑料水管,在水管上钻小孔,接通自来水形成水幕养护。

      2)内侧可铺挂保水性好的麻袋等物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3)加强混凝土前期养护,特别是前四天。

      3.7、减少混凝土连续墙外露时间在地下室外围连续墙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尽量早点进行防水施工和基坑回填土,防止混凝土墙暴露在大自然中。

      4、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地下室外围连续墙混凝土的裂缝一般对结构安全不产生影响,但其易形成渗水通道,影响地下室的使用,故对其进行封闭处理,其处理方法如下:

      1)将外墙面沿裂缝两边剔成八字形槽,用环氧树脂进行灌缝密缝。

      2)用防水材料相适应的裂缝处理材料将墙面压实补平。

      3)裂缝处施工一道防水层,并加设无纺纤维布一道,缝两边各500mm 宽。
    :handshake
    2008-12-21 02:49: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工程监理

返回版块

4.82 万条内容 · 2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给水工程建设监理特点

给水工程建设监理特点   摘要:推行建设监理制是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方面由传统的自筹、自建、自管的小生产管理模式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是建设领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管网工程 水处理工程 取水工程 监理  推行建设监理制是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方面由传统的自筹、自建、自管的小生产管理模式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是建设领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具体体现。我国从80年代末开始试行建设监理制,经过近十年的实践,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的39个工业、交通部门在继续推行建设监理制。受监理工程投资规模达到5000亿元。从而使许多大、中型工程提高了质量,缩短了工期,并节约了大量投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