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呢?
人们传说中的BIM技术不是说来解救苦大仇深的传统建筑业的么。先看看我们的BIM是怎么在“拐了,拐了”的喧嚣中怎么一步步走偏的吧。
1、政府及业主的项目管理人员,自己不懂BIM,就因为现在BIM火,也要在项目上用BIM。
美国的业主团队,项目概念阶段就扔出BIM执行导则,明确各方职责,各个阶段BIM应用达到什么深度,解决什么问题,一目了然。然后设计和施工自然会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因为业主了解BIM,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收益,因此也愿意为BIM支付额外的费用。
看看我们,往往是既然竞争对手项目用BIM了,那我们也用吧!用BIM干什么,我也不清楚要不给我个三维模型吧!设计和施工一看业主SB,就外包建个模型应付。好吧业主一看BIM好像也没什么用,下次就不做了,或者还做但不加设计费,恶性循环……。各地省、市级地方支付都出《导则》、《指南》,还细分了专业与不同应用领域。很多情况就是层层委托,先有了再说。某地《指南》居然明确了用那款BIM软件,指导的是相当的细致。
2、冒牌专家横行,诲人不倦!
市场上很多人根本不懂BIM,没看过几本书,没实际操作过项目,只是因为自己在设计或者施工或者业主行业之前的地位,一知半解就开始冒充BIM专家,或捧或贬;然后一堆人因为他的社会地位开始捧臭脚。新人一看这么多人在追随,想当然的以为这就是真的BIM大神,结果第一步就走错了。这种情况不限于BIM,各行各业无不如此!
3、一些三维建模制图员,就因为自己建了几个项目的模型,就以为自己懂了BIM。因为自己技能不熟,开始吐槽软件不好,BIM导致效率降低;想当然的以为BIM即3D。我之前聊的一个话题,一个人喋喋不休地质问,复杂建筑才有必要做BIM,高层住宅很规整,结构专业为什么做BIM?BIM最核心的应该是信息整合,信息共享。如果只局限于设计那一块,业主为什么为你支付额外费用?有人说可以建筑结构机电碰撞检测,Please,如果不做BIM,你的设计就可以有很多碰撞吗?那只是解决你设计自己的质量问题好吗?凭什么业主要为此付费?
其实,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建模员一定程度上才是真正做BIM基础工作的群体。
4 、乙方因为业主只愿意支付很少的设计费用,或者因为业主代表不懂BIM,就开始耍小聪明。
攒个模型糊弄,其实是鼠目寸光。业主这次为你支付费用了,之后项目层面或者公司层面也会评估ROI,这个项目实验了BIM,这部分付出是否有收益?结果一目了然啊,业主的人聪明一点的发现你在骗他,不会让你第二次得逞;笨一点的认为这就是BIM,其他项目就不会做BIM。然后开发商一交流,大家都觉得没用……
5、所谓的BIM顾问或者管理方
找了几个会软件不懂专业的人,就开始挑设计BIM模型的错。跟一个设计院的BIM主管吃饭,他抱怨说BIM管理用NW给他们设计发现了上万个碰撞。我去,他们也算北京数得着的设计院,有脑子的人都知道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错误。当时就给他支招,累死这帮孙子:你管理顾问不能就拿个软件跑的结果来应付吧!你得告诉我并帮我标出来,每一个碰撞在哪里呀。然后当着业主挤兑他们,刚毕业的大学生都知道框剪结构砌体穿管,板上留小洞,现场工人都能处理,你屁都不懂就敢给我来挑错。
6、好多的所谓BIM培训机构
东拼西凑了个草台班子,就敢要几万的培训费。软件都没弄明白,就开始误人子弟。弄得像传销组织一样。
7 、很多BIM论坛,各种评奖
没有人用心写自己原创的经验,到处是复制粘贴的课程,或者免费分享50G的BIM学习资料,以及软件破解;提问题的都不知把问题描述清楚,也不告知自己试了什么方法?即使有人仔细写出了自己的问题,也没有人回答。
8 、国内软件厂家觉得这块市场很大,都想建立自己的平台,屏蔽竞争对手。其实BIM整个市场都不太成熟的时候,更应该大家合力耕耘,培养呵护这个市场。谁都想把信息只能留在自己家,ODBC,IFC完全都不支持……
9、各种公众号
抄过来抄过去,推波助澜.....还有好多,不忍直视。在这一点上,我们坚决杜绝。坚持原创,尊重行业发展客观存在。
方式转变可能会很难
有很多时候,BIM推不动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拿生产方式或者管理流程说事。通过一个设计BIM的典型应用情景,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1、二维设计:设计团队利用CAD等工具进行设计,出具经过业主、审图公司确认的二维施工图。施工单位据此准备开始施工。
2、二维到三维:BIM团队利用Revit工具导入CAD图,读图、翻模而成为三维模型。几大专业分别建模,建筑、结构和MEP三个模型。建模员的技术背景是以土建为主,稍配机电,平均工龄2年。由于行业发展已经极为成熟、竞争激烈,工程界的年轻人本来就已经比较苦逼了,尤其是展望自己在40岁的时候面临行业大洗牌和大失业的隐约未来。
3、三维到二维:利用上述软件和模型可以进行自动查错,效果类似传统的多专业拍图、管线综合、深化设计,后两者一般是施工单位的工作。查错出具的结果反馈给设计团队和业主时就炸锅了,接着就开始撕逼:业主骂设计考虑不周,施工单位骂BIM把他们的活儿给抢了、还少了许多可以靠变更赚钱的机会,设计骂BIM没事找事。BIM的出现一下子把整个传统利益的平衡格局搅乱了,但却没有给自己苦逼的命运带来任何改变。
4、二维到三维:设计团队不得已而修订为新版本图纸,仍然是在上一次二维图的基础上修改,然后交给BIM团队修改模型。此时,刚刚被甲方表扬过的BIM团队开始苦逼了:刚学会读图不久的年轻建模员,在两版CAD图纸之间寻找不同之处耗费了大量时间,然后再进模型修改,工作量居然超过了一次新建。如此往返几次变更下来,按平方米计算的BIM合同收入已无法包住多次建模的成本,这实际上也暴露了设计费按平方米计算的行业老大难问题:以卖图纸为商业模式的设计费本身就包不住多次变更修改的成本。
5、二维出图:此时设计团队已经将前述步骤修改后的二维图纸签字交付给业主和施工,而BIM团队却又来了一套从三维模型中剖切出来的图纸,即所谓"BIM出图",当然是附带模型交付,还可以到现场使用三维模型指导施工。但是严格遵循"按图施工"的现场就来了问题:到底按哪个施工呢?出问题谁负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又加上出图工作本身的价值极低,苦逼已至极,BIM出图业务简直就是死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很反对所谓"BIM的优势之一是可出图性",这是非常现实的考虑。
上述流程在有经验的管理者、设计师和工程师眼里,可以轻易就一眼看穿内中弊端,在每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能够想象到、预见到最有可能的结局,这也是高水平的人很少介入到BIM工作中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如若这个BIM团队与设计院是两家公司,那么势必要打起架来。以当前BIM团队人员普遍的专业经验水平,绝比不上设计院,很容易就陷入苦逼境遇。遇到施工单位也一样,现在上BIM的多为大型复杂项目,其施工单位的专业水平一般都居于BIM团队之上,打起架来也只有BIM团队苦逼的份儿。至于遇到BIM运维话题,则大家一起懵逼。勿忘初心 如此综合来看,BIM工作在当下的工程界实践中很难不苦逼。是的,将下一代的先进生产力代表的BIM技术置于本代落后生产关系的语境中,这种局面就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在BIM映衬下全面地暴露了传统产能的落后,但这只是一条来自未来的信息而已,其现实价值不够大。因此我们才说,这一轮的BIM浪潮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工具提升,而是整个生产方式的换代,于是才存在超然于技术层面之上的以BIM命名的思想、理念和方法等等,我们展望的是一个可以被称之为"BIM生产方式"的未来。
我们也要看到清流!
同济院BIM团队在WDI项目上,努力适应业主要求,这个项目在2014最终得到全美AIA BIM应用大奖。Soho潘石屹在开发的sohox项目中,start with end in mind,为了节能环保省钱,反过来要求设计施工如何应用BIM,后来拿到了LEED白金。在有些论坛中分享的个别应用案例,确实也体现出了BIM的应用价值。只是这种,太少……
我们也看到许多开发商,包括万科、龙湖、融创等一直在积极研究并逐步推广应用BIM,实乃幸事!
最后,即使是如此苦逼的工作,人们也隐约从中看到了什么,那就是BIM应用的广阔前景——那才是苦逼现实能够得以解脱的正确道路。这大约就是BIM的魅力所在,也是唯一不苦逼的地方。
不妥之处,还请圈内专家批评指正。可以关注并留言,我们再深入研究!
来源: BIM 酷族 ( 注:部分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往期精彩:
【BIM学院】第一百三十二期 BIM的最全总结:五大好处、五大应用、四大注意、五大误区和十二大功能
【BIM学院】第一百三十期 BIM技术在装修中的应用——地面铺装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行见BIM公众号!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行见BIM
返回版块9265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早安BIM】第一百一十期 基于BIM+的模块化装配式制冷机房施工工艺革新图1 项目整体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前身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第一建筑公司,始建于1949年,系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4、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三级独立法人单位。公司总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下设济南、青岛、华中、中原、华东、华北、华南、厦门、海外、安装、装饰、基础设施、绿色建筑发展公司、无锡设计院、山东中建八局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十五家二级单位,中诚租赁公司一家参股公司以及高科技厂房事业部。公司注册资本金10亿元,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市政公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