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评】古建筑文化何以失败

【评】古建筑文化何以失败

发布于:2015-05-19 16:27:19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多年前,我在天津采访冯骥才时,他已经在各省的古村落群中奔波很久。六百多个城市全部完蛋了,希望古村落能够不蹈城市建设的覆辙,他这样说。多年后,在面对媒体时,他承认自己是一个文化上失败的老人。这些年来,他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遗产,而在申遗热中,却亲见“千城一面”的文化悲剧,在农村一幕幕重演。对手包括权力,也包括市场。

冯骥才是中国最有话语权的文化人之一,他的失败与无奈,映照着时代的悲剧。

建国初,梁思成保护古城的理想,曾在傲慢的官僚体系中脆弱的不堪一击;冯骥才的努力,仿佛是在历史的穿越中重演悲情剧目,结局早已注定难见光明的尾巴。从城市到农村,短短数十年间,权力或市场的触角所到之处,让5000年遗留下来的千姿百态的建筑文化,变得整齐划一,我们看得见症结所在,但每个人似都无力改变它的走向。

追溯起来,梁思成在当时的屡战屡败,源自于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和时代特色价值观对论战双方胜负的主导。老城墙被拆毁,是因为经济发展计划胜过古城保护理念,后者还被认为带有落后封建余韵,时或受到批判;梁思成的“大屋顶”建筑风格试验,面对的诘问还包括不符合“增产节约”原则,在勒紧裤腰带赶英超美的年代,一个“浪费”指控就可以击败所有的美学追求,让梁思成公开认错。细究起来,梁思成面对的对手不仅是公权力,还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观。梁思成是过于小众了。

而在梁思成逝后40年的今天,虽然古建筑破坏的严重性似乎有所减弱,但其复杂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时代的价值观,一直在发展经济与文化保护间摇摆,表面上看,古文化保护在舆论层面是占上风的,但实践中,却同样是经济发展的逻辑无往不胜。相对而言,曾经那个时代破坏古建筑的发展、节约,更多出于扭曲了的所谓公心,而眼下的城市与村落开发,却是难以掩饰的私利从中作祟。城市的大拆大建,除了可以为地方官带来GDP政绩外,幕后还常有官商勾结的利益存在。大兴土木,是比“买官卖官”更为安全的贪腐方式。自焚抗迁在全国各地蔓延,仍无法阻止拆迁建设的钢铁意志,大抵是因为目前行政追责的可能性太低,地方官为此承担的成本远小于收益。

更难说清的是“市场”在古建筑破坏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作为一种反弹,市场的价值,早已替代了计划,成为神坛上新的绝对正确,它几乎不容任何的否定。可是,如果公允地看老城与古村落在市场洗礼下的命运,就会发现,它可能是天使,但更可能是魔鬼。和传统的社会交往、商贸形态与生活方式比起来,在古建筑保护维度上,现代市场机制的作用无疑是破坏性的。但人们常常用市场带来的其他层面的进步来遮掩这个事实。这是时代的价值观层面的迷雾。

我们这个以五千年文明自许的古国,文化的载体和底蕴已变得愈加晦暗不明。冯骥才文化失败的宣告,像一记棒喝,值得我们细细省思。

全部回复(5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iubo-humn
    liubo-humn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的资料

    2018-01-11 07:07: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全能匠人
    全能匠人 板凳
    值得反省,众人皆醉吗
    2017-11-29 10:58:29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唐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谁能图片说明一下?

唐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谁能图片说明一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