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BIM应用于常见空间碰撞因素的小结

BIM应用于常见空间碰撞因素的小结

发布于:2019-08-28 16:02:28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BIM应用于常见空间碰撞因素的小结,希望能够帮助各位更好的了解BIM应用。

  1. 楼层高度:

  传统配电盘配置仅依现有帄面空间进行配置,较少考虑整体美观及日后维修保养及预留扩充空间。应用 BIM 技术后,可直接由 3D 立体环境中了解设备尺寸大小与建筑物空间与高度是否有空间冲突的状况存在,所以此项被认为为空间冲突首要影响因子。

  2. 梁下净高度:

  除楼层高度影响因子的外,一般来说动力中心皆以大面积方式设计,基本上皆会加强大梁的尺寸和面积,大型设备需考虑梁下净高,以免产生无法放置或是空间不足的问题。今于设计时间导入 BIM 技术时,3D 可视化环境就可以直接反应出梁下净高度的问题,也可提早了解尚有多少高度及空间可供日后扩充用。

  3. 通道尺寸:

  通道空间于施工阶段不易发掘有空间不足或冲突问题,其发生冲突的时间点却都是落在运营维护阶段中,当设备需汰旧换新或大型设备部分拆卸,更新时才会惊觉通道尺寸不足的问题。应用 BIM 技术将可先拟真其中最大型器具或设备故障或需拆卸搬运时的动线行走,立即可了解日后是否有冲突干扰问题。

  4. 进出口大门:

  仅需考虑动力中心中最大型设备可搬运进入即可,机械室大门尽可能设计为双开门(子母门),帄时进出维修时,仅需开起子门,若有大型设备搬运时再开启双扇门。

  5. 楼板荷重:

  传统机电设备空间时,机电的工程师较少考虑该设备空间总体设备的总重量。今运用 BIM 技术的设备组件对象化及参数化特性,可透过设备重要等参数,即可了解各设备组件的重量,最后加总计算检查是否有超过楼板荷重,此 BIM 技术应用仅提供评估,楼板荷重仍需送请结构技师经计算机计算后补强或加强梁板后为准。

  6. 管道间尺寸:

  一般管道间仅需考虑垂直(纵向)管道间尺寸,电力中心管道间日后较常有扩充及维修保养的问题,若使用电缆线架施工时,日后会有加铺缆线及固定所需空间,若采插入式总线槽需设电气室来供垂直总线槽插入零件及管线延伸使用的空间。应用 BIM 技术即可知道总线槽相互间距离及插入式NFB箱体周边应保有多少维修空间尺寸及面积。

  7. 设备尺寸:

  在应用 BIM 技术时,顸建立设备相关立体构件了解设备尺寸大小,空间冲突分析时,考虑设备尺寸长宽高的工作空间是否与其他空间产生冲突点。
  
上述内容就是对于BIM应用于常见空间碰撞因素的小结,以上内容并不全面,希望今后同学们能够多多补充,让大家共同受益。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26 条内容 · 5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BIM为何在安装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1、碰撞检查。  当前的复杂工程设计,设计师、施工方工程师都无法面对二维的蓝图将涉及的冲突问题一一查清。机电综合管线复杂,施工进度紧,管线安装空间狭小,利用传统的CAD平面软件很难对管线进行精确定位及合理排布,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综合管线的标高、位置、排布冲突问题。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大大小小工程都会因几何关系的矛盾即碰撞而需要返工,重新设计和重新施工。返工产生的材料损失、机械台班的损失和窝工引起的资源消耗是巨大的。利用BIM技术应用软件创建BIM模型,软件可自动检查分析碰撞检查情况,甚至是软碰撞情况(低于规定间距即报警),提供碰撞检查报告,从而根本上杜绝因碰撞引发的资源浪费、能耗和工期损失。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