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工程项目管理 \ “豆腐脑里打洞”!什么样的工程竟耗费九年时间?

“豆腐脑里打洞”!什么样的工程竟耗费九年时间?

发布于:2017-06-22 09:39:22 来自: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 [复制转发]
李白的诗中曾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来形容进川路险,如今,随着通往重庆和四川的公路和铁路一条一条修通,蜀道的艰险已被新中国的建设者征服。
19日,连接甘肃和重庆的兰渝铁路经过9年的建设,全线贯通。


640.webp.jpg

兰渝铁路北起兰州枢纽,向南经甘肃定西、陇南、陕西宁强进入四川境内,过广元、南充接入重庆枢纽,途经三省一市22个县(区),正线全长855公里。
兰渝铁路建设历时将近9年,铁路沿线地质情况复杂。尤其是花了6年时间,19日贯通的“卡脖子”工程胡麻岭隧道,就曾经被国内外专家定性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的全路“头号重难点”工程。

640.webp (1).jpg

攻克“世界难题”胡麻岭隧道
铁路行业内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说10多年前开通的青藏铁路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那昨天贯通的兰渝铁路就是一碗“豆腐脑”。
因为“天路”攻克的技术难题是冻土;而兰渝铁路因为全线存在着“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土质偏软,因此“怕软不怕硬”的隧道施工就像在“豆腐脑”里打洞,不仅难度大,而且极其容易涌水涌沙。
640.webp (2).jpg


胡麻岭隧道全长13.6公里,为双线单洞隧道,是兰渝铁路高风险隧道群中的典型代表。2011年8月,离贯通仅剩173米时,施工遇到了“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施工人员介绍,当时,涌出的泥砂像泥石流一样淹没了已经修好的隧道。

0.gif

△第三系富水粉细砂
胡麻岭隧道要通过3.5公里的“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这套地层的水稳特性非常复杂,针对这套地层采取了特殊的设计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突水、流沙等现象,为工程的开挖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0 (1).gif

△隧道中含水量丰富的泥沙
在这样的地层做隧道开凿就好比在“在豆腐脑里打洞”。过去5年半,胡麻岭隧道发生了四次大突涌,清理砂浆15万立方米,2015年,建设者研发出组合式的真空降水技术,在真空降水进行完之后再对作业面进行帷幕注浆加固,最后进行开挖作业,使开凿隧道速度大大加快。
地质情况复杂 施工风险高难度大
像这样的复杂地形不仅仅是这一条隧道,而是存在于整条线路。兰渝铁路穿越区域性大断裂10条、大断层87条。全线存在着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隧道群、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群、高瓦斯隧道群、岩溶突泥突水隧道群等四大高风险隧道群,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
640.webp (3).jpg


国内外院士、专家先后38批次来现场号脉会诊。截至目前,全线获得国家专利28项、攻克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
下半年通车 运输能力大提高
历经9年,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随着19日胡麻岭隧道的贯通,兰渝铁路全线预计今年下半年通车。届时,与现有的渝黔铁路相连接,形成兰州至重庆至广州的南北铁路大干线,将成为与京广线、京沪线并列的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之一。

640.webp (4).jpg

重庆和西南到新疆、欧洲的中欧班列将不再绕行,全程可缩短近700公里,运行时间节省约11个小时。
兰州与重庆的铁路运输距离将由现在的1466公里缩短至855公里,客车运行时间由现在的20.5小时缩短为6.5小时左右。


640.webp (5).jpg


下面这个视频是中央电视台近10分钟的现场直播。

640.webp (6).jpg

兰渝铁路是连接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最便捷的铁路大通道,胡麻岭隧道是决定其能否贯通的“头号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也是全线最后一座贯通的隧道。
百年前,孙中山设想建设的国家铁路大动脉——兰渝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难啃的“硬骨头”。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援建专家认为“修通兰渝铁路的愿望根本无法达成”;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主席、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CarlosDelgado教授在考察时也表示,“在流沙中修隧道,这在世界隧道工程中属于首例”。“兰渝难”已成中国铁路界的共识。

640.webp (7).jpg

隧道航拍
为什么这条隧道需要建设九年之久?到底难在哪里?

1、国内罕见、世界难题
胡麻岭隧道施工至2011年8月19日,1号、2号斜井间仅剩173米,却遭遇“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涌出的泥砂如泥石流一样,特别是3号斜井,水流呈喷射状,日均突水量竟达到1200立方米,隧道作业如同“在软豆腐中打洞”。

这里的地质以第三系泥岩、砂岩夹泥岩、富水粉细砂为主,泥沙含水量高达24%。传统的注浆及降水措施收效甚微,施工过程中边挖边流,稍有不慎就会变形和塌方。施工中曾先后发生4次大规模突水涌泥,共计涌出沙土5万立方米、泥浆15万立方米,抽出的水多达80万立方米。

掌子面大规模突水
2、三法合一、综合降水
经过对各种工艺试验的总结分析,中国铁建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将矿山法、新奥法和新意法“三法合一”,辅以综合降水、注浆固结措施的新思路。

九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在斜井内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将作业面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台阶开挖,各台阶成环受力。在正洞内采用九部双侧壁导坑法,将掌子面分割为九小块,每部分都使用钢架封闭成环,依靠强力支护措施控制围岩变形。

超前真空降水
同时在真空降水和注浆加固的过程中,使用浅埋段地表井降水工艺,在作业面前方和两侧地表钻井至隧道下方,再利用抽水机械排水。浅埋段地表可以方便快速成井,成井后降水漏斗亦可快速形成,降水效果非常明显。
3、战突水、斗涌泥
在隧道施工进入深埋段落,1号、2号斜井首先进入长段落高压富水区。1号斜井掌子面一侧泥沙突然连续向外涌动,光是涌出的固体砂土每天可达1600立方米,作业人员先后设置五道挡泥坝,最后一直到距离掌子面210米时,才勉强将泥沙挡住;而2号斜井也出现整体涌动,涌出体缓慢外挤至距掌子面41米处暂时稳定下来,涌出砂土总量达5000多立方米。

突水涌泥量之大严重影响施工
像这样的突水涌泥经常发生,往往清理还没多久,又发生新的突涌,隧道施工每月只能掘进8.2米。
施工技术人员和各方专家借鉴前期浅埋段地表井降水的良好效果,把目光放在了地表深井降水方案上,由于地质易塌孔,成井率很低,他们使用国内最先进的打井技术和作业设备,数次废井、更换十余种护壁泥浆配方,终于成功成井。隧道施工进度明显加快,每月平均掘进达到15米,其中五号洞单月开挖达27米,功效平均提高两倍以上。

在地表井口抽出大量泥浆
4、综合发力、决胜胡麻岭

2015年10月,胡麻岭隧道只剩最后700多米却出现新状况:剩余的9个作业口中,竟有6个口同时进入高压富水区,即使不间断抽水也跟不上地下水的补充速度。如果暂停地表深井抽水,隧道内则瞬间一片汪洋。同时,1号斜井再次发生超大规模突水涌泥,数千立方米已经固结如石的围岩,在巨大压力下被推出几十米,200米以上的地表竟出现大规模塌陷。
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兰渝线时做出重要指示:“铁路对西部发展有重要意义。在西部山区修铁路非常艰苦,但你们是用艰辛和努力为西部贫困人口打开致富大门。一定要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保证自身安全。”
中国铁路总公司领导及各司局、甘肃省政府、中国铁建等领导纷纷进驻现场考察献策、激励士气,参建各方综合发力:铁一院精细查明1号、2号区间的每一处大小空腔;十九局集团调集石油钻机进行精准灌浆回填、掌子面帷幕注浆、降水泄压作业……

隧道贯通
之后,胡麻岭隧道施工不断掀起高潮,5号斜井创造每月施工35米的新记录!开挖的同时,施工人员采用“双液回退劈裂注浆”新工艺,提升掌子面开挖与加固的安全作业性。6米、5米、4米……2017年6月19日9时19分,胡麻岭隧道终于贯通!
欢呼声在幽暗的隧道里经久不息,很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8年,人生能有多少个8年呢?他们抛家舍业地奋战在隧道里,青年变壮汉,中年鬓发白……
中国建设者无怨无悔、迎难而上,不仅创造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施工作业无人伤亡的记录,还创新总结形成一系列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工艺工法,把外国人认为的不可能变为现实,使中国隧道建造水平登上崭新台阶。


0 (1).gif


0.gif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640.webp (7).jpg


640.webp (8).jpg


640.webp.jpg

  • yhz27
    yhz27 沙发
    学习了,谢谢楼主
    2017-06-25 14:35: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工程项目管理

返回版块

4.63 万条内容 · 46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未来10年,住宅设计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未来的十年内,美国住宅的设计将发生相当大的改变,这样的假设似乎很合理。这些变化将由基本生态经济和人口的发展,而不是摩登风格的技术创新来决定。人口的老龄化,过去十年的房地产市场崩溃,以及缓慢的经济复苏,使年轻的家庭在住房市场上取得领先,塑造未来的家庭设计会是很难的一件事。根据AIA家居设计趋势调查,主要的住宅建筑公司在未来10年将提供房屋布局,特征、系统和产品以及街道和社区,厨房和浴室方面的设计。他们确定了通用设计的日益普及这一关键趋势;增加了对健康的生活环境,填充式开发和重点改进设计的关注;厨房也逐渐作为家庭活动的中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