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说不完的“谢”——致昔日职场师傅

说不完的“谢”——致昔日职场师傅

发布于:2016-06-12 09:01:12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作者:强夫 【设计之声.专栏】第一届优秀原创文章评选一等奖获得者
代表作品:
五年感慨:毕业五年记·工作五年祭·未来五年寄

又到一年毕业季,又有很多莘莘学子即将迈出校门走向社会通往职场。校园里的“师兄师姐”随即转变为单位上的“小李小赵”,原本在校期间还可以耍耍大牌范、翘翘二郎腿的天之骄子一到职场上立马180度大转弯。念书时的乘风破浪、毕业前的舍我其谁在单位领导面前,然并卵。“你没工作经验!”——连工作能力都不强何谈工作经验。因此初入职场的新人迫切需要老同志的指教才能尽快适应工作、及时完成任务。一句话,职场年轻人需要有自己的师傅。

怎样去定义职场上的“师傅”?答案见仁见智、很难统一,但可以统一的是务必从“师傅”那里学到本领。眼下看到一些小年轻屁颠屁颠地向办公室老同事请教问题,不禁让笔者回忆起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情形以及当年的那些师傅。

施工单位的陈工。在完成施工单位前期培训后被分到工地的当晚项目经理找我谈话,说让我跟着陈工学习放线。陈工是单位里测量专业的“骨干”且在项目上任测量组长,初见陈工就觉得有些眼熟,琢磨半天才觉得像瘦小版的穆里尼奥,五十的年纪、黝黑的皮肤、严肃的表情、稀少的言语。当时工作是白天在桥面路面测量放线或桥墩路基沉降观测,晚上在办公室整理数据、做好记录。那时对全站仪操作、对电子水准仪测量条码一窍不通(念书时学的经纬仪和水准仪太粗糙),需要一点一滴地向陈工请教,第二天再“理论结合实践。”阳历七八月份的午后是最炎热的时段,穿着布鞋站在铁路桥面鞋底橡胶受高温后的焦味隐隐作现,身为基层测量员扶着塔尺(标杆)一站就是一个白天。有时发烧中暑不舒服也有偷懒的念想,但想想周边同事都好几年如一,也只好咬牙坚持。在职场,要有能吃苦的精神。

陈工对我们一群新人很严格,但同样对笔者我本人也有“偏爱”:集团公司组织测量学习的名额也给我这来单位不足半年的新员工留了一个;有次为迎合公司高层领导视察,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测量员要赶进度连夜测量路面,我双腿当夜被野蚊叮成“麻风”第二天无法上班。事后才知道陈工去找安排我通宵的工程部长“算账”:你都知道拍公司大领导马屁,你怎么不知道我的小伙被你折腾成什么样?试问有这样的“穆里尼奥”式师傅,年轻人能不服他吗?陈工本人的工作干劲、生活作风也给年轻人起了表率作用,项目上的小伙都尊称陈工为“师傅”。陈工的父辈是上海知青,按理陈工可以回上海或在公司从事管理。或许陈工出于对测量放线的热爱、对工程项目的负责、对年轻小伙的栽培,放弃都市生活的朝九晚五,暂别城里家中的老婆小孩,一干就是一辈子。

可惜我早早地决定离开,跟着陈工学习的时光也停留在那年的盛夏时节。临辞职前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GPS测量比赛获得第三名,之后又录制一篇以陈工为主人公的抒情散文《徒弟们眼中的好师傅》,算是少有值得欣慰的事情。

监理单位的刘工。跳槽来到监理单位,项目总监安排一位退休返聘的老同志刘工作为项目上的土建负责人,同时也引领笔者这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小徒弟。刘工作为土建工程师对工地上的方方面面早就胸有成竹。那时刘工时常常领着我一块去工地巡检,私底下跟我谈及工作内外的很多事。没多久我察觉出刘工和项目总代(总监代表)很多观点不一致,以至于后来办公室出现冷战、公开矛盾,到最后撕破脸皮、无法调和。显然当时笔者的工作也很不顺利。俗话说“刀子嘴,豆腐心”。相反,一个文质彬彬的人表面握手或许能背后捅刀。刘工是很仗义的一个老头,总代找我茬挑我刺穿我小鞋,好几次刘工一人帮我抵挡。有时刘工也会严厉批评我,但明眼人依旧能区分什么是爱,什么是害。当时有段时间工作非常困难,比如总代指示我去总公司跑腿,同时刘工安排我去别项目调研。

后来公司新开工程项目,刘工成为总代、我负责项目资料。其实“老少组合”也是对目前不成熟的监理行业的现实写照。土木毕业生不能只满足于文员工作:有空闲时间时不要QQ空间、人人偷菜(以及如今刷微信朋友圈)。时不时走出办公室,去学习钢筋摆放、去旁站混凝土浇筑、去监督模板制作、去检查脚手架稳固。

“不能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这是刘工常常嘱咐我的话。带着这句话的后感、带着在建筑工地上积累的实践经验,第二年初笔者转行设计。

设计单位的魏工和樊工。之所以同时说这两位师傅,是笔者刚进设计院工作时参与一大型海外项目设计。魏工和樊工是项目结构专业的两位负责人,都是一级结构工程师兼高工,都是科室领导信赖的“重臣”。魏工和樊工一个负责管理,一个把持技术。他俩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差异:一个象征“刚度”,说一绝不二。一个象征“柔度”,有事好商量。

印象中跟魏工说话务必三思后言,哪些话要说到那些事不该问。事实上笔者主动跟魏工说话,除了汇报工作就寒暄问候。跟樊工说话往往不过大脑,像老太婆一样喋喋不休,很多专业技术问题也是黏糊糊地向樊工请教并最终得以解决。

偏向于管理的魏工常常在办公座位上握着电话筒跟电话另一端的领导叫板:“项目现场再急也没用,上游(专业委托)条件昨天才提结构(专业)怎么可能明天就发图?”挂完电话立马安慰下属同事“不着急,慢慢干。”而坚守于技术的樊工却常常在办公桌前耐心地给同事讲解着一个又一个专业问题:从平面外计算长度取值到风荷载标准值确立,从甲类建筑物提高一个抗震等级到桩基础基本不需要考虑持力层。完全团结的领导班子只能存活在新闻联播里边,在外表看来很和睦很默契的领导在有些方面观点存在分歧也很正常。笔者当时在做一钢排架结构单体时两位负责人观点出现不一致:一个从安全角度考虑,一个从经济角度着手。一个方便施工,一个简化采购。我的Staad 模型随之调来调去,CAD图改来改去,规范图集翻来翻去······现在回忆那时真是幸福,师傅们各抒己见而我却两头学习。其实两种观点无论哪种都不会出错。而我们学到的却是多方面的考虑问题。该强硬的时候不妥协,该大度的时候不抱怨。

我想从以上各位师傅那学到的不仅是专业技术,更有学习方法、为人处世、生存之道。这也为日后的跳槽面试、工作交流建立了信心、增加了筹码、挺直了腰杆。今后需要学习的地方依旧很多。真心感谢昔日的每一位师傅,出于篇幅在此文中无法一一列举。感恩之情无以言表,怎一个“谢”字了得。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不能忘本”。当有朝一日昔日年轻的土建技术员(结构设计人)自己也考过注册执业考试、评好中高级工程师,当上专业负责人甚至总工,最近感谢的是当年那个自己的师傅。没有他们的唠叨,没有他们的训斥,没有他们的庇护,年轻人也就没有自己的成长。

如今雇佣关系早就不再,但师徒感情依然如初。土木行业乃至各行各业的年轻人日后取得更好的成绩该是对师傅的最好回报吧!

QQ截图20160612165541.png



QQ截图20160612165541.png

全部回复(12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xhdzw20082008
    xhdzw20082008 沙发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向老同志多学习!
    2017-03-24 10:58: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凌晨风羽
    凌晨风羽 板凳
    谢谢分享
    2017-03-16 22:32:16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 万条内容 · 215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商场扶梯节点怎么画

请教你个问题,大型商场的自动扶梯,在结构设计时设备型号未定,扶梯和主梁相交的节点怎么画,总不能照搬别的项目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