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结构大师系列】Leslie Robertson作为结构工程师的一生

【结构大师系列】Leslie Robertson作为结构工程师的一生

发布于:2017-11-08 13:48:08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Leslie E. Robertson


(1928~),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16岁时,还在上高中的他加入美国海军,担任助理电子工程师。二战结束后,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于1952年获学士学位。在换了几份工作后,Robertson在1958年进入工程咨询公司Worthington–Skilling工作,后来一步步成长为公司合伙人,1986年公司更名为LESLIE E. ROBERTSON ASSOCIATES(LERA,中文名“理雅”),在他的带领下,LERA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成为蜚声世界的结构设计事务所。






Robertson作为结构工程师广受赞誉。2004年获IStructE金奖,2004年获Khan 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IABSE国际桥协奖章。




Robertson职业生涯超过60年,不知道现在退休了没有。其作品非常多,小i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介绍。






 IBM大楼(现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大楼),匹兹堡/1963











IBM大楼






和Robertson后面的作品比起来,这个项目的名气并不大,但该项目是其结构设计风格形成的重要作品。






IBM大楼共13层高,由内框筒和外部菱形网格筒体组成。外框和内筒之间形成大面积的无柱空间,业主可自由布置分隔。











IBM大楼施工中








传统的设计方法是确定荷载、钢材的强度等级,再通过计算确定杆件截面。而IBM大楼设计时,先确定荷载和杆件的截面(由功能、建筑效果等决定),再通过计算确定需要的钢材强度等级。大楼采用的钢材最低屈服强度为250MPa(上图中黄色杆件),最高屈服强度为690MPa(上图中红色杆件)。











菱形网格的拼装






IBM大楼外框筒采用单元式拼装方法,数层高的外框菱形网格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到现场拼接。


 






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World Trade Center),纽约/1973











双子塔钢结构施工完成时的景象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2号塔均为110层,北楼高417米,南楼高415米。当时年仅35岁的Robertson主持了世贸中心双子塔的结构设计。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仅介绍几个特点。






1


)框筒抗侧力体系






世贸中心双塔采用密柱深梁的钢框架筒体作为主要抗侧力结构体系,在当时是一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革命。这种体系在建筑物外围建立用密柱、深梁的三维墙式结构来抵御侧向荷载,使内部楼盖范围内可以取消或减少立柱和支撑,也就可以增加使用面积。






在侧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筒体中平行于侧向荷载的框架方格板起筒体的“腹板”作用,承受由侧向荷载产生的平面内弯曲和伴生的剪切;垂直于侧向荷载的框架方格板起筒体的“翼缘”作用,承受由侧向荷载引起倾覆力矩所产生的竖向拉力或压力。











框筒在侧向力作用下的内力分布及剪力滞后效应






密柱与深梁构成的框架筒体,并非完全意义的“筒”。在水平力作用下,“腹板”和“翼缘”中间区域柱子的轴力较小,降低了结构的抗侧刚度,即“剪力滞后效应”。该现象归因于深梁的柔性,若角部柱的内力为C1,则与它相邻柱的内力C2由于深梁的弯曲变形而小于C1(C2小于C1的程度取决于深梁的刚度)。






内筒主要用于竖向交通,不参与抗侧力。




2


)整齐的杆件截面尺寸











北塔典型平面




塔楼外框筒平面尺寸为64mx64m,在10~107层之间由236根密柱(每边59根)构成,柱距1.02m,截面尺寸0.36m见方;底层由于开门的需要,在第九层三根柱子合成一根,柱距为3.06m,柱截面尺寸0.76m;柱间通过1.3m高的钢梁(实际上是一块钢板)相连。











框筒的一个典型拼装单元






截面尺寸能做得如此统一,是因为对于不同受力需求的杆件,Robertson采取的方式是变换钢材厚度和强度而不是截面尺寸。柱的板厚由底部的76mm变化到顶部的6mm,钢材强度等级多达10档,屈服强度从248MPa变化到690MPa。这样,钢结构就可以采用标准化的单元式拼装,减少现场焊接量,增加施工效率。






3


)上世纪


70


年代的


BIM






钢结构的施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钢板在日本生产,由船运输到西雅图组装成三层高三个柱距宽的平板单元(见上图),在现场拼装之前统一堆放在新泽西。所有的流程无缝对接,这要归功于当时结构设计师已经通过IMB计算机输出打孔纸,对每一块钢板的材质、尺寸、焊缝等提供了编号,设计师与将近40家施工单位沟通的基础是打孔纸,而不是图纸。(看到这个资料,小i内心是震惊的。)




4


)楼面系统的设计











WTC楼面系统






楼面系统连接外框筒和内筒,其主要作用有三个:承受竖向荷载;为外框柱提供侧向支撑;作为隔板使外框柱在侧向力作用下内力分布更均匀。






楼面系统采用钢桁架支承,钢桁架跨度从18.3m到10.7m不等,间距2m。桁架腹杆伸出上弦杆表面76mm,进入102mm厚的轻质混凝土楼板内,作为抗剪键使桁架上弦和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






5


)振动控制











帝国大厦与世贸中心顶部采集到的风振数据






世贸中心建造之前,以帝国大厦(381m,1931年)为代表的超高层建筑,其外墙壁均采用砖或石材,内部隔墙采用砖或砌块,虽然这些材料均属于非结构构件,但是通过模型计算发现,这些非结构构件提供的刚度是钢结构本身的4倍,同时也为建筑提供了阻尼。(见上图左侧)






世贸中心采用了玻璃幕墙,内部采用轻钢龙骨隔墙。这与之前的超高层有很大不同,没有了隔墙提供的附加刚度和阻尼,世贸中心的振动就有可能超出人们的接受范围。(见上图右侧)






为此结构设计师专门做了风洞试验,虽然通过试验得到了塔楼会如何振动的数据,但是工程师还不知道人们能接受多大程度的振动。由于之前没有研究资料,最后,他们自己设计了一个振动装置进行试验。











模拟振动装置






为减小风振,Robertson将粘弹性阻尼器首次引入超高层建筑。在楼面桁架的下弦与外框筒之间,安装了粘弹性阻尼器(由3M公司生产)。他们的研究对后续超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影响深远。











粘弹性阻尼器的安装示意图






香港中银大厦(Bank of China Tower),香港/1990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是Robertson又一里程碑式的作品。大厦地面以上72层,高度315m,天线顶端高369m。塔楼平面从一52mx52m的正方形上升,分别在25层、38层、51层以对角线为界依次收进,将竖筒逐渐转变为三角形棱柱体,最后保留其中一个到达顶部72层。结构是一个以13层为模数的有交叉支撑的巨型空间桁架结构体系,承受全部侧向荷载以及建筑物自身的重力荷载。










微信图片_20171108141234.gif






中银大厦的构思与平面






中银大厦非常耐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建筑与结构设计均采用模数系统,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性:墙面窗网格以1.3m为模数,楼层高度以3个1.3m为模数,内部立柱间距以6个1.3m为模数,建筑宽度以39个1.3m为模数,巨型空间桁架的节间高度以13个楼层为模数。











从“X”形和“钻石切割”形






最初的方案如左图所示,所有的巨型桁架均暴露在立面,因此在避难层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平桁架。中国银行业主觉得结构方案很好,但是不能接受大厦的立面呈现象征着否定和失败的“X”。最后在与建筑师贝律铭的共同努力下,将横向桁架隐藏,终于说服业主,在立面上呈现“钻石切割”的形态。











角柱的节点处理






中银大厦的巨型空间桁架的节点处理很值得称道。建筑师贝律铭很讲究建筑的逻辑,在他的设计图中,各个面的斜撑与角柱交于一个点,这意味着不允许设计庞大的节点来实现巨型斜撑间的传力。因此,Robertson在角部设计了钢与混凝土组合柱,斜撑仅与自己平面内的柱相连,而不同平面内的柱并未通过节点板直接连接,而是通过混凝土将其捆绑在一起。






这一处理,不仅使建筑立面呈现良好的效果,而且使混凝土参与受力,大大增加了立柱的承载力和刚度。













中银大厦多个风洞模型








香港处于台风多发地段,其风荷载是纽约的两倍。因此,结构工程师做了多个风洞模型,从左到右分别为表面测压试验(pressure model),天平测力试验(force balance model),气弹模型试验(aeroelastic model)。











建筑高度与单位面积用钢量的图表(竖轴为高度,横轴为用钢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银大厦的经济性。由于采用了合理的结构体系和型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其用钢量不到150

kg/m



2


,这在远东地区是非常经济的。

上图中红点是中银大厦,其单位面积用钢量比它的邻居香港汇丰要低得多。











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上海/2008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介绍项目之前先说一段小小的历史。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以日本的森大厦株式会社(MoriBuilding Corporation)为主导投资兴建的,1993年开始设计,设计高度为450m, KPF(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为建筑设计方,ARUP做的方案结构设计。后因亚洲金融危机工程暂停,1999年LERA接手重启结构设计时,环球金融中心的高度被业主从450m提高到492m,并要求增加使用面积。但关键是1995年桩基就已经施工完毕,要想利用已有的桩基完成设计,留给Robertson唯一的选择就是更轻更有效率的结构体系。













环球金融中心结构体系(早期方案塔冠开洞是圆形的)








内部混凝土核心筒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结构重量,为了减轻结构的重量,需要减小核心筒剪力墙的壁厚,这就必须减少核心筒承担的侧向力。因此,Robertson抛弃了原来的框架核心筒(周边框架靠抗弯抵抗侧向力)的方案,提出了带伸臂桁架的支撑框架结构体系。不仅减小了核心筒混凝土的用量,也减少了钢材的用量。













伸臂桁架示意图








新的结构抗侧力体系由三部分组成:1)空间桁架:巨型结构柱、巨型斜撑和环带桁架;2)内部核心筒的剪力墙(79层以上为带混凝土端墙的钢支撑核心筒);3)由于伸臂桁架的存在,巨柱与内部核心筒之间的共同作用。在KPF的努力下,伸臂桁架层被用作观光层,斜撑被很好地隐藏掉了,最终在没有改变建筑效果的前提下,把新的结构装入了原有的建筑中。











斜撑截面及节点








巨型斜撑内灌混凝土,不仅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和阻尼,还




能防止斜撑侧板屈曲。斜撑和柱的腹板均比翼缘厚,连接节点仅腹板相连,翼缘不连。[由于腹板比翼缘厚,节点处翼缘不连对于截面的损失不大。如果一定要做到节点与杆件等强,将节点板扩大一些就好。对于承受轴力为主的箱形和工字形截面,小i推荐这种连接方式。]











角部巨柱的连接方式






角部巨柱的连接方式与香港中银大厦类似。


 














Robertson一直活跃在设计一线。他还有很多著名的作品,由于篇幅限制,无法一一列出。











U.S. Steel Headquarters Tower/Pittsburgh(1970)













Puerta de Europa/Madrid(1996)











Miho Bridge/Kyoto(1997)






1928年出生的Robertson与1929年出生的Khan堪称同时代的两位超高层大师。 下面摘录小i们的一段讨论记录,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A:Robertson与Khan出生时间很近,不知道两个人认不认识?


感觉大师真是时代造就的,那个时代是摩天大楼狂奔的时代,后面的工程师如果没有需求造更高的房子,在超高层这方面可能很难超越了。







B:Robertson与Khan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框筒的纽约世贸、桁架的香港中银、伸臂的环球中心,单纯从建筑结构角度看,都比Khan同体系的更好,可能因为时代进步了,建筑表现也好。






A: Robertson是渐进式的,Khan是革命式的。






C:从无到有,还是难的。






B: Khan难得的是原创了那么多,而且都作为第一个落地建成了。






C: 一个开创了筒体,一个完善了筒体,配得上大师的称号。






谨以此文向Leslie E. Robertson致敬!








参考资料:






1. A life in Structure Engineering.  Lesile E.Robertson 《Seven StructuralEngineers: The Felix Candela Lectures》




2. 

https://www.lera.com/





3. 

https://www.pcf-p.com/





4. 

https://en.wikipedia.org/





5. 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Without Compromise…  ;Paul Katz, Leslie E. Robertson.  CTBUH Research Paper




6.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案例  罗午福等




7.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结构设计  汪大绥等




8.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








转载于  iStructure微信公众号







更多结构大师系列:


【结构大师系列】结构设计之美——Cecil Balmond 巴尔蒙德



【结构大师系列】以大自然为设计灵感泉源——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结构大师系列】一生追逐飞行梦想的设计师——Frei Otto 弗雷·奥托



【结构大师系列】用砖块实现大跨度曲面屋盖的结构诗人——Eladio Dieste



【结构大师系列】结构的美存在于少许偏离结构合理性的地方 ——坪井善胜



【结构大师系列】现代混凝土结构最早的实践者之一:Freyssinet 弗雷西内



微信图片_20171108141234.gif

全部回复(2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fu2jie5
    fu2jie5 沙发

    伟大的前辈

    2018-01-23 18:01: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jeakon
    jeakon 板凳

    谢楼主分享!

    2018-01-23 15:54: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4 万条内容 · 207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筑圈的结构事】阿联酋花77亿造了个空壳,穹顶结构错综复杂

从没见过如此震撼的光影  阿布扎比卢浮宫  LouvreAbuDhabi 来源:一起设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