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BIM+GIS技术:未来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方向

BIM+GIS技术:未来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方向

发布于:2018-12-20 22:42:20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趋于大型化和复杂化,工程监测的规模范围也趋于大型化,产生的监测信息数量巨大且类型复杂,给监测信息的释读、分析和管理带来了困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和高效管理,从而提高监测数据释读、应用和管理的效率,逐渐成为一种需求和趋势。
通过【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进行工程化信息监测,可以实现对工程构筑物的质量和安全的实时管理。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实现工程全局的项目信息统筹和科学决策。因此,BIM和GIS的融合有利于工程建设的信息监管,是未来工程建设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BIM模型的三维数据集成方式,可以使建筑信息以模型形式呈现,所有数据联动处理。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监测领域可以有效提高监测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监测系统的性能和效率。BIM建模软件Revit不仅具有强大的建模能力,而且提供了开放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可以作为监测信息可视化和管理的开发和应用平台。
GIS技术作为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可以集成地图视觉效果与地理信息的分析,对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数字化统计管理和处理。在空间管理上已发展成熟,可以进行工程建设的统筹管控。GIS可以描述地表、地下和大气的二维和三维效果,补充工程全线路的地质分析、淹没分析、环境分析等构筑物外部空间分析。因此,GIS可以辅助BIM模型搭建周边地理环境的大场景,提高BIM模型的建筑性能信息完备性。
目前工程监测领域已推广应用自动监测技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自动监测的智能化水平。比如,软土地基及水土构筑物自动监测设备系统、施工定位监测系统及施工人员安全监测系统等多种工程自动监测技术的普及应用,也带来了大数据自动处理及推送和预警的技术需求,需要广域的监测信息后处理平台与诸多布设于现场的自动监测子系统对接,而通过BIM和GIS技术的应用可以打造最理想的监测信息处理平台。
BIM技术在地理位置精确、空间地理信息分析和构筑物周边环境整体展示上还有些不足,而三维GIS可以完成构筑物的地理位置定位及其空间分析,更能完善大场景展示,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使得浏览信息更全面。三维GIS对构筑物本身的模型精度不够,而BIM模型是构筑物三维空间信息和建筑性能的集成。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融合BIM技术和GIS技术用于工程检测平台的开发是大势所趋。
BIM与GIS 】集成应用,可提高长线工程和大规模区域性工程的自动监测及管理能力。BIM的应用对象往往是单个建筑物,利用GIS宏观尺度上的功能,可将BIM的应用范围扩展到道路、铁路、隧道、水电、港口等工程领域。把微观领域的BIM信息和宏观领域的GIS信息进行融合为一体化的信息自动监测和管理平台,便于对各工程项目的设计信息、安全信息、运维信息等进行自动监测、管理、查询、分析和预警,便于管理者实时、全面、直观地掌握项目宏观和微观信息及动态。

来源:重庆BIM联盟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26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建筑业发展的十大事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建筑业发展的十大事件 NO.1队变为建工队,军转民做建筑 1952年2月1日,毛泽东签署命令,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分部队转为工程部队,投身到国家建设中。 4月15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务院集体转业部队的决定》,将原属西北、西南、华东、中南4个军区和二十三兵团的8个师转业为建筑工程师,确定番号为第一至第八工程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