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期待已久的第二封信“出炉”了,木子在第一时间收到信后就给大家展示出来了。表要太感谢我哦,如果你实在很感激的话,每次看完信后记得给个回复哦(偷笑中)。毕竟刘总可是十分尽责的写着信,内容质量想必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不管学什么,都要对它的发展史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去融入那个行业。第二封信,刘总用他自己的经验诠释了给排水的历史。好了,我也不废话了,直接进入主题啦!
中国给排水发展史
罍,中国最早的盛水容器之一,在此之前,远古的人类茹毛饮血,或以兽角海螺,或以木竹做为盛水的器皿,农耕狩猎劳累时饮用。人类使用了工具,懂得了水,利用了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青铜瓷器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不再是江河湖泊,而以器皿为载体进入千家万户。
历史的的文明大多发源于河流,这源于古代的农业以种植业为支柱,而在古代城市的选址也要考虑农作物的灌溉,城市的供水,防洪,防火(用水来灭火),或者是航运,运输一些物资到一些比较远的地方等,古代人一般定居在一些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或者崖壁,这当中可能也考虑了排水的因素,一些废水废弃物等可以流向远离自己居住的地方。
我认为人类最早应用修建是应该是排水设施而不是给水设施,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最早的排水设施是位于河南的龙山时代遗址,是都邑城址南门土路下面的三根陶排水管,管道层层相套,有一定的坡度,雨污水在城内收集后排入城外;而最早的供水管网目前发现于东周时期,在阳城,位于现在的河南登封县告城镇附近,很巧呀,最早的供水设施和排水设施均发现于河南,也许正是因为黄河流域是人类早期的居住地。阳城地势比较高,取水比较困难,东周时期的人们就从更远的地方的水源地用陶管输送到城外的清水池,然后再通过陶管输送到城内供人们使用,当时技术已比较先进,有陶管直通,陶管三通和陶管四通,还有取水的构筑物如澄清池和阀门坑,再后来出现了井,井成为了人们最主要的取水来源;马桶的雏形最早出现于4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流域,中世纪在历史上一真被史学家称为黑暗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还没有卫生的概念,人们随地大小便,甚至把大小便随意的泼洒到路上,当时的路当然跟现在相差甚远,或躲到树后或躲到建筑旁大小便。便桶仅在贵族中使用,直到19世纪的早期,欧洲下层社会的人们才开始使用便壶。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出现马桶,人们在享用便捷的室内给排水设备时也应该记着这个名字,托马斯·克拉伯,冲水马桶的发明者,当时的第一个马桶被装在了女皇的私密卧室里,再后来,到18世纪的中期,布拉梅改进了马桶,发明了U型弯来用来防臭。
国运兴则给排水兴,历史最终眷顾了元大都和明清的北京城,在这个时期,中国劳动人民给排水技术发展和土木工程的修建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的管渠得以修筑,一处处古迹向世人展示着那个时期的辉煌,是中国城镇发展史上的举足轻重的一笔。由于历史上的中国闭关锁国,重文学而轻科学,造成了中国近现代在给排水技术发展上的落后。
中国的第一座水厂位于上海,印象中还是外国人修建的,随着建国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城市的水厂管网得以修建,特别是小城镇的一些水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管材也经历了水泥管镀锌管铸铁管到新型PE管材的过渡,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小城镇的水厂如我的老家就是依山而建的小镇,小镇主要的水源是白马堰,大概是六七十年代修改的,水库位于山下,海拔较高水厂依水而建,重过重力输送到镇上的千家万户,水厂处理工艺过于简单,水质硬度较大,口感极差,如何在乡镇发展过程中提供水质水压,采用廉价可行的水处理方案值得去研究思考。
我简单介绍下我国城市供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一是城市发展对供水的要求超过了水厂的供水能力,以郑州这个城市为例,日用水量大概在一百一十万方左右,夏季用水量会偏高,缺口应该也有一二十万方;大家都知道郑州是一个依黄河而建的新城市,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城市北向发展至黄河边,其余向东西南发展,而城市水厂因为水源的缘故集中在黄河以南,在城市的正北方东北方和西北方,目前河南正遭遇大旱,因为地势的原因,市区的西南部分大量地区停水,给居民和工厂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而在南水北调中线及尖岗水库也就是市区的南部修建水厂迫在眉睫,这就是城市供水足的一个典型例子;第二是城市管网老化严重,有些城市的供水管线还是七八十年代修建的,供水管网爆管现象严重,给水管网更新换代,极时替换也是需要城市管理者去要做的一件事;第三是水质污染严重,工业污水随意的排放,加之随意扔垃圾,造成很多水源地水源变质,河流湖泊富营养化,我们百分之九十的城市水源地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以酚类,硝酸盐等为主,危害人民的生活,灌溉水对农作物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影响了城市供水的安全,如何可持续的发展,工业发展的利益与民众安全哪个更重要,是执政者需要权衡和考虑的问题;第四是水质标准还偏低,跟其它发达国家比较起来还差很多,这个就不细说了。第五是城市供水应急机制还需要完善和建立,干旱期的城市供水如何解决,这个城市有没有必用水源,还有供水水质检测体系,水厂出水出现问题就要极时的来解决,不能等到进入用户末端污染了才去处理。我们的城市供水在将来会呈现规模大,复杂性强,远距离输水等特点,可喜是我国在特殊水处理领域研究成果也较多如集成化的水处理设备等,水厂管网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外资参与也会更多,分质供水虽然争议较多,但在一些地方也进行了一些试点,广域供水理念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认可。
中国的城市排水也经历了一些阶段,像我开始所说的古代排水沟便是古代人为社会文明所做的贡献,我把排水发展分为这么几个阶段:一是混沌期,这个时候人们没有什么排水的概念,只要古城市的排水对居住没有影响就顺其自然,大水漫盖,通过大循环或者小循环排入水体;二是被迫文明期,这期间排水的发展影响到了人类的正常生活,人类有意识无意识的进行精心的设计,修建一些明沟暗沟管涵进行排水,来更便捷的生活;三是创新期,在一些排水管道的适当部位增加一些简单的处理设施,处理后再排放,如工业时代;四是再生期,污水排放污染水体,想办法处理后再使用,像在末端设置沉淀池,化粪池,中水设备等,这个时期可以称为技术发展期;五是可控期,发生在未来,我甚至可以想像人类可以完美的调配全球的水资料,人类文明高度发达,可以影响改变某一地区的城市排水。
建国后的城镇排水建设从50年代的爱国卫生运动,60年代的备战备荒,70年代的污水处理及污水干线大修,80年代引起重视,政策及排水规范出台,90年代大兴土木,百家争鸣,百花齐发,再到21世纪城镇化进程得以大发展,一路走来,取得了很多成就,也伴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关于城镇排水我有自己的几点看法:第一,我国一般采用雨污分流制,但部分县市仍然靠原有的排洪渠雨污合流,建议继续加大投入,雨污分流的改造不能停止;第二,坚决杜绝新排污口未经处理达标排入水源地或者城市地上河,这需要执法部门加大力度,使其违法成本高于企业所得利益;第三,城市污水管网的规划要具有前瞻性,配套的管线综合,有条件的话,一次规划到位,避免后期运行过程中频繁的改造,这需要每个城市管理者与参与者有足够的远见;第四,严禁污水管网串联至雨水管网,这在现实中很多城市都有发生;第五,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必须大量的兴建,因为已经在超负荷的运行,我以前在其它地方也讲过,城市发展需要投入足够多的污水处理厂,或者做简易的污水初处理,又或者做一些人工湿地都无不可。第六,城市污水管线不可过长,给一般企业或者个人偷排雨水的可能,因为城市雨水管网一般比较高,地块雨水排不到进去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想到向污水管网中排放,污水管线拉的太长,在管内腐化,加重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第七,加强防坠落网的安装;第八,加强对污水处理科研的投入,变废为宝,修建完善的城市中水管网,让整个城市可以不断的循环当中,可持续发展。
关于雨水,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城市内涝防治,暴雨强度计算,虽然室外排水规范新版本已发布,我想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原来在土木在线上也和其它网友交流过。一是气候原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造成了降雨的不均匀和极端天气的出现,而城市管网本身无法应对;二是城市发展硬化增多,绿化减少,雨水无法下渗,径流增大;三是自然调蓄物如河流湖泊等被破坏,雨水量峰值提前;四是地上河的原因,部分平原地带地上河水位过浅,暴雨时河面骤然上升,雨水倒灌;五是平原地带道路设计坡度过小,雨水汇流时间加长,而山地城市暴雨时下游端积水严重,不能有效的分流;六是城市管网雨污水错接严重,未进行有效的改造;七是雨水口常被垃圾等堵塞,与市民的文明程度有关;八是提高城市地上河的设计标准,保证河道不漫溢;九是暴雨强度,暴雨雨量的公式急需合理的修定,建议采用差别式的计算方式,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不同资料建立不同的模型,做出适合每个地区的暴雨计算公式并按多年最大日校核;十是考虑建设大型的雨水排水涵及大型雨水调蓄构筑物;十一是城市管理者们要舍得去投入,不要只做些面子工程,市政排水管道和那些光鲜的高楼大厦同样重要。2013,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提出要10年内解决城市内涝,希望所有的给排水从业者和城市管理者共同努力,10年后还子孙后代一个没有“海”的城市。以上就是我国市政给排水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有发展,更有缺陷,在不断的完善中前行。 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说完了市政给排水,我们再来说说我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我把中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从1900年说起,当时还是大清王朝的晚期,这一年的8月份八国联军侵略中国,造成了一场浩劫,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文化的融合与入侵,联军带来了国外的一些给排水理念,他们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了一些领事馆和建筑,当然也包括室内的卫生设备。而在当时国外的给排水技术已比较完善与先进,像德国在1910年左右已经修建了将近70个污水处理厂。随着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中国的一部分人也开始觉醒,民国时期,国内建筑给排水发展几乎是0,这个时期一大批有志之士远赴海外留学,学习国外的先进给排水知识,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前,中国已有了给排水部分基础学科体系。在日本投降之后,个别地方恢复了国民经济的建设,进行了城市配套管网的规划设计与研究,学习国外,部分上流社会的人们家中均有完善的室内建筑给排水设施,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就爆发的内战,中国建筑给排水发展极度缓慢,战火侵扰着祖国大地,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第二个阶段是起步期,从建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我国最早出现了给排水专业,当时称为房屋卫生技术设备,主要还是学习共产主义阵营的苏联老大哥,模仿他们的起步,同时也在培养自己的建筑给排水队伍,引进了设计秒流量的概念,编制了中国第一本规范,图纸,手册等,这个时期国人已有建筑给排水的概念,人们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国家开始重视科学发展,填补了我国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无规范、教学无教材的空白,为确立我国建筑给水排水专业体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现在泰斗级的老前辈。第三个阶段是停滞期,就是文革时期,国内的建筑给排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苏联人援建的一些项目问题频发,室内热水系统制热较差,学苏联那套“双立管”排水系统也比较容易堵塞,这段时间一部分专家学者对屋面雨水,立管排水能力,医院排污排废进行了一系统的探索与,但还停留在国外那套,研究课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与当时的政治大气候有关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之前。第四个阶段是积累发展期,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到90年代,这时我们的给排水技术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立了建筑给排水委员会,加强了与国外的交流,像柔性铸铁管和气压给水设备不断的涌现,基本满足了这一时间高层建筑给排水的需求,建筑给水排水这几个字眼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门课也进入了工科院校,经过几代从事给排水技术工程人员的摸索,学习,探索,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给排水体系建立起来,并且准备着更大的发展,建筑给排水进入繁荣的时期。第五个阶段,我称之为跳跃期,就是90年代初至今,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呈现跳跃式,蓬勃发展。上世纪的90年代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对生活品质,环境卫生,饮水用水有着越来越大的需要。从全民推崇节水用水到贯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中国从事建筑给排水的知识分子迎来了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推出了新的饮用水标准,太阳能,绿色能源,节水设施,节水洁具,新型管材大量涌现,编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特别是80年代欧特克公司发明的CAD制图技术引入中国,完全了结束了手工画图的历史,极大的提高的工作效率,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建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建筑消防的研究也从以前的消火栓灭火过渡到喷淋等多系统灭火,喷淋系统的大规模使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热水系统热源的选择开始多样性并且增加了热水管道循环管,提高了生活品质。这一时期,大量的工科学校也开设了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等专业,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输送着建筑给排水的人才。跳跃期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但从甲午海战一路来走,时至今日中国建筑给排水人的步伐走只会走的比以前更加稳健与从容。
谈谈自己对中国未来给排水的一些看法和见解:第一,给排水边缘学科的出现与建立。随着给排水研究的不断深入,给排水科学这一概念会被更多的人接受与认可,如给排水声学,给排水管道抗震学,给排水社会学,给排水再生学等学科;第二,人类也许可以自由的支配给排水,影响某一区域的小气候,给水和排水资源可以进行有序的调配,为人类谋福;第三,节水型住宅及绿色建筑的大量兴建与发展,由传统水源向非传统水源的过渡,同层排水处理回用,水将被人们更加珍惜的利用,中水回用,节水灌溉,雨水利用等;第四,直饮水将更加普及,进入千家万户,打开水龙头即可饮用;第五,区域消防,区域水处理,区域分质供水,区域雨水调配等,人类掌控给排水从点到面的飞跃发展,会出现大型城市调蓄构筑物和管涵的兴建;第六,设计与施工的融合,综合性人才及单位的出现,一个单位可以是施工的同时也是设计,设计和施工由同一个团队或者群体来完成。第七,水污染的防治会取得更加显著的进步,水处理技术极度发达,碧水蓝天将不再是梦;第八,喷淋及喷淋系统的衍生物会取代消火栓系统,传统消火栓灭火系统会渐渐被弱化;第九,建筑给排水管道的高度集成化,成品综合市政管廊,建筑成品管井的大量应用;第十,建筑信息模型绿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十一,家用集中水景管路及家用游泳池的的出现和发展;第十二,雨水入渗修复,盲沟,渗水管等会取代现在的雨水口,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区域内的微型水循环技术得以发展和利用。
而如今,给水排水工程已经成为影响和操控未来的一百个专业之一,专业前景良好。市政给排水和建筑给排水从历史长河一路走来,坎坷崎岖,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更要看到我们在基础学课,产品研发,产品技术含量等方面和国际上的差距。这需要所有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与奋斗,影响并改变着给排水专业,书写这个行业的美丽篇章。
看完给排水发展史,是不是对给排水有了更深的认识呢?欢迎大家探讨自己的想法。想要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敬请锁定下周《第3封信》!精彩内容提前看:”给排水专业技术之我见“。
往期回顾:《刘可写给土木网友的第N封信》——第1封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给排水
返回版块47.26 万条内容 · 1327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4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喷淋及喷淋系统的衍生物会取代消火栓系统,传统消火栓灭火系统会渐渐被弱化。”到时,建水设计会简化。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