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设计之声.原创】一个结构老生13年结构设计的回忆

【设计之声.原创】一个结构老生13年结构设计的回忆

发布于:2016-06-28 02:31:28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本帖最后由 哈哈嘻嘻qw1 于 2016-10-13 11:40 编辑

【结构老生13年结构设计回忆之网友互动】更新至2016年6月29日,更多精彩内容请戳链接

【2016年6月27日凌晨(一)】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即将来临,回想起十三年前如此不经事的我,当我十三年后的今日坐在属于自己的家里书桌前的时候,十三年的过往慢慢浮现在自己的眼前,趁此记录下来,与各位即将踏入社会,或者已经刚踏入社会没几年的师弟师妹们共勉……

其实我觉得自己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代,大学毕业就有幸进入到广州一家甲级设计院,其实03年的时候设计院进入门槛算是不高的,211重点院校的本科生当时还是有机会进入的,后来慢慢的就抬高了门槛,可能也是本科生比较多但是研究生更多的原因吧。记得当时入职那会,院长简单的跟我聊了几句,其实我估计也没指望那个时候的我能给他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效益,所以就简单的走了一个过场。我被安排在了结构三所,所长是一个40多岁的老头儿,大家应该有一个共识,老工程师做项目是比较传统保守的,一切必须按他的来,第一次是做桩定位,就是那种比较机械的重复性劳动,我特嘛的当时不懂承台与桩的关系,于是把定位尺寸全部定到了承台边,而且还是跟轴线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笑了,问题是被老大叫到办公室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是笑好还是哭好。。。。

总结以上的原因,我建议刚刚进入设计行业的兄弟们记住一点下笔之前一定弄清楚领导交代的任务需要我们表达的是什么,因为图纸本身就是一种表达,它的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不能师傅交代什么做什么,包括以后真正进入到设计的工作中来的时候;其实我有一点很深切的体会,刚刚学设计的时候跟着师傅走是可以机械的学习到很多的东西,但是属于你的到头来你会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是你自己的。所以勤问自己,先问自己再问别人。。。。。

接着回忆,经历上次标注事件以后我学乖了,我会多问几句为什么,但是并没有理解图纸除了为了表达还需要合理,于是又犯了一次错误,各位看官可以尽情的笑:一个八跨的连续梁,记得pkpm计算结果配筋有一跨支座处配筋是32,我于是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整跨梁的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注写为7Φ25,当时老大直接吐血了。。。。林林总总的错误想避免也没法避免。其实这些都是刚刚进入社会的毕业生总会遇到的问题,后来整天去想有没有结构设计类的宝典啥的,总想着用最少的时间去换来最大的成果,因为那时候想着玩的时间比想着工作的时间多得多,也就是说工作始终是被动的,说白了就是没有任何的责任心吧,在此希望提醒各位兄弟们一句,进入设计行业以前看看自己审视下自己有没有这样一种责任心去承担,毕竟设计不仅吃的技术饭,同时也是一个良心活。

回忆永远是条无止境的路,有时候缅怀过去,唏嘘曾经的甜蜜,未来是一个难以诠释的谜题,前面的路还是需要我们继续走下去的。。。。。。

胡言乱语一通,各位莫怪,后面我会慢慢回忆的,回忆自己的成长,回忆自己第一次辞职,第一次与别人合伙成立设计事务所,后来又如何的分道扬镳,一杯茶一支烟听我慢慢到来。。。。。

【2016年6月28日晚(二)】
接着上次的回忆,在这里我想插一点,网络中很多帖子连载极容易太监,我想这是人的惰性使然,很多所谓兴趣的兴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淡化掉,继而舍弃,坚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成了我们生活与工作中的最大的难题,继而引申开来,其实做设计更需要的是坚持,去守,在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岗位去守,虽然守的很辛苦,有人也许会不赞同,但是我始终觉得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不论是管理模式还是盈利模式都是比较传统的,所以用传统的心去对待一个传统的事情往往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之后你所得到的,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自己比曾经跟你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高一个层次。这里我身边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的大学同学兼好基友,后面我会慢慢的谈到的。上面的话也同时回答了我这个连载是否会太监的问题,权当交流,回忆也是乐在其中的。

我们继续, 犯了好几次错误以后,老大心理也起了变化,似乎对于我也产生了一定的芥蒂,可是总不能让我闲着呀,于是这些关于墙柱定位,基础定位,套图签,打计算书成了我的专项工作,其实那个时候心理是有很大的落差的,看着别的同事,建模的建模,画模板的画模板,总想着担心着自己哪天会落后于别人。在万般无赖的情况下,我主动找到院长,可能那时候年轻吧,提出来换一个所。现在想想我真的又犯了一个通病,就是问题出来的时候不去找自身的原因而是归咎于别人的身上,或者说自命不凡的去逃避,这也是所有人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此共勉下,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少抱怨。

可能因为自己运气比较好点的缘故吧,院长把我并没有换所,但是把我交给了三所的副所长,一个非常非常和蔼的接近四十的一个女工程师,我们亲切的管她叫亮姐。其实亮姐也是当年从手工绘图开始的那一代老工程师,做事真的非常严谨,注重细节的,对我如此一个不上心的家伙来说算是福气吧,于是在亮姐的指导下算是真正开始了我的结构设计之旅,在此我深深地感谢她当年那么有耐心的去教我,是那种手把手的教。

刚刚开始的时候亮姐并没有急着让我去机械的做重复性的劳动,她告诉我说做结构设计其实往往是钢筋占据了整个过程的全部,所以在此之前,我必须搞清楚梁、板、柱、剪力墙的钢筋是如何摆放的,换句话说就是当施工人员在工地上的时候能够准确的明白你的钢筋是如何立起来的,再说简单点就是你人在工地吧,施工人员看不懂问你你能否给人家解释清楚。于是她推荐我看03G101图集,师傅一句话嘛,赶紧屁颠屁颠的去买图集,心里还想着终于有了方向。后来发现就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对于一个刚刚入行的来说,看平法等于看天书一样,为什么呢,平法平法平面表示方法,没有一种三维的印象在自己的脑子里如何去读懂平法,后来没办法,只能求助于亮姐,她似乎也看出了我的问题所在,在没有建立一种三维感官的前提下,去看平法,无疑是闭门造车;亮姐于是亲自是亲自手绘立体图钢筋是如何摆放的(不像现在有个BIM可以轻松搞定,其实PKPM也可以搞定的),告诉我支座钢筋应该在哪里截断,底筋进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梁上部的通长钢筋是如何摆放的,最后箍筋把他们如何围起来,箍筋的弯钩又是怎样的,之后再在对应施工图上,告诉我梁底筋,面筋,箍筋,两肢箍,四肢箍又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出来的,不得不佩服他们那个年代的工程师,不管是做结构的,还是做建筑的,手绘功底不是一般的厉害。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人家的仿宋字都是像模像样的,刮得图都比你漂亮,这其实也是熬过来的。我,算是幸运的。

各位看官,本人是边写边回忆的,难免很多遗漏,连贯性可能不是太好,还请大家原谅,这样一部分的回忆对于论坛里的大神们来说可能提到的问题比较浅显,其实我的一个初衷就是让更多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兄弟们可以看到,抛出一个话题,希望能跟他们产生共鸣;更希望大神们也借此回忆回忆自己刚参加工作那会的点滴,发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再次感谢各位耐心的阅读!

【2016年6月30日早(三)】
总结以上的问题,似乎对于刚刚入行的毕业生来说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勤奋好学的喜欢看这样那样的书籍,一些什么结构设计指南啊,结构设计入门与进阶啊,如果要问这些东西好不好,我告诉你这些都是好东西,包括论坛上的一些大神集合的各种关于设计的羊皮卷都是好东西,但是看这些东西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你做过几个项目,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有自己的问题,也有自己在做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项目有个清晰地认识的前提下去有的放矢的去看这些书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去打底的话,其实无疑还是对着天书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的东看点西看点,到头来发现自己还是白纸一张。简单点说就是带着具体的问题去看,而不是总问结构该怎么做啊,高层难不难啊,其实我告诉你这些都不难,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所以沉下心来去积累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当自己有一个机会去接触一个项目的时候哪怕只是项目中的一个小点,你也应该把它当作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专心的来做,比如配楼梯,很多人不屑(我做结构这么多年还没有发现有几个能把楼梯这个东西做的像模像样的),那么我告诉你,当你把楼梯做会,你就会明白如何将一个工程上的问题如何简化为力学的模型,包括荷载导算,简支梁或者两端固结的梁通过其的线荷载如何来计算弯矩,这是最基本的吧,这个都不会何谈去做梁配筋,板配筋?那么弯矩出来了如何去配筋呢?其实有一个经验公式,这个公式一直沿用至今也是大家熟知的As=M/0.9*fy*h0,但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同志们,我建议你们按混凝土规范,或者教材上的公式按双筋梁或者单筋梁手算,整个过程下来你可以理解其实配筋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果再延伸一下,你们就明白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受力的原理。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功,所以不要小看自己得到的工作太少,学到的东西不多,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东西都可以被自己无限的放大,当然此放大非个人感受啥的放大,因为对于生活我们都要有一颗泰然自若的心。


【抱歉信】
首先跟各位说声抱歉,说好这个帖子不太监的,呵呵,已经过去四个月了,今儿来就是算给大家交代交代吧,近日把一个跟了两年的项目算是从介入,找方案的人,投标(里面有一些猫腻的),施工图设计,整个过程也是高一小段落,所以这篇帖子一直未能更新,在这里我诚挚的给大家道歉并鞠躬,自我各位看官可以理解。


作者简介:哈哈嘻嘻,80后 ,武汉大学毕业,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十三年;
主要项目: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 深圳市福田中医院等大型公用医疗建筑结构设计;
擅长领域:近年来一直从事基础及地下结构设计,对结构方案的优化及选型有一定的心得;
《一个结构老生13年结构设计的回忆》连载中,讲述自己从2003年毕业至今,由一个土木工程毕业助理设计师成长为一名结构专业负责人,期间如何通过注册考试,自己成立建筑设计室的过程与心得。
与你共勉:经历只能分享,无法重复;结构设计要懂得能攻能守,攻技术守岗位

QQ截图20160628151516.jpg



QQ截图20160628151516.jpg

全部回复(10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凌晨风羽
    凌晨风羽 沙发
    谢谢分享
    2017-03-02 22:56: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凌晨风羽
    凌晨风羽 板凳
    谢谢分享
    2017-03-02 22:56: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4 万条内容 · 207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柱箍筋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是箍筋直径?

如图,《混规》10版9.3.2 第5款:翻看02版《混规》10.3.2第4款,02版《高规》6.4.9 第4款,10版《高规》6.4.9 第4款,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都是10倍箍筋直径。貌似10倍纵筋最小直径应该是对应的前面2行的箍筋间距的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