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比
|
条文出处
|
简介
|
备注
|
|
结构整体控制
|
楼层间质量比
|
《高层》3.5.6条
|
本层不宜大于下层的1.5倍
|
控
制
竖
向
不
规
则
|
楼层间侧向刚度比
|
《抗震》3.4.3条
|
本层不宜小于上层的70%,或上三层平均值的80%
|
||
《高层》3.5.2条
|
框架结构同《抗震规范》规定,
其它结构形式:本层不宜小于上层的90%;
本层层高大于上层层高1.5倍时,为不宜小于110%;结构底部嵌固层不宜小于上层的150%。
|
|||
楼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
《抗震》3.4.3条
|
本层不宜小于上层的80%
|
||
《高层》3.5.3条
|
A级:本层不宜小于上层的80%,不应小于65%
|
|||
B级:本层不应小于上层的75%
|
||||
规定水平力下楼层内水平位移比
|
《抗震》3.4.3条
|
楼层的最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楼层两端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
控
制
平
面
扭
转
不
规
则
|
|
《高层》3.4.5条
(层间位移角过小时可放松,但不应大于1.6)
|
A级:最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楼层两端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1.5
|
|||
B级:最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楼层两端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1.4
|
||||
结构整体周期比
|
《高层》3.4.5条
|
A级:扭转周期比第一平动周期不应大于0.9
|
||
B级等:扭转周期比第一平动周期不应大于0.85
|
||||
楼层层间位移角
|
《抗震》5.5.1条
|
不应突破最大值限制,框架1/550等
|
控制
整体
位移
|
|
《高层》3.7.3条
(可不考虑偶然偏心)
|
高度小于150m:不宜突破最大值限制
|
|||
高度在150m~250m区间:插值选取
|
||||
高度不小于250m:不宜大于1/500
|
||||
风振舒适度
|
《高层》3.7.6条
|
高度不小于150m:结构顶点顺风向和横风向最大加速度不应突破最大值限制
|
控制舒适度
|
|
楼层刚重比
或结构刚重比
|
《抗震》3.6.3条
|
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10%时,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
检验P-∆
效应
|
|
《高层》5.4.1条
|
框架结构:》20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
|||
其它结构形式:》2.7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
||||
《高层》5.4.4条
|
框架结构:》10可整体稳定
|
控制整体稳定
|
||
其它结构形式:》1.4可整体稳定
|
||||
楼层剪重比
|
《抗震》5.2.5条
|
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与其上全部楼层的重力比值应满足最小比值的规定
|
防止地震过小
|
|
《高层》4.3.12条
|
||||
振型参与质量百分比
|
《抗震》5.2.2条
|
振型个数一般可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数
|
控制
振型个数
|
|
《高层》4.3.10条
|
||||
两个主轴方向刚度相近
|
《抗震》3.5.3条
|
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接近
|
扭转振型位置
|
|
《高层》3.4.1条
|
刚度分布宜均匀
|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2 万条内容 · 215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关于柱子的所有步骤方法和可能我是新手菜鸟。遇到第一个项目,柱子这里有好几个疑惑想向大家请教。项目为地下两层,地上六层。有变形缝,我做的是缝上面的这部分。其中接近缝那里有一块地方非常奇怪。下面是-1,+1,+2和+3的那部分奇怪地方的图。-1层+1层+2层+3层1,1,2层N轴下面下面的和他很接近的那根轴线上有两个柱子,可是-1层上相应位置美誉柱子,那这两层柱子不是悬空了吗??和+3层上面多出来的四个正方形有关吗?我看了下里面,这四个正方形是立面上有画出来,像是墙上外挂的石材一样,不过他们的图层名是zbbz,这是什么意思,是表示什么什么柱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5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构合理性控制——整体控制浅析(非大神版,新手版)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