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适应游猎生活的鄂伦春族房舍

适应游猎生活的鄂伦春族房舍

发布于:2015-06-23 15:17:23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鄂伦春人在长期的野外狩猎生活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居住方式。各种房舍都是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建造的,不仅适应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且适应游猎生活。
20131226094636_27384.jpg

  斜仁柱 “斜仁柱”即撮罗子,是一种很简陋的圆锥形的住屋。一般建在背风、朝阳、有水、干柴多和打猎方便的地方。“斜仁”, 鄂伦春语为木杆,“柱”是屋子,“斜仁柱”即木杆屋子之意。“斜仁柱”的骨架是三十根左右的五至六米长的木杆搭盖而成的。首先将六、七根顶端带杈的杆子互相咬合支立起来,呈圆锥形,倾斜约七十度左右。其余木杆则架在这六、七根木杆之间,这便是“斜仁柱”的骨架。
  斜仁住的覆盖物因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冬季要覆以用狍皮缝制的三块扇形围子(额住),两块大的围在架子的两侧,一块小的围在后面。一撮“斜仁柱”约需五六十张鞣制过的狍皮。覆盖时要把钉在围子上的带子系在木杆上即可。为了保护皮张,有的还在围子上面围上芦苇或草帘子,这样皮围就可多用几年。也有的“斜仁柱”是用草做围子,即把草编织成草帘子,然后覆盖在架子上。“斜仁柱”的顶端都要留有空隙,一可通烟,二可采光。门一般留在南侧或东南侧,挂上用狍皮做的门帘即可。到了春季,如不需要再搬迁时,可把皮围子揭开,再覆以桦树皮做成的围子(铁克沙)。制做桦树皮围子,得先把桦皮用马尾或鹿、犴筋线缝合起来,并用薄桦皮镶上边,共制成十几张这样的围子。覆盖时要一层压合一层,用缝在四个角上的皮带子将其固定在木杆上。夏季为了通风凉爽,四周的围子可不贴地面,留有半尺左右高的缝隙。要换上用蒿子杆或柳条编织成的门帘。夏季一般都不用原来的架子,而搬迁以地势较高,通风良好的地方重新塔盖。
  恩克那力住哈汗, 这是鄂伦春妇女的产房,是专为分娩的产妇临时搭盖的。其结构和“斜仁柱”一样,但比“斜仁柱”要小,并且很简陋,冬季覆以草帘,在草帘上盖狍皮等。夏季只盖上桦树皮或草帘。里面没有什么设备,除了简单铺盖、火盆和脸盆外,没有其他东西。产房内须搭两个铺位,产妇住在右边,婆婆或其他女伴住在左边。“恩克那力住哈汗”都要建在离“斜仁柱”较近的东南面。待产妇满月回到“斜仁柱”之后,通常将产房拆掉,下次生孩子时重新搭盖。
  土窑子和木刻楞房,这两种房子主要是为越冬避寒所建造的。这样的房子都要住上三年五年,不宜频繁搬迁。尤其是一部分开始经营农业的鄂伦春人,都要盖这种房子。因为盖这种房子时都要选择有山、有水、开地方便和离猎场近的地方。土窑子有两种,一是在朝阳的山坡挖一个约一米多深的土坑,土坑内立几根柱子,钉上两根横梁,选较长的桶子摆在横梁上,并直接插入土坑的边沿,上面摆上一层芭条,抹上一层泥,再苫上草。三面的墙壁便是坑壁,朝阳的一面安上门窗,屋内搭上二张或三张木架铺,屋中央生火。这种土窑子最大的特点是暖和,但较潮湿,昏暗,这是鄂伦春人较早期的居住法。另一种土窑子与第一种盖法相似,不同的是不挖土炕,而是在平地上搭盖,四面的墙都抹上泥,室内也不搭木架铺,而是搭火坑。这种土窑子比前一种有所进了一步。不仅明亮,而且不也潮湿。
  桦皮棚鄂伦春语叫“林盘”,是过夏避暑的简易棚舍。一般要盖在地势较高、通风凉爽、有水有树、饲草又好的地方,或者盖在土窑子、木刻楞和“斜仁柱”的旁边。搭盖桦皮棚时,先立五六根柱子,其中四根约一米多高立在四角,相距约四米左右,另外两根有三米左右高,要立在两对柱子的中间,再放上三根梁和四、五十根椽子,在上面覆盖桦树皮,然后在里面搭上板铺,这个桦皮棚就可以住人了。四周不遮挡是为了便于通风,烧火做饭都在外面。直到解放前后还有不少鄂伦春人住这种桦皮棚。
  祜米汗 “祜米汗”是鄂伦春人春秋两季在野外狩猎期间临时居住的棚舍。其建造方法较简单,也较特殊。所用材料是比拇指稍粗一些的树条子和大张的桦树皮。首先在选好的空地上插两排树条子,每隔一尺左右插一根,两排间相距约两米半左右,每排长约三米至四米,并使每对条子对称。插好之后将两排条子相对弯过来系好,使其成相同的半圆形,再在一个堵头插好六、七根条子并向前弯过来,横向弧形条子固定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体,另一头可留作出入的门。然后将桦树皮覆盖在上面。为了不使桦皮滑落下来,有的还在桦皮外面再插上五、六对条子,并相对弯过来系好,压住桦皮,里面搭个铺就可住人了。烧火做饭另搭小棚。这种“祜米汗”搭造简便尤为猎人喜欢。
  布棚鄂伦春语叫“麦汗”。是鄂伦春族猎人在夏季狩猎时随身携带的一种防雨帐逢。这种帐篷是用白布缝制而成,把幅宽约一米的白布裁成五米左右长的三或四块,然后缝合成一块,在四边缝上马尾绳,再在两头各钉上五、六个绳套。支布棚时,把布棚搭在一人多高的横杆上,向两侧抻开,并用木桩穿过绳套插入地下将其固定住,布棚要崩紧,使其形成约四十五度的斜角,这样下雨时雨水就会顺布流走。这布棚携带轻便,直到现在许多猎手仍用。
  奥伦即存放东西的仓库。一般要搭在游猎中心或经常路经的地方。其建造是:先立四根三、四米高、顶端带杈的柱子,上面放两根平行的横木,再在其上面摆上一排木杆做底座。为防日晒雨淋及鸟鹰的叼啄,要在上面用树枝做一半圆形的架子,覆以桦树皮或松树皮,为防被风刮走,还要用树条捆好,一侧要留一进出的小门。为上下方便还要钉做梯子,用时将其立起来,不用时放在一边。四根柱子须剥光树皮,这样既防止过早朽烂,还能防老鼠等动物爬上祸害存放的东西。
  摇篮,鄂伦春语叫“喀莫刻”。小孩生下来就用布和毛皮包裹起来放在里面睡觉,直至三、四岁止。鄂伦春人的摇篮有两种作用,一是把孩子放在里面挂起来摇晃,孩子能舒适的睡觉;二是在搬迁时母亲可以把孩子放在里面背着(或挎着)骑马远行。这种摇篮是由两块一长一短弯成U形的小木板构成的,长的作底帮,短的作靠背,两块木板对头固定,长约一米,并使其形成一定的角度。摇篮的底座部分是用薄木板装成,靠背(头部)的底一般用皮子或用皮绳编织而成,里面铺上棉垫或皮垫。为了使孩子不从摇篮里掉下来,还要用钉在两侧的皮绳把孩子捆绑好。摇篮的两头拴一根较宽的皮带用以吊挂或背负。在摇篮的靠背后面和两侧还挂有“卡皮兰”,即用皮绳串起来的兽骨、兽角、贝壳、铜玲、玻璃珠等,摇篮一晃动,后面的“卡皮兰”便会有节奏地轻轻拍打在摇篮上发出“啪!啪!”的响声,两侧的“卡皮兰”也随着发出“嘎拉、嘎拉”的响声,躺在摇篮里的孩子一听到这种声音便会停止啼哭,并能很快入睡。摇篮的头部要用沙布或白布罩上,以防蚊蝇叮咬或风吹日晒。鄂伦春妇女对摇篮是非常珍爱的,她们往往把摇篮装饰得很漂亮,有的在摇篮的木板上雕刻或绘画有各种花纹,有的在头部的皮枕上也绣有花卉。一般摇篮可以用许多年,有的可以连用几代。

20131226094636_27384.jpg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云南建水朱家花园设计方案

  建水朱家花园位于云南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目前,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有品味、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