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绘图员的日子(前篇二)~实习二月谈

绘图员的日子(前篇二)~实习二月谈

发布于:2013-08-17 12:20:17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本帖最后由 爱生活v爱结构 于 2015-4-8 08:49 编辑

学校知识决定认识的广度,校外实践定位认识的深度。@学而思

两月了,想来这时间过得飞快。人往往是需要理性对待已逝的时光,不然多是虚度光阴,颓废罢了。每天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接近两个多小时,这段时间给了自己机会好好审视自我。时常在想自己读研走过的路价值何在,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特别是在看到大学时一学长最近发的一篇日志,虽然没什么交往,但一直觉得他很优秀,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反思点滴。现在在CCDI工作,这点我先祝贺他,与此同时又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经常逛土木论坛和微博,让我认识了一些个专业的大牛,他们在学术上的造诣让我折服,弹塑性分析是我一直想学,也有必要去好好研究一番,可自己却一直是浅尝辄止,对此是悔恨不已……研二的时光飞快,也做了一些事,不过感觉终是被一些事拖着,没能好好计划一番,系统的做点什么……
本来是想对实习来个总结的,可没想到写着写着开始偏题了,可能是这种感觉比较强烈吧!快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了,难免会回顾下过去的日子!
这两个月来,我想自己还是收获不少,总有一种恨晚的感觉。如果这段时间提前,那会是什么样呢!呵呵,算了,过去不可追……
这段时间要感谢屈总及各位大哥大姐的热心帮助。屈总,真是没话说,可能是和我们年龄相差不大,所以很容易相处,人也友善热心。每每遇到不懂之处,他都能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明白,不谈结构设计界的大师,我想他算是我接触的第二位“大师”,第一位是大学时教我钢结构的周华老师。所谓“大师”,不外是能够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用你能接受理解的东西来诠释。比如说材料力学能映射结构设计中的许多构造做法,结构力学弯矩分配法是对刚度最好的阐述,结构设计中对力流的分析,传力途径都建立在对刚度认识的基础上。据说弯矩分配法是国内一大师提出的,对此我们只有膜拜,并好好学习了。再一次谈到两大力学,因为它们实在是太重要了,贯穿始终,诠释根本。如果有空我一定要好好翻翻,并不是去做题,而是看看各种方法背后的概念等!其实现实中我们往往不缺资源,网络那么发达,无私奉献的结构界高手也不缺,而我们这样的菜鸟,对高手崇拜之余,也信誓旦旦的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把大师的传世之作,经验之谈好好研读一番,最后的结果是资料下载一大堆,抛之,弃之,冷眼对之。记得老庄的邓工说过这个事实,他读书的时候亦是如此,逢惊世之作,无不热血沸腾,誓要好好学之,于是…… 因此,他建议对于经典的文章,一定要把他打印出来,不然即使在你硬盘里,那也不将是你的!邓工不愧为高手,一语道破。这里,我想说的还是一种态度问题……觉悟吧!骚年!
这两个月做过的事:画了一些高层剪力墙的梁板图,比较系统的完成了一套异形框架剪力墙洋房的图纸。这个过程中先不说学到了什么东西,最根本的还是自己对结构的认识改变了。学校里看的书很杂,而那些大师的著作又是一知半解。就是考二注开始好好看规范,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慌张做题而已。规范的精髓,结构概念不可及,毕竟还只是个小菜鸟,好好修炼吧!结构设计中各种构造,各种技术措施,钢筋哥把我瞬间秒杀,没他个三五年怎能认清他一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左右而求索……

全部回复(6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nianb
    lnianb 沙发
    刚入职不到一个月,一篇一篇翻楼主的成长记录,很有启发作用!感谢楼主分享!
    2017-09-17 10:55: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过云雨01
    过云雨01 板凳
    佩服老哥。正在把你的全部看一遍
    2017-08-07 15:39: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7 万条内容 · 210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关于封闭箍筋收口处的施工放置问题大讨论

我一直有这样的疑问:梁的封闭箍筋收口是不是得朝向楼板,特别是悬臂梁处的箍筋,收口处是不是一定要朝下啊!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