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BIM学院】第一百四十三期 对话BIM,模型背后信息数据才是关键!

【BIM学院】第一百四十三期 对话BIM,模型背后信息数据才是关键!

发布于:2019-03-18 09:32:18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如今提到BIM,每一个土木人都能或多或少说出一二:

建模、Revit、Tekla、BIM深化、BIM培训、大数据、BIM云、管综、正向设计、渲染、BIM动画、BIM运维、插件、二次开发、BIM室内设计、BIM5D管理.........


固然,这都是同BIM新兴的名词,那又有多少人在充分整合模型中信息,将BIM做实而不是噱头,诚然,在中国,特别是比较大的施工企业、设计院、甲方这里面有不少企业确实在BIM行业做出了成效,不得不让人佩服,这成效的背后何尝不是一路艰辛的走过来,最重要的是钱的有力支撑,这是一般小型企业玩不起的赌注,很多企业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人力却看不到BIM带来的真正成效,最终很难在坚持下去.........


640.webp (2).jpg


我们每天都在同模型打交道,也每天在各种聊天、论坛中晃悠,看到很多人讨论诸如BIM室内设计、数字建造、智慧城市、云计算、编程、渲染、动画、BIM造价、untily、Rhino、Dynamo,亦或者:今天我建立多少模型、这个用Revit怎么做、这个月我调了多少管综、你们工资多少、各位在设计院做BIM怎么样、在施工单位做BIM有前途吗,有破解版插件吗,哪一款插件好用,哪款渲染引擎好用,这个月我又做了多少BIM投标文件.......

做BIM都要懂编程了,懂点影视动画制作了,还得懂点软件二次开发......真的很可怕。


640.webp (3).jpg

不管以何种方式,何种软件,不管是做建模、还是做深化,最终要归为:数据的收集、整合、录入与传递。

例如建筑设计关注的是空间,功能,流线、舒适、消防,人防....的数据,结构设计关注是建材的荷载,材料力学特性,风力,地震力....的数据,施工单位关注的是进度、质量、成本...数据,而建设单位同样的关注是投入多少,产出多少,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通过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到他们各自想要的资料。

同样的,BIM的工作方向也应该是数据的录入,统计,分析,处理及归档。那么有人会问,这些事情在没有BIM的时候,大家也在做,为什么现在就要用BIM做?


这就涉及什么是BIM的问题,“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应该该是建筑信息的模型化,BIM的重点是数据,而一系列的数据组成信息,一系列的信息形成资料,BIM者的工作就是把海量的、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处理,提取信息,形成资料的过程。



先分后合,先数据后资料:


从制度上来说,现在中国的工程承包形式是分步承包的形式,一个项目一开始,建设单位把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预算、运维分别按顺序发包出去。而BIM的理念是建筑从生到死全周期的管理模式。


BIM咨询唯一能发挥最大价值,项目中唯一关心项目全周期的是建设单位,但国内大部分的建设单位只关心钱,不懂技术,简单概括就是“人傻钱多”,但也不是所有的建设单位都是这样。


就目前来看,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建筑行业正在面临着大浪淘沙的严峻形势,小的房企正在国内几个大房企吞并,最终的结局就是二十年前的电视,五年前的手机,各个品牌混战过后只剩下几个超级明星。


只有大的企业才有实力做精细化、BIM化管理,才有实力EPC,才会对全周期的BIM感兴趣,比如中字头,地方龙头施工企业、设计咨询企业。


640.webp (4).jpg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分部的BIM,就是设计做设计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施工做施工的,运维做运维的。待项目总包的市场成熟再做全周期的BIM。


“先数据后资料”是BIM的基本操作流程:


企业的管理者就要分析各种报表,各种资料,看哪个环节可以省钱,哪个流程可以增收。


而顺着这些资料继续查下去,就会去分析形成资料的信息是否准确,形成信息的数据跟信息所表现的意思是否一致,这才是BIM会得到精细化管理的大企业重视的根本动力。


BIM建模人员的工作就是把设计、施工、运维等各方的数据对应的录入到建筑单个构件的属性上,然后将各种数据通过图表、文字形成一系列的信息,最终形成BIM需求方所关注的资料。


BIM的技术现在还不成熟,针对项目应用的研发是不可避免的。BIM研发人员的工作应该是让数据录入更加方便、高效、更加系统,让数据的分析,处理更加准确,有说服力,让资料的输出更加条理清晰,简单易懂。


中国的结构工程师往往没有人关注软件的运算过程,只关注结果——软件显示所有构件的承载力全部满足了。


640.webp (5).jpg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pkpm、YJK等太过迷信,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工程建设速度太快。


如果都按日本的标准,把为数不多的中国结构大师累死也忙不过来。


数据分析过程的细节显示,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渐规范,是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料完整性的内在要求。

软件的研发一定要保证输出资料的可打印性,方便传阅和可归档的特性。


640.webp (6).jpg


不管我们在做BIM的行业的什么端口,还是得多关注信息数据的重要性。


来源:造价通



往期精彩:

【BIM学院】第一百四十二期 成都绿地中心蜀峰468超高层项目BIM技术应用

【BIM学院】第一百四十一期 BIM能解决哪些建筑问题?

【BIM学院】第一百四十期 BIM应用的不足在哪里?缺点有哪些?

【BIM学院】第一百三十九期 BIM在水土保持工程的应用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行见BIM公众号!

lADPDgQ9qgMJPSvNAQLNAQI_258_258.jpg_620x10000q90g.jpg



  • 蒋以华
    蒋以华 沙发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转型
    2019-03-19 08:50: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65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早安BIM】第一百二十期 BIM走进两会,国家标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正式发布,专治各种不落地

聚焦两会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概念,为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据统计,目前国内正在开展智慧城市超过500个,从雄安新区来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并且,2018年6月,我国也发布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等国家标准。 国标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10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翠坤,王老师指出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将建筑、市政、管网等实体对象和空间,纳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需要“有建筑的智慧城市”。将建筑、市政、管网等实体,纳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对建筑,可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技术实现,不仅能直观看到其三维模型,且能直观展示其属性信息,比如隔声隔热性能、防火等级、能耗信息、进度、厂家、运行、维护、居住空置、租赁信息、室内装修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建筑能耗、健康生活、绿色物业等进行专业高效的智慧化管理和服务。通过做“智慧城+智慧市”联合示范项目,推进相应的技术研究、标准制定、落地实施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