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台北艺术中心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台北艺术中心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发布于:2014-08-19 16:58:19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本帖最后由 skyblue158 于 2014-8-19 16:58 编辑



设计建筑师: OMA主管合伙人:雷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戴维·希艾莱特 (David Gianotten)
主办机关:台北市政府
执行机关: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东区工程处
项目概况:总面积58,658㎡,包括一座1500个坐席的剧场和两座800个坐席的剧场
项目高度:63m
竣工时间:预计2015年

项目管理阶段:
项目建筑师:Inge Goudsmit, Vincent Kersten, 傅唐安 (Adam Frampton)
项目经理:林家如
设计团队:Kevin Mak, Hin-Yeung Cheung, Yannis Chan

设计阶段:
项目建筑师:傅唐安 (Adam Frampton), Ibrahim Elhayawan
设计团队:Yannis Chan, Hin-Yeung Cheung, Inge Goudsmit, Vincent Kersten, Chiaju Lin, Kevin Mak, with: Jim Dodson, Alasdair Graham, Vivien Liu, Kai Sun Luk, Slobodan Radoman, Roberto Requejo, Saul Smeding, Elaine Tsui, Viviano Villarreal, Casey Wang, Leonie Wenz

竞赛阶段:
Partners / designers: Rem Koolhaas, David Gianotten, Ole Scheeren,
Project leaders: André Schmidt, Mariano Sagasta and Adam Frampton
Team: Erik Amir, Josh Beck, Jean-Baptiste Bruderer, David Brown, Andrew Bryant, Steven Chen, Dan Cheong, Ryan Choe, Antoine Decourt, Mitesh Dixit, Pingchuan Fu, Alexander Giarlis, Richard Hollington, Shabnam Hosseini, Sean Hoo, Takuya Hosokai, Miguel Huelga, Nicola Knop, Chiaju Lin, Sandra Mayritsch, Vincent McIlduff, Alexander Menke, Ippolito Pestellini, Gabriele Pitacco, Shiyun Qian, Joseph Tang, Agustin Perez-Torres, Xinyuan Wang, Ali Yildirim, Patrizia Zobernig

为什么过去百年间最令人兴奋的剧场盛事总是发生在正规场所之外?建筑如何才能超越自身卑微龌龊的秘密,摆脱那种限制各种可能的宿命?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演艺中心数目渐增,但不知何故,这些演艺中心似乎达成一种共识,呈现出雷同的空间组合:一座约2000席的大型演艺厅和一个1500席的中型剧院,再加上一个黑盒子剧场。标志性的外形掩饰以典型十九世纪做法为基础的保守内部剧场布局 (及其象征:包厢见证着社会阶级观念。) 纵然剧院最基本的构造元素如舞台、镜框式剧场和观众席等,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但我们仍不应以此作为借口,让现代剧场建筑的创新发展停滞不前。台北艺术中心正进行着相反的尝试——以实验性手法设计剧院的内部布局,从而自然地创造出一个地标。
1.jpg
台北艺术中心由三个剧场组成,每个剧场都可独立自主地运作。三座剧院嵌入一个中央方形量体,而这些剧院的舞台、后舞台及剧场服务设施均设置于此方形量体,结合成一个高效率的使用量体。
2.jpg

剧院建筑通常都有正面及背面,而透过紧凑的设计,台北艺术中心却拥有多个「正面」。
3.jpg
界定这些「正面」的是剧场观众席量体,它们由中央方形量体凸出,漂浮于高密度而又充满生气的城市上方。
4.jpg
这些观众席量体以黑暗又神秘的姿态,悬浮凸出于方形量体,方形量体被波浪玻璃包覆着,发光而且富有动感。方形量体由地面抬高,让临近街道延伸至建筑物内部,并通往不同剧场。
5.jpg

镜框式中剧场凸出于方形量体,犹如悬浮的星体。
6.jpg
剧场内,观众在球体内壳与外壳的空间穿梭前往观众席。内壳与方形量体的交汇,组成了一个独特的活动式镜框,让导演自由构想舞台的可能性。
7.jpg

大剧院是由二十世纪大型剧场空间演化而来的当代版本。不同于传统的鞋盒型剧场,大剧院呈不对称形状。
8.jpg
舞台、主观众席和楼座坐席坐落在一延续之折迭地形。大剧院同一层对面是多形式中剧场,其灵活的空间使用乃专门为最具实验性的表演而设。
9.jpg
超级大剧场由多形式中剧场和大剧院组成,提供一个大规模、类似工厂般的环境。
10.jpg
超级大剧场成就过去被视为不可能的大制作,例如B.A. Zimmermann需要100米表演舞台的歌剧Die Soldaten (1958)。
11.jpg
现存的传统作品可在更大尺度的想象下重新演绎,而那些创新作品,更透过超级剧场独特的建筑空间,激发出更多活力。
12.jpg
台北艺术中心亦欢迎没有买票进剧场的访客进入。
13.jpg
公共参观动线是贯穿一般隐藏的剧场基建及制作空间的动线路径,观众可一窥精彩而编排有序的后台风光,而这些风光媲美台上表演。
14.jpg
公共参观动线不但容许观众亲身体验剧场制作,而且让剧场的影响层面遍及普罗大众。
15.jpg
此安排使舞台可被调整或合并使用,满足超乎预期的假想和用法。本设计提供了发挥各种自由及不确定性的优点。

台北艺术中心建筑的模型图示: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台北艺术中心建筑模型解析:

21.jpg

22.jpg


作品点评:

携央视大楼中标之余威,拥有强烈话语权的库哈斯参加的台北艺术中心国际竞图,台中艺术中心弊案的前车之鉴另此次建设令人担忧。建筑毕竟是以高傲的姿态消耗大量社会资源的存在,其最终结果应是特定的社会意识和资源的整合。而如库哈斯级别的建筑师往往能够拥有足以绑架社会意识和资源的话语权,所以竞图任务书是对其最大且有效的控制,使其能在特定的社会意识和资源的框架进行设计活动。

库哈斯在竞图评审时说过“导演是台北的英雄…只有最出色的导演才能完美的利用这个大剧场”,他是否真的觉得导演是英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库哈斯觉得统筹这方天地的自己一定是英雄吧。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全部回复(12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dl_ldc_dl
    dl_ldc_dl 沙发

    感谢楼主分享!
    2016-12-19 22:55: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喵喵警长
    喵喵警长 板凳
    一时语塞,有空了过去看看
    2016-12-19 17:51: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联合车站自行车交通中心建筑设计案例

项目名称:联合车站自行车交通中心(Union Station Bicycle Transit Center)建筑师:KGP design项目地点:美国,华盛顿项目面积:1750㎡摄影:Courtesy of KGP design 该自行车枢纽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交通中枢,联合车站门口,提供安全的自行车停放场地、出租、出售,以此促进使用自行车。其含蓄的时尚形式反映其技术性的功能,它采用的谦逊的形式突出了周围杰出的巴黎美术学院体系古典主义形式的建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