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隋唐朝以前的园林与亭

隋唐朝以前的园林与亭

发布于:2015-06-05 12:53:05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在中国古建、园林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与古建、园林相伴而生、相适发展,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建筑形式之一。亭,造型生动、轻巧、活泼、开朗,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更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亭的类型丰富、多姿多彩、千姿百态,亭亭玉立于园林绿地之中,点染自然山川、风景胜地,为园林景观添彩,为生活环境增趣,早已为中国人民所喜爱。
  秦汉中国秦汉时期就有关于亭的记载。秦制设有“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在乡村约五里十里设置一处,分布各地作为基层的行政单位,汉高祖刘邦曾任泗水亭亭长。城市中有街亭、都亭,城楼上有旗亭,在交通干道处有驿亭、邮亭,是传送邮件的中转站,兼有治安、旅店住宿的作用,还有边疆要塞建在烽火台上的亭燧,是作为报警之用的报警亭。这些亭均非用于园林,均以实用为主。
  三国用于风景园林的亭始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但据记载,三国孙吴时期,吴国在建业(今南京)之郊建有一处驿亭,称为“劳劳亭”(又称新亭)。据史料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宴饮。”又有李白诗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说明该亭有聚会、游赏、送别之功用,略具游赏性质。晋时,浙江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是历史上的名亭。当初是吴郡太守谢勋被封为兰亭侯的封号亭,亭初建于水边,后移至山巅,后又移至水中。兰亭的多次移建主要是为了风水环境之需,寻找更为理想的自然环境,以观赏山水,兰亭与自然风景关系密切,具有观赏、游憩之功用。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日集诸友人,会于兰亭,并作《兰亭集序》,更赋此亭以盛名。其后,历代的风景园林中,亭被广泛应用,构成富有情趣的园林景观。
  北魏洛阳的华林园,经魏、西晋、北魏等若干朝代的建设已成为名园。园中有临涧亭,建于景阳山麓、小溪涧之畔。济南大明湖的历下亭,初建于北魏,现该园的历下亭是清嘉靖年间重建的,立于大明湖湖心,尽赏四面荷花。
  南北朝梁朝武帝之弟湘东王在江陵城中建有湘东苑,苑中建有隐士亭、映月亭及临风亭等,此外,梁上元县的古乐园中建有见墩亭和章移亭等。说明南北朝时,亭在园林中已不是稀有之物。
  隋朝隋炀帝的西苑是当时规模巨大的名园。苑中建有16院,每院均为精美的小园林,并有各式小亭。其中最有名的亭为逍遥亭,“四面合成,其结构之精美,可称冠绝古今”,足以说明隋代的园林亭已是很精美的建筑。隋朝的翠微十二亭,是隋炀帝于山西汾水之源的管涔山营建的,名为翠微、次阆、彩霞、临月、飞芳、积翠、合璧、含辉、凝碧、紫?恰⒊尉凹吧醒敉さ龋?布列于管涔山之山巅、山腰及山麓。隋朝名园“绛守居园池”,是晋中一座衙署园林,始建于隋开皇年间,经数次改建,至唐代已是较具规模之园。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地貌丰富,北高南低,丘壑相连,溪渠环绕,植物茂盛,为优雅的山水园林。其独特之处,是园中建筑类型单一,亭是园中主要建筑,并且数量多,遍布全园。初建时园中有9亭,后又增建4亭,园中除亭之外仅有2―3处其他建筑,真可谓“亭园”也。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01 万条内容 · 26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如何保留古镇的“痕迹”?

  嘉定镇保护古建筑和文物  从“中国第一高速公路”沪嘉高速下来,笔直朝前开,上桥,下面就是保存完好的嘉定古镇环城护城河。这是上海唯一、全国罕见的至今发挥功能的一条古河。古镇中心南北向的横沥河与东西向的练祁河呈“十”字交叉,护城河是个“环”,3条河形成了江南古镇中特有的“十字加环”水系。古镇的城墙始建于宋代,明代扩大了城垣,至今还保留有西门、南门部分城墙,以及相邻的南水关、西水关等。  州桥和老街修旧如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