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的交流,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11-2015年发展纲要》的精神,进一步推进协会《“十二五”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的实施,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从2012年开始发动各地方、各部门勘察设计同业协会共同开展了面向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经过汇总整理,形成了《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全面、客观地反映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推进意见与建议。此后召开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交流大会提出,在“稳中求进”和“好字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发挥信息技术重要作用,稳步推进技术进步,有力地支撑创新发展,提升行业现代化水平。他们还连续四年举办了“创新杯”BIM大赛,继而又联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举办BIM设计企业高级院长研修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同的形式,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使全国主要设计企业综合应用达到均衡水平,同时也为设计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创造条件。
30多年来,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工程设计CAD技术应用得到大力推进,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实现了100%计算机出图率,工程勘察设计全行业彻底甩掉了图板,并随之推进了资源共享、协同设计、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国际上先进信息技术、平台软件和“本土化”的专业软件日益得到推广采用,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水平、效率、效益不断提高。行业的人均营业额在改革开放之初不到3万元,2001年达到9.75万元,到了2012年升至为76万元。30年来25倍的增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力的作用。建筑、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已快速迈进三维技术运用的实施阶段,据有些企业单位实际测算能提高生产效率30%,缩短设计周期50%,提高设计质量30%,节约工程材料20%,信息化建设成效突显,市场竞争能力大大提升,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在上海世博会、成贵客专高铁、白鹤滩水电站、上海中心、中国尊等特大型工程中,参数化、可视化、虚拟化辅助设计及其施工的应用,集中反映了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应用信息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王素卿:在当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工程建设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进步,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以BIM技术为代表的三维协同设计技术的应用,在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已日益成为行业的共识。BIM技术不仅仅改变设计手段,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企业的转型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未来必定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住建部制定的“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BIM作为一项新的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普及和应用的要求,提出BIM将要成为建筑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中心副主任顾明:不要把BIM技术仅仅作为追加设计费的一种手段
在讨论BIM未来理想状态时,我们认为,设计院应该想到应用设计能力来延伸他的服务,否则边界就会越来越小。比如结构工程设计师今后可能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基本都智能化了,很多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化设计去解决,一个模型把计算和错漏碰等都解决了。所以专业设计师就要向前端为业主提供咨询或向后端参与施工阶段发展,扩大服务领域和边界才有可能做大。这种变化是技术革命带来的,很残酷。但现在很多设计院还没有危机意识。
目前设计院对BIM的认识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把BIM技术作为追加设计费的一种手段。希望通过BIM的应用取得更多的设计投入。
事实上,设计院领导的眼光应该越过当前的阶段,关注后BIM时代的设计院发展。在BIM普及后要做的事情特别多,如果擅长创意就往创意方面发展,擅长施工的就向施工阶段延伸,这样设计院将来就会转型了,逐渐越做越精。在这个阶段,设计院可以利用数据越做越智慧,越做越好。除了提高设计水平,BIM技术还可以在许多方面对设计单位做出贡献:1.BIM提供的全信息模型,可以清晰地体现各专业的工作量,为各单位细化工作量考核提供依据,提高管理水平。2.在BIM的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企业整体知识库,这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3.从传统业务来看,70%的工作量是重复的。通过BIM模型的复用,可以使业务成本降低,提升企业利润率。4.通过企业平台的搭建,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将发挥提高人员效率、减员增效的作用。5.通过BIM模型运维的业务拓展,产生信息交换价值,促进信息消费,使信息资产增值。
在BIM起步阶段,首先要有配套的机制。从信息化角度来看,BIM技术应用一定是全员的,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只是建筑专业使用,发挥不了作用。如果只是专业用,管理上计算工作量时不使用,也无法发挥效益。所以在企业内部要考虑建立一个好的激励机制,让大家把智慧都贡献到企业的知识库里来。比如原创模型和租用模型工作量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予考虑,就会影响员工原创的积极性。这样做虽然一开始投入大,但是应用到一定程度后,成本肯定就下来了。如果模型足够漂亮,足够好,就可以提供给其他设计院有偿使用。实际上如果这个平台做得足够好,将来设计院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需要那么多设计师了,可以逐渐发展成像国外的事务所那样,设计师用提供的平台去设计,设计院提供服务。
虽然现在创新还只是投入,但是有了激励机制,就可以鼓励大家去创新,企业就会进一步增加效益。所以机制要变,如果机制不变这个事就不可持续了。
其次,要时刻关注信息增值服务的机会。在BIM市场细分阶段,领导者一定要想,有什么东西可以和人交换,交换就会产生价值。所以说,自己擅长什么,就要把它做到极致。设计院要去分析自己擅长的是什么,积累了哪些财产,看看谁会要这些财产,这就是交换,只要有交易,就会有挣钱的机会。BIM积累下来的这些东西,除了自己用之外,一定要变成“信息消费”。如果不消费,这个就不能增值。如果交换,一定得是别人想要的东西。所以要改变思维方式,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去考虑,否则很多机会就会错失。应用BIM以后最大的挑战,就是怎样把这些信息资产增值,然后创造新的需求。把传统产业里认为不需要的变成客户需要的,在这个行业里有大量潜在的需求等待挖掘。
由此可见,企业可以通过BIM技术的应用,提升设计能力、管理水平、提高市场效率、开发新的业务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企业将是BIM技术的最大的受益者。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于洁:BIM并非任何一款软件,也不只是新技术,而是先进的信息化的管理平台。
BIM技术是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支撑,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是企业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平台。BIM技术提升管理与质量。更重要的是数据积聚与传递应用带来的无尽的价值联想。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实施BIM的发展过程中,着力在培养人的方面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提升技能,做好角色转换;在该工具上推进软件本土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与本土软件合作共赢,寻找BIM技术在中国本土化的解决方案,合作开发本土设计平台。建立中国院BIM网络学习平台,旨在培养广大的人力人才基础,中国院BIM网络学习平台是一款包括网上教学和客户专区、工具区、知识库、公告区等多种服务模块在内的逐步面向社会开放的BIM教学服务管理支撑系统。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宇:BIM技术应用应当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BIM是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市场的趋势,设计企业应积极推进。
当前推进BIM有几大问题:第一个是观念问题,传统设计采用二维,而BIM用三维的平台,由于不适应,所以有的设计人员不爱转平台;第二是商业软件不太匹配,好多工作不能在一个平台上协作,影响了应用;第三是标准体系尚未健全,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新标准;第四是人才培养要跟上。设计院在BIM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当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首先,BIM还是一个新事物,在使用过程当中,允许出错,这是技术创新中的付出,要坚定地走下去。其次,作为设计院应当关注除了为设计企业提高质量、提高效率之外,还能为业主带来哪些。最后,BIM技术应用应当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在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和运营过程当中。设计院的BIM技术应用跟施工单位、各供应商都有很多结合的地方。目前有些设计企业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目前国外一些设计企业在建模阶段就邀请施工方介入,共同研究如何节省空间、时间、材料,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此外,BIM技术的推广还需要行业的推动。设计单位间发展不均衡,推进BIM应用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需要花很大的代价,但这是行业发展的趋势,需要企业管理层下决心。
深圳市筑博建筑技术系统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宝森:BIM技术应用给了民营设计单位实现赶超的机会。
我们是从三年前开始应用BIM的。开始时觉得BIM技术高大上对于我们民营企业高不可攀。但经过考察后了解到,在中国BIM技术刚刚起步,我们可以先做起来。筑博BIM团队从三人小组开始尝试应用,后来成立了一个技术研发团队,先从公司内部项目做起,继而拓展了BIM咨询业务。公司为何选择BIM工程管理咨询呢?首先,我认为BIM软件的发展还不足以为设计师熟练地掌握,缺乏本土的落地软件支持;另外在出图的环节,三维模型还解决不了三维出图等问题,仍需回到二维出图。而目前的软件由模型转二维图纸距离国家的图纸要求还有很大的出入,目前除了少数大单位,中小设计院在软件开发等方面还不具备能力。所以,我们从实际出发,坚持从BIM工程管理咨询开始。虽然目前社会上确实有些BIM咨询服务单位以较低的建模费用在承揽业务,但他们这种粗制滥造的模型,除了提供简单的视图,所建的模型没更大的作用,毕竟他们不了解专业设计的知识。而我们团队里有各专业的设计师,尤其是吸收了有施工经验的工程师加盟,故而在搭建模型的基础之上,能够完成对设计图纸错漏碰缺的检查、管线综合的优化设计,最后出图指导施工。
我们的工程管理咨询相当于目前国内粗放的施工图与较低水平的施工管理之间搭接一个精细化深化施工图的阶段,我们要求BIM能指导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我们近几年通过对客户的BIM宣讲及实际案例解析,使业主认识到BIM对设计及施工管理有着很好的作用,所以他们在其他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后,会找筑博来进行BIM咨询工作,他们愿意为此买单。2014年市场前景更好,尤其在一些重大项目招投标过程中都有BIM咨询的单独要求。我认为以一个专业团队来应用、推广BIM在目前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今后,我们也要把BIM技术向设计层面的各专业设计师推广应用,逐渐实现BIM应用的全员化。
BIM是我们提高设计质量的一个途径,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做一些优化施工环节、提升施工质量的工作。在BIM应用中不同的设计单位有着各自的特点。央企可以大量投入,一旦下了决心,可以形成完整体系。而民营企业船小只要看准方向,可以立即行动起来,有一定优势,我们可以先行先试。我们希望各设计单位可以把已经取得的成果分享,大院可以把在大项目中使用形成的经验,有偿地提供我们其他设计单位使用,这样可以避免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我们也认识到,BIM咨询只是目前新兴的一项业务,如果三维设计普及,国产软件能达到很好效果的话,也许BIM工程管理咨询也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届时将真正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重庆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文学:急迫。“急”是行业未雨绸缪的需求,“迫”是积极推进需求。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举办的这种研修班,抓住了关键的人,做准了关键的事,把握了关键的时间,对行业来说,做了一件大好事。这种研修班内容系统丰富,师资具有权威性,针对实际应用问题讲解交流收效显著,将对推动BIM起到积极的作用。谈到从行业的角度对BIM的实施展望,应该用两个字来描述:急迫。BIM是信息模型在建筑行业的具体应用,是创建并利用数字化模型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优化的过程、方法和技术。它是行业集成创新的具体体现,是行业企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的技术支撑,是市场竞争的要求。“急”是行业未雨绸缪的需求,“迫”是积极推进需求。目前在推广方面的困难主要是:“认识”。如果认识不到BIM未来的重要性,推广是有困难的。这个认识包括政府、业主和企业等方方面面。应用BIM的困难,只要努力,各方协同,都是可以解决的。
美国HOK公司副总裁buildingSMART执行总监LeeMiller: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国外有很多人都参与了BIM的使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地利用这个工具。大部分还需要和其他公司的协作,包括HOK或SOM等一些大公司。BIM应用在最早的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在施工或建造过程中,大家都是看模型来说话,只有在最开始的项目立项的过程中,才会利用一些二维的图纸,或者二维的文本的信息来做交流。现在大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既要不断地建模,又要出一些图纸。所以我想象的BIM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尽量有比较少的二维的图纸,要有更多动态的、与制造商的交流。
在美国,所有政府的项目都被要求必须使用BIM。但是美国BIM技术应用主要还是以市场导向为主,一些大的公司联合起来,共同探讨如何推进BIM的应用,如何更有效增加附加值。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这样的机构来全力推动这个事情。
在先进的BIM平台上,会有很多具体的信息,包括门窗、五金等产品。目前,国外设计公司也做了许多构件,现在许多家具供应商自己也做一些模型提供给设计方。相信未来肯定是有这样一个平台,给大家提供这种交互的可能性。从建筑本身来考虑,70%的建筑都是差不多的,只有在医疗领域,必须要先了解医疗器械的一些参数、属性,然后才能进行相应的设计。未来应该是所有的信息都在云端存储,用户不用关心应该用哪种软件来读取这些信息,而是有一个中央的云数据库,大家从各自客户端直接获得这些信息。关于它的标准,使用者完全不需要知道这些东西,这是服务器的提供商要去解决的东西。比如传了一个图像,不用考虑它叫什么,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照片。所以使用者和上传者都是在无障碍地交流。但是当前还是有很多困难,主要是因为每个国家都有不同标准。因此,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北京鸿业同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军:国产软件自身要成长起来,做强做大。
目前,国内外BIM应用确实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设计方面,我们和西方存在很大差距,实际是两个标准的差异造成的结果。第二,我们软件起步比较晚,这个需要累积的过程。我们现在处于引进、学习过程中,与国际接轨肯定会对国产软件有一定冲击。虽然国外比我们领先,但我们需要的是符合国情的东西。BIM是一个信息化软件,以信息管理为核心。以后重点在非几何信息,而不是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本土化的需求就多了。这是我们的强项,只要有数据,就可以生成模型。我觉得数据的发掘很重要,这是一个方向。现在国产软件主要倾向于应用,国外软件有做应用的,也有做平台的。把一个平台运作成功,让大家认可使用,这个难度相当大。国产软件自身要成长起来,做强做大。
推动BIM领导层的决心很重要,如果领导不重视BIM,就很难有发展。作为行业协会组织来推动BIM,组织培训交流,这对行业未来有深刻影响。协会对BIM的引导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年协会对国产软件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希望今后在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盗版这方面加以引导。
编后语:
在当代,信息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随着应用的深入和高端的发展给工程勘察设计带来的现实效益及造福社会的综合效益将日益提升。由此,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行业及其企业单位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时光匆匆,设计院从甩掉图纸到二维设计,一直到BIM技术的应用发展,付出了许多心血和努力。我们不仅要考虑现阶段如何应用BIM技术,更要考虑后BIM时代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软件国产正版化,建立统一的标准。信息时代瞬息万变,时不我待,谁能在关键节点上变付出为共赢,谁就能站在时代的潮头。
来源:中国建设报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行见BIM
返回版块9267 条内容 · 6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BIM在医疗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3D技术正逐步渗入到整个工程建设行业和数字化运营管理领域,使工程在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方面真正插上了互联网思维的翅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作为工程设计建造管理信息化工具的突出代表,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关注。它具有3D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参数化、一体化、信息完备性等特点,通过利用各项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工程项目中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达到在项目策划、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