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专访丨许成汉:旧改中的“有利”与“无用”

专访丨许成汉:旧改中的“有利”与“无用”

发布于:2016-08-16 09:33:16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本文为马良行mlhang(ID:cn-mlhang)的原创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咨询。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马良行第 9 期人物采访本期对话嘉宾:许成汉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一级注册建筑师

个人简介:许成汉,199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近20年来一直从事房地产、商业地产的设计工作,注重建筑文化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不拘一格,创作了不同类型建筑作品。代表作有:广州万科四季花城(关注邻里关系的开放社区)、番禺金山谷(尊重自然地貌的山水社区)、深圳万象城(创造新型城市综合体)、广州猎德村改造(让旧改主体真正参与旧改)。

“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开发景象中,旧时遗留下来的村落以及厂区,也面临着如何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而不被遗忘在城市背后的问题。建筑师在改造工程中夹在政府主管部门、旧改主体中间,如何平衡决择,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片旧城区或者旧村日后的发展走向以及村民的生活质量。”

2016年7月22日,广州琶醍。在马良行举办的主题沙龙——“走平衡木的人”中,许成汉院长和大家分享了他对于旧改的独到观点:“有利”与“无用”,以及将老祖宗总结出的道理应用在改造设计上的实例分享。

由两位建筑界巨擘的对话引入探讨的话题:“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应用到建筑设计上,可解读为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是由“有”以及“无”所组成的,两种元素,缺一不可。“有”即建筑形体、建筑文化载体。“无”即建筑内涵,是建筑的性格。

主题沙龙上,许成汉院长与大家分享观点不同流派的明星建筑师用熟悉的技巧和鲜明的符号引领建筑潮流,而政府或开发商又非常喜欢造型独特的建筑,在他们眼中,个性独特的建筑在一个层面上可以为城市和企业文化代言。于是城市里便有了广州的“小蛮腰”、央视的“大裤衩”、苏州的“秋裤”等一系列造型各异抢尽风头的建筑形态。

北京“大裤衩”

广州“小蛮腰”

许成汉认为:建筑师不应只着眼于如何将建筑塑造得多么夺目,而更应注重使用的人群需求。他笑说,大师将建筑的形式玩得花样百出,但并不一定擅长做实用的住宅。很多住宅项目多数都是因使用上不满意而引发官司,或是拥有者将其捐献给政府作为展览使用,供人们膜拜。建筑师其实更应该是“践筑师”,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行,让建筑与文化“有无交融”。 很多时候,因为“外貌协会”的存在,人们习惯评价“这个建筑像中式/西式”,而建筑师也习惯性根据投资方、各类业主的要求按已经固化的形式进行设计,于是,建筑自然而然因外形而被归类。但是中式的房子并不代表小区的人就要穿唐装汉服,有时也会有欧式家具在内。一套房子住久了,到处都是生活的痕迹。使用者会因为使用建筑而令其产生变化,建筑从而浸染上使用者的性格和文化。 在旧改项目里,建筑师除了关注建筑本身的文化形式表达,同时要更关注旧改主体、使用者的功能需求、文化层次的需求,“有”与“无”之间的相互关系会产生不同的设计逻辑和方法。 许成汉在项目案例分享环节中,详细介绍三种类别的案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实际项目。

旧厂改造

有无相生

旧厂改造是一个“有无相生”的思维模式。改造的主体比较单一,产权清晰,通常是事业单位要求的改造。相关案例有北京的798创意园、广州的TIT创意园、红专厂创意园等。 旧厂改造通常要求建筑师利用原有的历史,用原有的故事将建筑重新做一个外皮包装,加上景观的配合,形成新生机,打造出有故事的新场所。 而园区在投入使用后的营业状况和业态调整,反过来也会影响后续的改造方向和策略,建筑形式、规划形态和空间场所的需求之间有一种相辅相成的作用。

TIT创意园

旧村改造

无中生有

旧村改造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思维模式。旧村改造与旧厂改造不同,它所涉及的主体非常复杂,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去让主体达成一个共识。广州猎德村的改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亚运前广州掀起了城中村改造的大潮,猎德村作为其中最成功也最受瞩目的一个项目,不仅在于这个村子所处的珠江新城中心位置,还在于村民这群原本处于被动地位的被改造的主体,主动向政府申请进行旧村改造,并且全程参与到改造进程中来。 猎德村的村民意志非常清晰,要的东西也非常明确。要做一个成功的旧村改造,延续民俗民风,最根本在于坚持让被改造的主体参与设计,而不是建筑师或者政府想当然,去强加于村民的意志。

猎德村的改造前后时间跨度近十年,村民向建筑师提出了清晰的改造要求,包括从房屋重建的样式、选址,延续香火的宗祠,猎德涌赛龙舟的文化传统保留和集体物业用地的预留。 建筑师通过多方面沟通、协调、测算、平衡,最终创造出让村民、社会、政府都满意的新猎德村。在保留了传统的同时,营造了更加方便使用的新空间。

猎德村宗祠及集体物业用地村民对于传统的延续非常值得尊敬。重建过程中,他们指定第一个要复建的就是老祖宗的宗祠,然后才是建自己的现代化的住宅;以及对于猎德涌的修缮,坚持每年龙舟竞渡,即便是在改造的那三年也从未停止过。文化实际上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的,只有人在,文化才能传承,而不是单靠建筑的形式去体现,这就是所谓“无之以为用”。 对于失去土地的村民来说,房屋收租成为了他们谋生的唯一方式,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建筑师也预留了一块三角用地用作建设集体物业,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仍在缓慢推进中。

在经过修缮的猎德涌上,

每年端午龙舟竞渡传统仍在延续

将商业引入旧村——猎人坊广州一共有138个城中村,政府从很早开始就在推行城中村的改造,但很多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推进不下去。猎德村是其中最顺利也是最成功的一个改造项目,是广州城中村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城市化的一角缩影。旧城改造一无所有旧城改造,围绕一些传统的城市保留区域,进行商业的开发,像新天地、太古里、珠海北山村,都有着非常成熟的模式。

北山村杨氏大宗祠珠海北山村,是一个非常优质的城中村,相对于猎德村,它的建筑风格保留得比较好,鲜有地在十年动荡的时候,将很多民居、私塾、宗祠都保留了下来。同时非常特别,珠海利用北山村的氛围,自发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级“爵士音乐节”及“世界音乐节”。

北山世界音乐节盛况与猎德村的全拆不同,北山村采用了 “抽疏”的方式,根据巷道肌理抽出主要街道,保留优质民居,复建部分区域,然后让出一些可以开发的地块,引入商业,让经济效益得到平衡。

“有之以为利”,外表的东西是可以带来很多便利,但是最关键是“无之以为用”,核心是里面使用的人。 不再是想当然而为之的设计,认真倾听使用者的所需所求,用建筑师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评估,将失去光彩的建筑用各种改造手法重新活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并从根本上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才是旧改中建筑师这个角色真正应该做的事。


全部回复(1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abc_jz
    abc_jz 沙发
    谢谢楼主的分享!
    2016-08-19 16:22: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hehuasheng2010
    2000年,欧盟统一了住宅通风标准。新风系统是建筑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节能离不开新风系统,人们的健康离不开新风系统。
    2016-08-18 22:31: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纯粹的创造之地-意大利鞋履工厂

项目:设计公司 :Barthélémy Griño Architectes位置 :意大利类型 :工业建筑繁荣的集贸小镇费拉拉位于意大利肥沃而精心修剪过的波河平原之上。奢侈鞋履品牌Berluti的制造厂则坐落在小镇南侧的一片果园之中。建筑概念主要基于两个意图:削弱场地中关于工业、技术、基础设施的符号感,以及通过活跃动感的立面减弱其庞大的体积感。这栋建筑从外观上除了必要的通风和抗震加固措施,无法看出任何制造业的痕迹。与其说这是一间工厂,不如说是一个纯粹的创造之地,匠人们一双双精细的双手通过飞舞的手势传达出与这栋精心建造的建筑的共鸣。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