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水电创新发展的分析探讨

水电创新发展的分析探讨

发布于:2016-07-12 14:22:12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水电创新发展的分析探讨
作者:王树然
现在的水力发电普遍采用的是拦河筑坝方式,利用下泄的水流带动水轮机旋转发电。这样的水电模式工程量巨大、投资额奇高、建筑周期太长,对河流的生态环境影响非常严重。
难道水力发电只能采用拦河筑坝这一种方式吗?其实,单纯从发电的角度考虑,筑坝形成的巨大库容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即使大部分库容被泥沙淤积,只要能够保持原有的水位和落差,发电仍能照常进行。可能有人会说,巨大的库容有利于防洪抗旱;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用于发电的水库,防洪抗旱的作用并不大。为了保证发电的正常和稳定,水位必须维持在一定的幅度范围,洪水来临前,库容不能大幅腾空;下游干旱时,也不宜大量放水。可见,用于发电的水库,其巨大的库容对旱涝的调节作用并不大。比如,2011年长江中下游干旱,三峡水库为了保发电,不敢大幅降低库容水位,对下游的抗旱帮不上什么忙。撇开建设过程中的移民拆迁、农田淹没和库区文物保护等不谈,三峡建成后的泥沙淤积、库坡塌方、下泄清水对下游堤岸的冲刷等等众多生态环境保护难题,仍在等待人们去解决。
看来,人们花费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建成的巨大库容,对防洪抗旱起不了多大作用;截断河流后,也不能将河水全部用来发电,仅仅利用了部分水流发电。这样的水电模式,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可是,这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式,也是人类应用百年的成熟模式,还有什么值得怀疑?是的,现有的水电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电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对现有水力发电模式的反思,并不是否定现有水电对人类做出的贡献;而是为了在现有的基础上,探寻更科学、更实用的水力发电模式。
既然人们只是利用河流的部分流量来发电,真的有必要筑高坝来截断整个河流吗?我们能否不截断河流,只利用河流中上层较清的水来发电?这样,可以避开库容淹没、移民拆迁、水运阻缓、上游泥沙淤积和下游清水冲刷等等难题。这样美好的愿望能实现吗?能!只要我们中国人敢于创新、科学创新,一旦想得到,应该能做到。
大家知道,现有水电建设拦河筑坝的目的,就是为了抬高水位来增加水的势能,让坝区的水位与河流上游数公里、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水位持平。假如我们从河流上游凌空高架水平引水渡槽到达坝区,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水力势能。但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这样巨大又高耸的长距离引水渡槽,其工程量将远远超过拦河筑坝。
那么可否采用其它的方法将上游水流,保持原有的势能引入坝区?答案是:可以的。我们可以采用密封管道,将上游的水引入坝区。根据液体连通器原理,不论管道输送路途中如何高低起伏,管道未端的水位,都可以自动上升到与上游水面同样的高度,达到与高架引水渡槽同样的效果。这样的引水管道可以沿地面浅埋铺设,不仅工程量小、造价低、施工也比较容易;况且引来的是河流上层水,泥沙含量相对较少,对主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大。
但是,这样的管道引水发电方式,可行性如何?密封管道能否承受水的压力?我们知道,密封容器承受外压的能力较差,但承受内压的能力很强,所以管道承压能力不用过多担心。比如:葛洲坝的水位高24米,折算下来仅有2.32个大气压(注:1个大气压等于10.33米水柱);三峡大坝的水位高175米,折算下来是16.94个大气压。其实,在实际运用中,只要能形成几十米的水压差就能满足正常发电需要了,追求过高的水压差,反而使引水距离大大增加,综合经济效益并不划算。
现实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落差大或拐弯形的河道,来缩短引水距离。另外,部分管道还可以用密封隧道(这样的引水隧道,不像公路和铁路隧道有平直要求,完全可以顺山势地形走向蜿蜒曲折,甚至直上直下;同时洞壁也无须修整,只要不会塌陷漏水即可。)来替代,也能缩短引水管道距离。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西部的大江大河不仅水流落差大,而且还有“S”形弯道特别多的天然有利条件,更具备管道引水发电的优势,正好可以加以合理利用。这样的引水发电,工程量小、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每铺通一根管道,就能发出一份电,有利于后续建设资金的迅速筹集;可以达到以电养电,逐步开发的目的,有利于水电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该发电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不破坏土地资源,不影响生态环境,更无很多后续烦恼。而常规水力发电不仅要筑坝,还有大量的拆迁安置和后续长年累月的清淤维护等。比如:1959年为了建设新安江水电站,就拆迁了淳安和遂安两个古老县城,以及威坪、茶园、港口三个城镇和49个乡、1377个自然村、淹没38000亩良田,移民人数达29万。而三峡水库的拆迁移民人数更是高达百万,其水电建设和移民安置的总体工程量创世界之最。这项动用了举国之力的宏大工程,其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仅占2011年底全国电力装机总量(10.5亿千瓦)的2.143%。即使不考虑今后的生态环境维护费用,这种水电模式的投入产出,怎能不让人深思?看来,即使管道引水的工程量与筑坝相同,综合比较还是具有很大的环保优势。
也许,专业人士会指出,管道引水的水量有限,难以满足现代大型发电设备的需求,再加上水在管道内流动过程中的能量耗损,可能发不出多少电,其费效比不合算。当然,管道引水发电的费效比,既与引水管道长度和引水量大小相关,也与发电设备的效能相关。如果我们仍然采用现有的水轮机驱动模式发电,确实存在费效比不高的可能。因为现有的水力发电采用的是:“势能”—“动能”—“机械能”—“电能”的转换方式,造成了大部分水力势能难以有效地转换成电能。尽管人们通常将水力发电,说成是利用水的势能发电,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水轮机的叶片在转动的过程中并没有改变高低位置,它和风力发电一样都是利用流体的动能,区别是:风力发电是利用流体水平方向的动能,而水力发电是利用流体垂直方向的动能。
现实情况是:冲击水轮机叶片的水并非来自势能最大的表层水,而是中低层水。高坝蓄水的势能只是为了产生更大的水压,以增加水流冲击叶片时的流速和压力。退一步分析,即使让最高处的表层水冲下来发电,当水流与水轮机叶片接触的瞬间,水的重力势能已经转换成了流体动能。根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方程理论,在密闭管道内的流体,流经某一界面两边的总能量保持平衡。如将水轮机叶片旋转平面看作是流体流速变化的界面,由于流经水轮机叶片旋转平面后的水流速度发生了变化(减速变慢),故有部分动能转化为叶片旋转的机械能。由于流过叶片旋转界面的水流仍然具有相当的速度,所以水轮机不可能将流体动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另外,由于水轮机叶片旋转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流体动能仅仅只有少部分被转化为机械能用于发电,而大部分沿叶片轴向的动能,被白白浪费掉。
假设水流从水坝高处以自由落体形式下降,其重力势能先转换成下降的动能,对水轮机叶片做功后,部分动能转换成机械能,相应水流的动能减少流速降低。水流经过叶片前后的流速差,代表了动能向机械能转换的大小。从理论上分析,似乎流经叶片后,水的流速差越大,流速越低越好;但在现实中,叶片前后的水流实际都是在管道内流动(与风车不同),叶片后水的流速越低,对叶片前水流的阻力也越大,正是处于一个互相矛盾的状态。所以叶片前后的流速差只能保持动态平衡,不可能相差太大,故能量转换效率必然受到制约。上述分析表明:现有水力发电模式,能量转换效率并不高,并且也很难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将势能直接转换成机械能的方式,来提高能量转换的效率。具体做法是:将密封管道引来的上游河水,通过垂直管道提升到适当高度(考虑到水在管道中能耗损失,将水提升到比上游水面略低高度,让其流速和流量不至于太小),再利用流入容器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缓慢下降过程,直接带动机械装置旋转发电。就像中国古老的轮式水车利用重力转动很类似,但不是用巨大的轮盘旋转,而是采用类似垂直放置的坦克履带样式,悬挂盛水的水箱。也许有人会嘲笑这样的发电方式,认为没有现代水轮机叶片的流体动力学结构设计更科学。是的,这样的方式虽然看上去很原始和笨拙,但它确确实实省去了能量转换过程的中间环节,可以直接将水的势能转换成机械能,是对水的势能更直接、更充分的利用。因为水箱中的水在从高处缓慢下降到低处做功的过程中,在高处和低处时的下降速度没有改变,表明水的势能没有转换成动能,则水的势能必然是绝大部分直接转换成机械能。这样的能量转换效率非常高,是现有水电模式无法比拟的!
所以,我们不必迷信西方人创造的现有水电模式,只要我们将古老的东方水车模式与管道引水工程相结合,就可以克服现有水力发电的种种弊端和不足,何乐而不为?尽管经典的现代水电模式是成熟的,但其产生的众多负面效应,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我们中国人对古老的东方水车模式进行继承和创新,又有什么不好?
当然,本人不是水电专家,对水电发展的思考也具有一定局限性,以上只是抛砖引玉地提出了一些个人设想,仅供政府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参考。
2012.5.3. 写于南京
2016.6.11. 修改

全部回复(2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再深思
    再深思 沙发
    长老 发表于 2016-10-20 16:43 关于效率问题,您不相信算了,说再多也无用。水力发电,经过这么多130多年的发展,学科已经很成熟完善 …尊敬的“长老”先生: 谢谢您陪同我讨论了这么久! 其实您不用向我道歉,反而是我应该向您致谢!因为我很高兴遇到您这么一位愿意陪我讨论的专业人员,如果我的文章没有人参与跟贴讨论,反而会感觉很失落,表明自己的文章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坚信:真理越辩越明,只有通过讨论或辩论,向所有人学习,不管别人说的对或错,我都会进行理性地分析判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理性认知水平。在讨论中:我首先做到尊重对方,感觉别人说的对,就及时认可;发现自己错了,就立即认错;如果自己是对的,就始终坚持,并以理服人。偶尔遇到傲慢无礼的人,尽管心中很窝火,也会心平气和地说道理。比如:在2014年3月到7月,我曾在牧夫天文论坛,单枪匹马地与全国天文专家和专业人士连续辩论了整整4个月,创下该论坛跟贴讨论人气之最。(讨论网址:ww空w.astronomy.co空m.c空n/bbs/thread-289355-1-9.ht空ml 因不能发网址连接,请将“空”字取消。注:该专业论坛必须先注册才能打开)。虽然最终不分胜负,但没想到自己这个外行文章,会在最权威的天文论坛引起如此关注,不仅个人受益匪浅,还最终促成了自己的另一篇论文“剖析行星形成之谜”网上发表。另外,我还在风电论坛的讨论过程中产生了灵感,撰写成质疑经典科学理论的论文“风能来源的探究”,该文不仅在中央气象台网站首次发表,还被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网站引用。总之,我是一位既喜爱深沉思考,又喜爱讨论交流的老人。 所以,我要再一次地向您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后我在水利专业方面遇到不懂之处,有可能继续向你咨询,盼望不吝赐教。再见!
    2016-10-20 22:33: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长老
    长老 板凳
    再深思 发表于 2016-10-20 16:07 尊敬的“长老”先生: 关于效率问题,您不相信算了,说再多也无用。水力发电,经过这么多130多年的发展,学科已经很成熟完善了,效率高那是必然的。 之前不知道您是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说话有些不客气,在此向您赔个不是。虽然我不同意你的想法和观念,但是您这种退休后还继续思考学习的人,值得我们尊敬。
    2016-10-20 16:43: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29 万条内容 · 18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跪求2014年水利水电注册土木工程基础考试原题,照片的也行~

有没有手写下来的题目,跪求各位大神帮忙。。。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