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BIM与VDC之继承和侧重

BIM与VDC之继承和侧重

发布于:2018-08-24 18:37:24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非常可惜的是,BIM在国内各种百科上搜索出来的词条解释,都是错的。缩写和字面解释没有错,直译都是“建筑信息模型”,但内涵并不仅仅是“三维”或者“几何”模型这种角度。而VDC地中文解释,也与英文原义有一定差距,只是与BIM这词相比,偏地小一些罢了。

要论建筑工程领域的概念,咱们就从建筑的过程逻辑论一论:

当 我们需要一个建筑地时候,是先考虑功能和各种“需求”,然后再是通过懂得专业知识地建筑师、工程师,把它“设计”出来(注意,以往这个过程没太多非专业人 员的事儿),再然后是通过专业的“制图”方法,绘制成“蓝图”分发到各个施工实施组织、人员手里,最后是盖起来、安装设备、布置器具,以后数年持续性的维 护、保养、更新。

咱们当下干活儿的“蓝图”,都是啥呢:

千年以来,“制图”地方法渐渐约定俗成——因为房子是三维空间里的,但便宜地纸张是二维的,所以绘制的时候需要一定的“缩略”,用特定符号指代才能便利画得 下——于是非专业的人员看图理解“蓝图”中是怎么一回事儿,都成了困难。好在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要非建筑工程专业人员介入,而建筑工程人员都学“画法几 何”、“建筑制图”之流地课程,一切不是问题。

技术进步了,我们也要进步:

随着计算机技术地发展,三维软件渐渐可以在PC机上跑得动了(大型机上早有,但太贵,不划算),人们开始想:建筑物本来是三维的,我用三维软件直接画,不是 才真的便捷吗?尤其“所见即所得”,最起码可以让想要盖楼的发起方参与(一般我们管他们叫业主,绝大部分非建筑工程专业人员。比如有地方医院要扩建,医生 们对混凝土、管线肯定不如手术刀和药品熟悉。),而且可以让实际施工操作人员不用懂太多专业知识(那些技术上的“为什么”),只需要能直观看到“这是什 么”以及“该放去哪儿”就行。这对于人力成本高企地国家,绝对是福音(工人地知识水平要求降低了,可以使用更为便宜地劳动力);另外,对于个性化需求愈发 张扬的业主们,也能让他们地满意度更高(也意味着要钱更容易)。


这 时候,就才引申出了“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设计和建造”的概念,缩写是VDC(Vitu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但这种逻辑里原本只有设计和施工,并不包含提“需求”、后期维护等过程,也没有讨论过程中信息效率地影响,所以这一理论在建 筑行业发展过程中,除了学术方面实际影响有限。


然后,由于信息传递效率的考量,以及过程数据的连续性需求,外带“大数据”之风,更强调“信息”(BIM缩写里那个I)的工作方法被提出了——BIM,一种以信息和数据连续性为主线,对建筑物全过程的过程进行优化,以提高总体效率的工作方法。


VDC侧重的,其实是建筑领域供应商,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出发;而BIM侧重的,其实是建筑整体全寿命周期中,通过信息效率提高提高整体效率。两者范围、立场、内容体系,显然是有不少差异。


可参考书籍的话,有一本《BIM Handbook》很好,英文已经出第二版了,台湾出版社出版了繁体中文版。另外还有一本没中文版的《Big BIM little BIM》,也是很好的。这两本里面,其实都提到了BIM与VDC两概念之间的发展关系,而Stanford 地CIFE ,作为VDC方面学术研究领域地前沿机构,也有成员论述过,可以前往一观。


无论VDC还是BIM,都是一种工程管理的方法(或 者逻辑),所以在建筑领域强力地院校,都是把这个领域的专业方向放在“工程管理”类学科下,或者作为各建筑工程专业的专项细分方向。单纯从计算机领域,或 者信息领域,进行的讨论或者研究则往往过于泛泛,或者缺乏直接地实践指导能力。

来源:筑龙BIM网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26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万达商业规划院与诺丁汉大学签署BIM研发战略合作协议

日前,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与诺丁汉大学签署BIM合作研发战略协议。双方拟通过资源共享,共同推进BIM的技术应用、BIM标准建立、BIM人力认证及其他国际合作事宜。 继此前与中建总公司、欧特克、广联达、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本次签约使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的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达到5家,旨在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带动行业发展。 来源:中国网·地产中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