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抗震专题二——场地

订阅数:0文章数:5阅读量:476
¥9.9¥9.9
本专辑为城市轨道交通抗震专题二——场地
城市轨道交通抗震专题二——场地(共 5个)
  • 第一章 地震影响——地震灾害
    在专题一中,我们讨论了地震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接下来让我们来继续讨论地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灾害。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并没有经历过地震,所以对于地震可能引起的破坏作用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地震的破坏作用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地震引起的问题,而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所以在进行抗震设计之前,了解地震灾害有助于理解各种规范条文的深层含义。 地震灾害主要有三类:地表破坏、建筑物破坏、次生灾害。
    2023-03-06 发布64 阅读0 评论
  • 第二章 地段类别、场地类别、地震分组
    1、地段类别 第一章我们了解到地表破坏可能出现地裂缝、喷浆冒水、震陷、滑坡等情况,那么针对这些灾害我们在设计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 第一步,识别场地地段类别。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GB51336-2018)4.1.1按照场地对抗震的影响分为有利、一般、不利、危险四种地段类别,如图2.1。 图2.1 在地段类别的划分中可以看出地段与地质灾害的对应关系,例如对于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震陷,历次地震的震害也比较重,因此将其列入不利地段。
    2023-03-06 发布166 阅读0 评论
  • 第三章 场地土刚性、覆盖层厚度、基岩、设计地震作用基准面
    前面提到,场地条件对建筑震害的影响主要因素是:场地土的刚性(即坚硬或密实程度,一般用土的剪切波速表示)大小和场地覆盖层厚度。那么,为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地震波的传播。地震时,地震波是通过地层内的不同介质达到地球表面,并通过建筑物所在的场地对地面建筑物施加影响。地震波在基岩和地表土层中的传播和衰减的速度各不相同,因此,地震波首先到达建筑场地下的基岩,再向上传播到达地表。专题一中已经提到地震动最主要的参数之一是地震动加速度。理论和实测表明,地表土对地震加速度起放大的作用,一般土层中的加速度随距地面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基岩顶面的覆盖土层越厚、土层越软,地表面处的地震加速度比基岩面的地震加速度放大作用越明显。所以根据场地土刚性和覆盖层厚度来划分场地类别是科学合理的。
    2023-03-06 发布83 阅读0 评论
  • 第四章 场地土的滤波作用和放大作用
    覆盖层的卓越周期是场地的重要动力特性之一,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相等或接近时,建筑物的震害都有加重的趋势,这是由于建筑物发生了类似共振现象所致。 1、场地土对于从基岩传来的人射波具有放大作用 从震源传来的地震波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谐波分量叠加而成的。地震波中与场地土层固有周期相近的谐波分量被放大,当地震动中主导谐波分量的周期与该地点土层的固有周期一致时,发生类共振现象,使地表面的振幅大大增加,从而使该波引起地表土层的振动最为激烈。
    2023-03-06 发布57 阅读0 评论
  • 第五章 液化土
    1、液化产生的原因 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运动使得饱和砂土或粉土颗粒间发生相对位移,土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右图5.1a)。如果土体本身渗透系数较小,当颗粒结构压密时,短时间内孔隙水排泄不出而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将急剧增加。在地震作用的短暂时间内,这种急剧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原先由土颗粒通过其接触点传递的压力(亦称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图
    2023-03-06 发布106 阅读0 评论
专辑作者

结构羊

粉丝:1专辑:2
+关注
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一线设计工作8余年,独立承担地铁,隧道类项目,希望借专辑整理材料建立知识体系,能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相关专辑订阅
  • 手把手教您学土建计价(零基础)

    订阅:26文章:7
    +订阅
  • 工业厂区初期雨水收集

    订阅:9文章:5
    +订阅
  • 通用规范下常见的强条及应对措施

    订阅:8文章:10
    +订阅
  • 通风空调工程讲解

    订阅:7文章:8
    +订阅
  • 水处理:工业污水零排放技术入门

    订阅:6文章:8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