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今天上午去昌平区为东家的父亲选择陵墓,回来路上,路过明朝的十三陵的德陵。天气很好,视野清晰,所以停留驻足很久,围着陵墓转了好几圈,思考了很久,感触颇多。
明朝十三陵、清朝东陵、西陵都是一个地理学的宝库,是历代地理大家精雕细琢的作品,代表了我国传统地理的最高水平,每一次路过十三陵,看到那雄壮清奇的地理格局,不禁流连忘返,有时候呆到天黑,还是舍不得回家。
明十三陵、清朝东陵、西陵的地理格局,是地理师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宝库。
明朝永陵和德陵的鸟瞰(以下鸟瞰图片出自摄影师付宣先生,陈益峰制作)
在周围考察时候,正好遇到摄影爱好者付宣先生,他正在操作无人机摄影,大家相谈投机,付先生为人大方豪爽,把所拍的照片给了我。
古代的皇陵选址,是一个非常慎重的事情,因为古人公认:
陵墓的地势关系者后代基业的长久。
但是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北京昌平十三陵之德陵,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其地形不足以支撑一个皇陵的气势,仅仅作为普通家庭的用地,还是可以商量的。本文笔者就德陵的龙、穴、砂、水、向做深入细致的讨论。
德陵山水地理鸟瞰(鸟瞰图片出自摄影师付宣先生,陈益峰制作)
1、孤人
中国古代把没有子嗣的人叫孤人,去世后地位很低,无人看管,非常可怜。春节时候,老百姓为孤人的坟加上一把土,这是可以为后代积德的。那些孤人的兄弟的后人,为孤人的坟地放炮、上香、上坟添土,也是可以积德的。
笔者亲眼经历过一次孤人去世的情况,此人一生勤奋苦干,忙于创业,四处奔波,心地善良,常常帮助本地的穷人,不料刚四十就疾病去世,没有子嗣。其哥哥心疼,让我为他弟弟选择一个穴位下葬。
我听闻此事,非常赞赏他弟弟的德行和品格,花了很大功夫,帮他选了一个上等穴位。可是最后下葬的时候,家族中的其他长者说,他是个孤人,没有必要埋一个好位置,好穴位留给其他人吧。最后在悬崖边上最差的地块,草率下葬了,其亲哥哥也只能默不作声。笔者每每想起此时,不禁感到可惜。
2、德陵的主人朱由校无后
常人如此,古代的皇帝也是如此。
明朝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倒数第二个皇帝),年号天启,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异母哥哥。
朱由校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
故宫南熏殿藏绢本《明熹宗坐像轴》
朱由校一生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奈何那时医疗条件不好,均夭折。
长子朱慈燃,怀冲太子,生母张皇后,生下就是死胎。次子朱慈焴,悼怀太子,母皇贵妃范氏,早夭。三子朱慈炅,献怀太子,母皇贵妃任氏,天启六年(1626年)六月甍。长女朱淑娥,永宁公主,母皇贵妃范氏,两岁早夭。次女朱淑嫫,怀宁公主,母成妃李氏,一岁早夭。三公主,早薨。朱由校生前未曾料到自己如此早夭,所以活着的时候,没有开始建造陵墓。
站在五孔桥,正面看德陵和两侧龙虎
3、明朝后期,十三陵确实无地可点,德陵选址有些草率
明朝早期的几个皇陵全部在天寿山下,比如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明仁宗朱高炽献陵、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裕陵、明宪宗朱见深裕陵、明宪宗朱见深茂陵。后期天寿山下确实没有穴位了,才选择蟒山山脉下的穴位做皇陵。
明末天寿山陵区,已经很难找到合乎风水理论的宝地。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即位后,开始放弃天寿山陵区,在京畿附近重新寻找新的陵区,最后看好蓟州凤台山一带,现在的遵化的马兰峪。却不想旋即国亡,所选中的区域,成了清朝的东陵。
天启七年(1627年)九月。熹宗朱由校过世不久,其弟弟崇祯皇帝继位,兄终弟及。朝廷没有花太多心思为他选址和建造皇陵,风水选址有些草草了事,崇祯为其哥哥建陵,也就是德陵,拨款仅仅50万两白银。而明朝其他陵花费甚多,比如万历修定陵时,嘉靖的永陵建,花了700万两白银。
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德陵的营建,用了近五年的时间,于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草草竣工。
4、明十三陵简介
十三陵大局鸟瞰
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按先后顺序,分别是:
(1)、朱棣,成祖文皇帝,永乐(1403年——1424年),长陵;
(2)、朱高炽,仁宗昭皇帝,洪熙(1424年——1425年),献陵;
(3)、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
(4)、朱祁镇,英宗睿皇帝,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裕陵;
十三陵大局鸟瞰手绘
(5)、朱见深,宪宗纯皇帝,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
(6)、朱祐樘,孝宗敬皇帝,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
(7)、朱厚照,武宗毅皇帝,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
(8)、朱厚熜,世宗肃皇帝,嘉靖(1522年——1566年)永陵;
(9)、朱载垕,穆宗庄皇帝,隆庆(1567年——1572年)昭陵;
(10)、朱翊钧,神宗显皇帝,万历(1573年——1620年)定陵;
(11)、朱常洛,光宗贞皇帝,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庆陵;
(12)、朱由校,熹宗悊皇帝,天启(1621年——1627年)德陵;
(13)、朱由检,思宗烈皇帝,崇祯(1628年——1644年)思陵。
德陵罗城鸟瞰
5、德陵地理情况
(1)、后龙简介
德陵后龙为莽山,高山出脉,两侧开大帐,中抽一脉,奔落下来,层层剥换,左右微微活动,龙身土质肥厚,这在北方地区少见,满山都是油松树林,龙身充满生气。
德陵的后龙近看
到头几节,形如蜘蛛的形状,所以喝蜘蛛山,后龙细长犹如蜘蛛所吐的细丝,蜘蛛山的两侧伸出长长的枝脚,为蜘蛛的三条腿,前、中、后腿。到头的一节开两手,分别为蜘蛛的左右触肢。
蜘蛛的结构
蜘蛛吐丝鸟瞰(图片出自摄影师付宣先生,陈益峰制作)
蜘蛛结穴近看
蜘蛛的身躯丰满圆润,吃得饱,喝得足,属于吉祥的蜘蛛,后人当有财又贵。但是此地最大的问题就是穴位在偏出脉上,位于蜘蛛右侧中腿脚下,幸好穴后有乐山托了一下。
乐山托穴莫相离,如库如屏法最奇。
唯有横龙全在乐,乐山不到穴无倚。
自身脉气虚弱无力,以后方的骆驼岭的后驼峰为间龙,乐山非常漂亮,为特乐。骆驼岭后驼峰,端耸卓立、秀丽整齐、高阔障护、开面有情、贴近穴山,不致德陵穴后过于空缺低矮。
蜘蛛结穴鸟瞰(鸟瞰图片出自摄影师付宣先生,陈益峰制作)
(2)、龙虎与朝案
墓地左右龙虎缠护紧密,左侧为蜘蛛山的右触肢,为青龙砂,右侧阳翠岭为白虎砂,穴前右水倒左,正前方为神功圣德碑,碑前的河上架有五孔石桥。桥外为阳翠岭的余脉永陵墓,白虎过堂,做案山。远处以凤凰山为朝山。
白虎作案鸟瞰(鸟瞰图片出自摄影师付宣先生,陈益峰制作)
明堂鸟瞰(图片出自摄影师付宣先生,陈益峰制作)
德陵脉气细小,两侧的龙虎过于高耸、逼压,潭峪岭左侧的蜘蛛山,右侧的阳翠岭,构成了穴场两边的龙虎砂山,两山对称夹护,虽然环顾有情,
形体稍嫌高大,以客欺主。同时德陵穴后的石磨沟直接冲射陵墓背后。
石磨沟直接冲射陵墓背后(鸟瞰图片出自摄影师付宣先生,陈益峰制作)
蜘蛛吐丝格局鸟瞰
站在大门前,近看龙砂
站在大门前,近看虎砂
(3)、水流
潭峪岭(骆驼岭)东靠蟒山,北有阳翠岭,南有蜘蛛山,是一个向西开口的簸箕形盆地。盆地两边各有一道河流, 北边是北大沟, 南边是石磨沟。
德陵周围水流鸟瞰(图片出自摄影师付宣先生,陈益峰制作)
盆地中央隆起一道狭长的小山,这就是德陵的间龙潭峪岭。北大沟与石磨沟两条流水,交汇于骆驼山前。交会之后的水流称德陵沟流水,
右水倒左,然后往南流去。
现场下盘,德陵后龙为卯龙入首,穴前壬字来水,右水倒左,出辛字,穴立卯山酉向正针。
鸟瞰龙虎(图片出自摄影师付宣先生,陈益峰制作)
6、发脉中出,偏出脉结穴
德陵的后龙为中出脉,但是结穴位置,仅仅是偏出的枝脚而已。虽然枝脚端头有阴阳转换,吐出大坪,两侧龙虎护卫,明堂宽广,但是终究是山间小地,不足以支撑皇家那么大的家业。
近看蜘蛛山结穴
龙脉的出身,指龙脉分支劈脉的类型,有中出和偏出之分。中出,尤其是得节节中出的龙脉,结穴亦正,多是大地大穴。正脉者从祖山中抽而出,带中正之气,落脉曲屈生动,两百年带缠护,必为贵龙。出身贵的龙脉,落脉之处两边均可看见有开面的肩脉。
偏出之龙,所禀之气为偏,即使贵而非正贵也。但偏出者亦有贵贱,开帐护送者,为贵,孤龙单出,露筋现骨者亦为贱。如果中抽之龙,在最后一节行龙落脉为偏出,则其禀气不正,难有大地,德陵就是如此。
相反偏出之龙,在后面落脉是一直中抽,生机勃勃者,亦为正禀,常有中小地。
如果龙脉出身为全偏者,此龙不必寻,为最小的地,甚至没有地。明朝早期的景陵墓,就是全偏出脉,虽然穴后乐山高耸,但是毫无贵气,下葬十余年后,发生土木堡之变,大明王朝的高层被一锅端掉。
站在门前,正看明堂和朝山——凤凰山
7、偏出的枝龙与枝脚多是小地
大地一般不会是偏出的枝龙,更不会是偏出的枝脚。明朝后期,天寿山陵区确实选不出位置了,才凑合着在蜘蛛山下下葬,选择了偏出的枝脚做皇陵。
偏出的枝龙或者枝脚,龙脉都太小。龙小而配大帐、龙虎高大,则仆欺主,控制不了局面。后期的崇祯皇帝只能依靠不断的杀大臣,控制朝局,最后局面彻底失控。所以大地的龙脉,两侧的大帐、龙虎都要与龙脉本身,形成一定的比例,不宜喧宾夺主,亦不能护卫太弱。
德陵仅仅在偏出的枝脚山而已(图片出自摄影师付宣先生,陈益峰制作)
枝龙为旁出之龙,其护卫一般为其自身再出,这样的龙,就像是小富小贵之家,自身带护卫或家奴而已。如为干龙,以支龙作其护卫,自身又生出帐作护卫,好像是大富大贵之家,除了拥有家将奴仆外,还统治着外面的千军万马,这样的势力庞大,多为大地。但如果本身龙没有开帐护卫,借支龙来护,就好象光头司令,不能指挥千军万马。故本身护强,再外侧支龙来护,其势才大。
蜘蛛山的实际上属于永陵左侧的缠护而已,而德陵只是蜘蛛的一支脚,又是蜘蛛山的护砂而已。缠护之砂本身是有起伏之势,即使到头结穴,也多是小地而已。就好象奴仆一样,永远是奴仆,只是在他自己的家庭中,他可能是家主,小富贵而已。德陵好比是奴仆家里的小头目而已,在奴仆家里也不能做主的。
8、潭峪岭为间龙
德陵的以蜘蛛山为来龙,蜘蛛的一只脚下脉,力量实在是太小了,幸好有潭峪岭(骆驼山)为间龙,力量稍微稳了一下,但终究是扶不起的阿斗。
站在德陵的右侧公路上,看骆驼岭间龙
站在德陵宝顶的右侧公路上,看骆驼岭间龙
从天寿山陵区大局来看,蜘蛛山、骆驼岭后的祖山——蟒山,也是天寿山的护龙而已。
蟒山气势雄伟,脉络分明,是陵区东部的主要山脉,就陵区整个格局面言, 北方的天寿山为主脉来龙,
西方的大裕山和东方蟒山为从脉夹护,所以蟒山的尊贵程度,远不如天寿山,所以明朝前期皇帝,基本上不选蟒山为主山造陵墓。
正看德陵和乐山
9、潭峪岭脉前没有开大坪
潭峪岭发脉于蟒山第二高峰中部, 由东而西, 蜿蜓而下 。中段二峰突起,酷似驼峰,当地人称骆驼山。骆驼山延伸至北大沟,山脚一片松林,郁郁葱葱。
远远望去, 很像一只骆驼在河边饮水。
洛驼山长二公里余,跌宕起伏,气势磅礴。但是骆驼山脉气尽头,星峰下垂,气脉虚浮,脉前二水交度的范围,只有十数米的一块平地,堂局狭小,不足以建陵宫。
骆驼山前,没有开大坪,地形过于狭窄(图片出自摄影师付宣先生,陈益峰制作)
德陵的穴址没有点在骆驼山前二水交合范围之内的形止脉尽之处,而是点在石磨沟南岸蜘蛛山北麓山脉的右侧。有人说这种穴法是穴位平移,就是二水交度范围面当水冲、无法立穴的情况下,将穴位或左、或右平移,于旁山脉止之处点穴。这是瞎说,笔者研究地理穴法多年,考察南北地理穴法,从未听说有此法度。
鸟瞰德陵明堂(图片出自摄影师付宣先生,陈益峰制作)
德陵陵寝建筑鸟瞰(图片出自摄影师付宣先生,陈益峰制作)
10、后人情况
实际上天启皇帝朱由校,去世后,没有后人,由弟弟崇祯继位。崇祯没有心思为其选择风水宝地,草草了事。朱由校虽然没有后人,但是其位置对于国运依然有很大影响。其弟弟崇祯,对其哥哥的墓地选址不慎重,王气下滑,终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崇祯五年,德陵主人朱由校下葬,12年后,崇祯17年,闯王李自成率一帮农民攻克了北京,明朝自此衰亡。
德陵大门
三十年后,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被俘,大明基业从此灰飞烟灭。
但是明朝运行二百余年,气数也差不多了,任何事物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大明王朝的灭亡与德陵的选址,也撞在一起了。
但是朱家的明长陵和南京的明孝陵,两个老祖坟,风水依然过硬,后来依然出了很大很大,很优秀很优秀的人物。
五孔桥近看
德陵右侧排水沟近看
棂星门石柱的望天吼
德陵墓碑,刻:熹宗悊皇帝之陵
明楼近看
月牙院近看
正面看明楼和石五供
全文结束。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4.61 万条内容 · 263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好资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