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阳的季节 于 2017-8-14 15:57 编辑
因为在云南的关系,接触过很多减隔震项目,云南很多地方基本都是8度,还有三个地市是9度,可以说抗震建筑在此地应该是有好的研究实践机会。
以前一个设计院的同事开始在武汉的设计院工作,据其回忆,以前的工程基本都是6度区的,PKPM基本一次过,来云南的第一个不适应就是pkpm要调很多次,还红一片,也是干了几个才适应,大概有个谱气,后来就会好弄点。
他所遇到的问题其实是在云南搞结构设计的所有人的一个经常性问题,特别是有一次弄一个8度半地区的框剪结构公共建筑,6层,柱子截面有限制,层高太高,可以布置墙的位置有限,因为底层需要大空间,建筑方案基本变不了,结构硬着头皮干!业主也不接受隔震,或者说是作为设计院的我们也没想过减隔震,因为还是一个发展中的观念,一个新念头!当然这个可以说是历史的局限吧。
我作为施工方施工员参加过全世界最大面积隔震单体的施工,你能想象整个航站楼落在900多个橡胶隔震支座上是什么样子吗?昆明机场,地下三层地上三层,屋面为网架结构,整个网架采用曲线形状的钢柱支撑,做成彩带形状的钢柱一共七条,支撑起整个航站楼屋面网架,象征七彩云南。
“这个庞然大物是整个如船浮在水上一样的与大地是隔开的,地震来时地面来回晃三次他可能就晃一次,地面摇摆位移一米他可能只会摇摆半米,地面摇摆加速度是十分,他可只有五分!”以上这段话是当年项目总工在介绍我们即将要参与的项目的时候说的话,不管如何,让我印象深刻!现在想想其实他说的其实非常形象!8万平米的隔震单体,你们看到的是他现在的七彩钢带如丝般飘逸,灯水交映下的金碧辉煌,你们知道他整个庞大的身躯下有一个幕后英雄,他就是漆黑的地下四层--隔震层!
隔震层算上橡胶垫和上下支座总高度3米,有几个隐蔽楼梯是可以下去的,因为隔震垫是橡胶制品,其保质期只有30年,而其上面的机场主体设计年限是100年,所以在机场的使用年限中至少需要换三次。还记得那次下去隔震层,是因为要做一个隔震垫修补方案,需要拍点照片之类的,里面是乌漆墨黑,地面局部有一趟趟水,我们是穿了雨鞋的,所以不怕水,就打着手电朝前走着,突然脚下一软,哥是踩到一个软绵绵东西,电筒照上去,**!一坨翔已经稀巴烂,上面印着哥新雨鞋的印记,整齐分明,再看哥雨鞋,依稀沾染上几点金黄。
全部回复(6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