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两会直击: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人才需求旺 高校培养却“缺位” 委员建议:高校土木专业增“BIM技术”课程。
上海中心、迪士尼这些“超级工程”的起步阶段,都少不了一个环节——BIM,即建筑信息模型。不需要耗费材料拼搭,通过数字信息就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技术在建筑业需求很大,然而高校在培养这方面人才却存在“缺位”,也缺乏专业教学人才和可操作软件系统。在沪全国政协委员王美华关注到这一点,她在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可以校企合作,加强高校土木类专业推广BIM教学力度,增加系统课程,培养技术运用和软件开发“二元型”人才。
“BIM技术的行业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作为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其BIM技术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沪全国政协委员王美华注意到了这个现象。
作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深知建筑行业对BIM技术的需求,这一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能够实现从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材料采购、运行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共享、传递、协同与决策。
王美华介绍说,比如通过建模能看到一个三维建筑,但其中具体细节并不清楚,若能通过BIM技术,就能够做到所有信息“所见既所得”,“如建筑里的一根柱子,是什么形态,什么材料构成都能知道。BIM就是一个全方位、全视角、全过程的数据传递。”
在做一些大型项目时,BIM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操作金茂大厦项目时还未引进BIM技术,建模需要进行模型实体拼装,拼装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去修改,而现在都可以用BIM技术做虚拟拼装,“在进行迪士尼项目时,设计师绘制草图,通过BIM技术转换成模型,可以节约大量时间,避免材料浪费,省时省力省场地。”
建筑业对BIM技术的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但承担主要人才培养的高校却存在“缺位”。王美华在经过一系列调研后发现,在一些有土木类专业的高校里,有关BIM技术的教学,或是设置了一些选修课、兴趣课,或是穿插在一些教学内容里,教学不成体系,土木类专业教学评估中也并未将相关课程设置纳入相关评估指标体系当中。“有些学生拥有BIM技术也是跟着导师做研究,教学并不成体系。”
一位曾就读于土木专业的沈同学也表示,在她的印象里,学校课程并未系统学习过BIM技术,很多同学都是进了相关设计院后才开始接触BIM。
这就造成了企业必须进行二次培养,“培训是需要的,但有些学习内容可以在学校里学习完成的还是希望能学好。这样企业引进人才后就能马上上手。”
课程不成体系,专业教学人才也缺乏。王美华发现,在大多数高校,专业教师接触BIM理念相对较晚,缺乏BIM技术应用能力、缺乏对新技术学习后的再生能力、缺乏对BIM技术相应软件操作运用能力和参与BIM技术相关的实际建设项目的经历,这点来说限制了BIM教学工作在高校的开展。
通过调研,王美华还发现,目前高校对BIM技术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创建BIM实验室、实行教学改革等方式开展,但是创建BIM实验室和实行教学改革等实际的经费开支往往超出划拨经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对BIM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应用推广的力度。“即使国内名校配备了足够的资金和设备为BIM 教学在高校的发展作保障,但也不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也不能与其他院校进行资源共享。”
王美华表示,购买软件的支出也占了重头,相比于国外齐全和成熟的BIM技术软件,我国这类专业软件开发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功能等方面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并且每种软件购买价格高昂,就高校经济能力来说购买可能性不大。
课程教学成体系纳入专业教育评估工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应该是多层级的,“需要培养BIM技术建模方面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培养研究这一技术的发展、软件运用开发这样的人才。培养人才应该是二元型的,学术、技能都需要。”
经费问题可以从国家、企业、高校三方面采取措施。王美华建议,政府应当适当加大高校BIM教学应用推广的财政支出。同时也可以寻求校友企业等为高校投资,合作培养BIM技术专业人才。高校管理者、决策者应当调整关于BIM教学应用推广方面的教育经费,及时购买软件、硬件设施,鼓励师生参加相关学习培训,构建学习平台。
附:青年报原版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行见BIM
返回版块9265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BIM技术助力提高施工企业中标率!建筑行业新开工项目大幅缩减,怎样才能提升项目的中标概率呢?如何在投标阶段为项目“盈利”做好铺垫呢? 在这个大环境下,以SOHO、万达等为代表的业主,把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作为必要条件写进招标合同。这就为施工企业的在投标过程中的技术展示指明了方向。国内众多业主纷纷效仿,BIM在招投标过程中也已是重要亮点。 一、BIM在招标控制中的应用:基于BIM模型的工程算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