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砖混结构 \ 高楼VS“利奇马”,如何实现稳赢?

高楼VS“利奇马”,如何实现稳赢?

发布于:2019-08-14 14:22:14 来自:建筑结构/砖混结构 [复制转发]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CABR建筑抗风研究所 

作者:唐意


夏季是台风的高发季节,就在10日凌晨,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登陆,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6级。台风掀起骇浪惊涛,其破坏力真是惊人!


1211.gif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台风,楼是否也会和人一样瑟瑟发抖呢?答案显而易见。

555.gif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可咋整,俺们工程师有什么办法能让楼稳一稳吗?所以这期一开场,新人小编带着困惑,毫不客气地向抗风所唐博士抛出了两道题:风来了,高楼为何容易振动?如何减小楼的风振?

  业界大神唐博士和蔼地给小编“赐座”,准备和俺唠点专业的——关于风与楼的那些事!




风有“轻柔手”,楼具“细长姿”

  风来了,高楼为何容易振动?抛开抖振、涡振、驰振等诸多复杂的风振机理不谈,从宏观一点的时空角度找找原因:

  1. 空间分布:地球表面的风速由低到高逐渐增大,而高层建筑是典型的悬臂梁式结构,基阶振型也是由低到高逐渐增加的变形模式,风荷载与高层建筑主要振动模式在空间分布上一致;

  2. 能量分布:大自然风的能量主要分布在低频区(小于1Hz的频率范围内),而高层建筑的基阶模态频率大多集中在0.1Hz~1Hz之间,风的作用频率与高层建筑的工作频率重合度高(见下图)。



  由此可见,风有“轻柔手”,楼具“细长姿”。所以大风来了,高楼便动了。



“夹塞儿”让风和楼各自安好

  那如何减小风振呢?简而言之,风是“顺毛驴”,宜疏不宜堵。我们要想办法在风和楼之间“夹塞儿”,使两者无法互动。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审时度势。在规划阶段就利用历史统计的风速风向数据,选择适当的朝向及建筑群排列,从建筑规划阶段主动避开不利的布局。

其二,因势利导。在建筑方案阶段采用截面外形修正或其它气动措施,任气流平顺绕过建筑,避免产生较强的旋涡,从而达到减小涡振的目的。中国尊的圆形倒角、台北101的凹角修正就是出于这一目的。

43.png


其三,各个击破。采用非均匀的建筑立面方案,破除风力的竖向相关性,从而减小风力的整体合力效应。上海中心的旋转体型、迪拜塔、芝加哥螺旋塔、圆截面高耸结构上的螺旋线或飘带都可归为此类方法。


迪拜塔


其四,避其“峰”芒 。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调整构造措施,使结构基阶振动频率避开风力的卓越频率。如大跨斜拉桥的辅助索,就是通过连接相邻斜拉索提高刚度以降低拉索风振。

第五,化功之法。若方案已定,则需采用附加调谐设备(如调谐质量或者调谐液体等),吸收塔楼风振能量,再通过设备上的阻尼装置(液压或磁流变装置等)将能量耗散。


最后,世间高楼林林总总,各地气候千变万化。对于个案,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方法,量体裁衣,整体考虑。


  这套“狂风大挪移”法真是高强妥帖,看得小编心潮澎湃、拍手叫好,相信工程师习后必能有所助益、日后大有所成。

  小编只愿通过大家努力,让风和楼各自安好,岁月悠长,从此不再相扰。

全部回复(2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中冶北方张先生

    了解一下


    2019-09-07 14:14: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c367352
    zc367352 板凳

    感谢分享哦

    2019-08-21 15:14: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砖混结构

返回版块

10.1 万条内容 · 41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画了20年施工图的才知道,这些坑万万不能踩!

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部分 楼梯常见问题汇总 问题一:楼梯碰头 楼梯平台或梯段净高“小于”国家规范“梯段净高≥2.2米、平台净高≥2.0米”的规定。 问题二:楼梯梁设在入户门上部,感观较差碰头 提醒注意: a、2.0米及2.2米是指 “净高”尺寸而非计算值。一般设计时,最少要预留100富裕量。 b、梯段净高,包括两种情况:梯段踏步前缘线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梯段最高和最低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300范围内”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