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显然已经不是某一个城市的问题,它是中国城市集体面对的现代性难题。城市排水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多方面缺陷累积而成的系统危机。一个下水道,几乎是中国城市病的缩影。
回顾去年特大北京721特大暴雨:
2012 年7月21日,一个平凡的周末,一场别样的暴雨,谁也没想到,这一夜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首都。山洪、泥石流、暴雨溺亡,这些平时离我们很远的词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座国际城市、一国之都。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也在同一场暴雨中有了自己的故事和值得铭记的画面。
2012年7月21日下午2点40,北京海淀区白颐路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附近),一位清洁工人清理堵塞的排水孔。
2012年07月21日,北京,排水集团职工手拉手在水中寻找排水口。
2012年7月21日,北京突降暴雨,多路段车辆被淹。
然而今年暴雨事件再次发生:
2013年9月13日,百年一遇暴雨袭击上海,积水超过20cm地铁故障。
轨交6号线云山路至五洲大道站下行线由于异物造成触网失电,影响正常运行。2号线因外部雨水倒灌引发信号设备故障,人民广场站到上海科技馆站一度停运。
全市防汛系统迅速按照二级应急响应要求,各排水泵站当即转入暴雨模式运行;各水闸加强运行调度,努力降低河道水位;全市1000多名量放水职工迅速赶赴积水路段清除进水口垃圾;全市近百辆消防车和移动排水泵车抢排积水。
高速、高架道路拥堵
暴雨还给周末的上海道路交通带来了明显的影响,高速、高架出现拥堵。昨天16时30分,受到暴雨影响的S20外圈吴中路主线、内圈吴中路上匝道、G2下行(江苏方向)万镇路下匝道、G15沪松收费站、G50外环至嘉闵高架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积水。打浦路隧道浦东往浦西方向的出口处,一棵树被雷击倒后阻碍通行,直到17时30分左右才恢复正常,而人民路隧道因陆家嘴环路地道进口积水,封闭到18时左右。
除了地面道路,高架道路拥堵也非常严重,昨天17时45分,南北西侧广中西路至淮海路,东侧卢浦大桥至永兴路;延安南侧虹桥枢纽至虹许路、娄山关路至延东立交,北侧延东立交至虹许路;内环内侧南浦大桥至金沙江路,外侧沪太路至武宁路;沪闵东侧桂林路至漕溪立交;中环路内侧上中路隧道至仙霞路;浦东济阳路东侧中环至卢浦大桥,都在拥堵中。
2013年6月24日,浙江多地突降暴雨。
短时间内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并伴有大风。在乌云和闪电的陪伴下,不少路人都被迫成了“雨人”,多条道路积水严重,不少车辆被淹。
积水车子被淹。
杭州市台湾美食街附近的积水
登云桥下方的路面积水,影响交通。
一场大雨,检验出城市的脆弱一面,北京如此,其他城市的情况可想而知。没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没有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是城市建设的通病,这场暴雨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在注重城市华丽外表的同时,更要关注一个城市的内在品质。
暴雨倾城的原因分析:
城市框架拉大: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不仅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容易出现强降雨;而且使地面雨水渗透严重下降,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大量涌到排水管道,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拥堵;这是暴雨倾城的催化成因。
排水设施投入不足:我国在之前的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着“重建筑、轻市政”、“重地上、轻地下”的做法,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标准低、排水管网布置不科学等问题;这是暴雨倾城的内部成因。
1)排水设施不完善:虽然一些系统泵站和主干管线已经建成,但是收集支管和尚未完善,造成实际排水能力达不到系统标准,其中系统中一些地区管道处于排水系统末梢,或下游管道管径偏小造成瓶颈导致积水;许多新建项目未按标准新建排污设施。
2)排水标准低:北京的排水设施始建于元朝,不同时期的标准都不统一,目前二环、三环的排水标准都是1-3年一遇的水平(即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有的地区还要低一些。
全部回复(3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