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二次供水水质讨论?

二次供水水质讨论?

发布于:2009-10-30 10:21:30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二次供水水质的保障措施
俞海霞1, 张德跃2, 陈豪3
(1.温州水务集团公司,浙江温州325027;2.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74;3.温州道桥管理处,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 对温州市中心城区二次供水水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对引起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对策,实施后显著提高了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
关键词:二次供水;抽样调查;水质保障
温州水务集团公司自2003年开始,延伸了供水服务范围,在保证出厂水水质的基础上,成立了专门的二次供水清洗消毒队伍,对市区部分二次供水设施免费进行清洗消毒,同时成立了专门的二次供水公司,对已接收的二次供水设施加强管理,结合“一户一表”改造进行整体改造。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2006年以来温州市区二次供水的水质合格率已经提高到98%以上。
1抽样调查
温州水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03年--2005年对市区市政供水系统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调查(以二次供水设施形式、水箱建造材质、水箱卫生状况为重点)。在市区内按不同供水区域分别设点抽取二次供水设施在清洗消毒前、后水样作对比。检测项目主要为感官和微生物指标,包括色度、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余氯。检测方法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85)进行。水样采集严格按规范进行,每点采集两份水样,用普通采样瓶采集感官性状、物理指标检测用水,用无菌玻璃瓶(160—180℃干热法消毒)采集细菌指标检测用水。采集水样后,由专人送往水质检测中心检测。
2相关数据资料
①设施情况
据资料统计,市区内住宅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近5 000座,多为屋顶水箱与低位水池合用类型,也有部分仅用低位水池及变频加压等类型。高位水箱容量基本为10—30 m3,有些水箱容量>20 m3;低位水池容量为100~300 m3左右,有些水池容量>500m3。水箱(池)材质基本为水泥、铁板或钢板、不锈钢等,其中多数为水泥材质。近年来新建筑内的水箱以钢板或不锈钢材质的居多。水箱均有溢流口,水位由浮球阀控制。部分泄水管直接连接污水管,一些泄溢流管未加防虫网。随着对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的加强以及整改的深入,不符合要求的二次供水设施的数量已逐步减少。
②卫生状况
据调查,专业清洗队伍在对市区内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普查、清洗的过程中发现,以前二次供水设施因为管理不明确,清洗消毒不及时,日常维护工作滞后,大部分水箱有盖无锁,泄溢流管未加防虫网,部分水箱箱盖破损或丢失,造成雨水侵入,青苔滋生,水箱内沉淀物较多,个别水箱内还有鸟粪、羽毛等杂物杂质。有些水箱自建成十几年以来只清洗过两三次。
自大清查以后,对全市住宅区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了全面清洗,并在清洗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补救维护措施(例如,在泄溢流管口补加防虫网,将水箱箱盖补齐盖好上锁等)。由于管理部门明确、技术措施到位,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③水质检测
由于全市住宅区分布广、消毒时间间隔长等原因,对市区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是按不同区域、不同设施形式顺序进行的。因此,随清洗消毒的进度分别随机抽取不同区域的二次供水水样2 572份(2003年-2005年每隔4个月),另外在居民人口密度相对集中的几个居民住宅小区(如南浦住宅区、黄龙住宅区等)随机选取定点二次供水设施清洗前后水样39份,检测结果分别见表1、2。


3结果分析
从水质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超标项目主要为理化指标,包括游离余氯、Fe、浊度、pH等,微生物指标较为稳定。
①游离余氯超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管网末梢水中游离余氯的含量t>0.05 mg/L。数据显示游离余氯偏低,主要原因是蓄水池容积过大,贮水停留时间过长,导致余氯耗尽。一般情况下,由于管网中含有一定余氯,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但如果水流速度较低,在管网中停留时间较长,水中残留微生物再次繁殖以及还原性二次污染物都会大量消耗余氯,一般情况下自来水在水箱中储存6 h余氯量已经很微量,储存12 h余氯量即为零。
②Fe和浊度。水在经过普通配水管网(管道、配件、蓄水池)的流动过程中,由于化学和电化学作用往往会对管道内壁造成严重腐蚀,产生大量铁、锰、铅、锌等金属锈蚀物,同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出厂水浊度≤3 NTU,特殊情况下浊度≤5 NTU,所以出厂水中含有一定的致浊悬浮物。如果设施存在死角和短路,不利于这些物质的及时流动,将在储水设施中产生沉积,并大量消耗余氯,导致色度、浊度和Fe等指标增大,甚至出现“黄水”、“红水”等水质事故。
③pH超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pH值应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资料数据显示,pH值均小于标准值(6.5),经查证原因可能是在清洗过程中消毒剂投量偏大,使pH呈弱酸性。但随着清洗消毒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pH超标率逐年下降,至2005年超标率已为零。
另一方面,专业清洗公司在对市区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清洗的同时取样检测,结果是自2003年—2005年以来,水质超标率逐年下降。清洗消毒是目前最直接、可行的方法,使得二次供水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4二次供水水质的保证措施
4.1改进供水方式~.
直接式管网供水设备省去了水箱环节,即目前水务集团推行的“一户一表”制。这种方式既避免了二次污染,又方便了用户水表抄表,是一种较好的供水方式,适合于多层住宅。
全自动变频恒压供水设备是现行较为科学合理的高层建筑供水形式。这种设备仅用低位水箱,通过变频泵根据用水情况调节水量和水压。因其水箱是密闭的,可有效防止水质二次污染。
目前二次供水设施多数以低位水箱配备高位水箱为主,这类设施主要是将消防与生活用水均贮存在低位水箱内,但由于储水时间长等原因,污染机会增大,应该将消防与生活用水分隔开,消除储水时间长的问题。
4.2清洗消毒技术
在目前实际情况下,二次供水设施由于有些建筑时间久,建筑设计陈旧,无法进行全面改进,因此适当的清洗消毒就显得尤为重要。水箱消毒主要有浸泡、喷雾(或喷洒)两种方式。浸泡消毒方式较简单可行。采用的消毒剂主要有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
除了进行供水设施的消毒以外,还应对二次供水作进一步的消毒处理。消毒方式主要有紫外消毒、臭氧消毒、电磁消毒等,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4.3二次供水设施的改进
①合理设计二次供水设施
合理确定二次供水系统中水池、水箱的容积,使其既满足用水量,又避免停留时间过长。合理设计蓄水池(箱)形状,采用圆形或正方形,进水口与出水口设在相对的墙壁,使水形成推流式流动状态,防止产生死水区,减少沉积物形成。
进水管应设水位控制阀。溢流管设存水弯,用水封防止外界污物进入。蓄水装置底部要有一定坡度或局部呈漏斗状,并安装泄水管。泄水管不宜直接连通排水井,应设置隔离井。水池应设两个以上通气管,并在管口处加设网罩等设施,既能防止虫、鼠、尘埃进入,又能使空气流通。
②采用新型材质
应选择优质供水管道,以保证输送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储水装置优先选用食品卫生级不锈钢或玻璃钢材料等。使用混凝土蓄水池应对内壁采取一定处理措施(如加薄不锈钢板衬里等),防止混凝土与水直接接触。
③合理选址
低位水箱周围10 m以内不得有渗水坑和堆放的垃圾等污染源,高位水箱周围2 m内不应有污水管线及污染物。

全部回复(4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mengyan197206
    mengyan197206 沙发
    水源切换过程中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

    原作者: 文 / 杜敏娜 熊家晴 高延雄 杨茜来 源:水工业市场杂志 时间:2010-7-2


    摘要:水源切换过程中,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的管网水质恶化,引发“红水”现象。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际管网,观察切换水源过程对给水管网水质指标的影响,监测到浊度明显升高,从0.32NTU上升到6.38NTU,pH值从7.97上升到8.30,电导率从825s·m-1降到779s·m-1,总溶解性固体从403mg·L-1下降到380mg·L-1,余氯迅速从2mg·L-1下降到0.02mg·L-1。感官上色度增加,水浑浊有沉淀生成,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大到1.15mg·L-1严重超标。经分析提高pH值、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及严格保证出厂水指标等可控制管网水质稳定性。

      关键词:模拟管网 红水 腐蚀 水质

    饮用水的“红水”现象,在水质硬度和碱度较低的地区时有发生。在流速较低,停留时间较长的供水管网末梢也时常发生[1]。水质发黄通常是由于入户管材所使用的镀锌钢管年久腐蚀,水利条件变化时铁释放所致。但“红水”现象大范围发生时,通常与水源水质突然变化有关。北方某市在进行水源切换过程中局部区域发生“红水”现象,引起消费者的投诉。为了研究水源切换对管网水质的影响,我们从该市挖掘了发生“红水”的管网,在实验室搭建模拟管网系统,以观测水源切换中“红水”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和改善措施。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装置

    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际给水管网结构,不断切换水源进行循环进水,水力停留时间为24h,定期换水,定时监测出水水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所用管材均为镀锌钢管如图2,来自北方某市实际管网,该市切换水源引起局部区域发生“红水”现象。

    2、实验方法

    (1) 实验水样

    实验所用水样有两种,分别取自北方某市A水厂(地下水为水源,发生“红水”区域管段原供水水源)和切换水源水(地表水为水源),在水源切换过程中,监测管网水质变化情况。其主要水质参数如表1所示。

    (2) 水源切换引起的水质腐蚀性变化

    切换水源水质的特点:电导率高,约在700~800m/cm;硫酸根浓度高;200~230mg/l;氯离子浓度略高,43mg/l左右。

    (3) 水质检测指标及方法

    确定实验中需要测试的指标和测试方法如表2所示。

    二、结果与讨论

    1、水源切换对管网水质影响分析

    切换水源过程,监测到浊度明显升高,从0.32NTU上升到6.38NTU,pH值从7.97上升到8.30,电导率从825s·m-1降到779 s·m-1,总溶解性固体从403mg·L-1下降到380mg·L-1,余氯迅速从2mg·L-1下降到0.02mg·L-1。感官上色度增加,水浑浊有沉淀生成,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大到1.15mg·L-1严重超标。

    2、浊度总铁相关性

    总铁浊度相关性较好,可知水源切换引起管网水质的恶化,浊度的升高,“红水”的发生主要是管网中铁的释放引起的。

    三、水源切换过程水质恶化控制措施

    根据实验分析及目前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结果,针对水源切换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可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 调节pH值和碱度。提高pH值可以抑制铁的释放,提高出水碱度可以降低水的腐蚀性[3]。

    (2) 投加缓蚀剂。国外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认为,在水源切换过程中,投加磷酸盐等缓蚀剂,可降低和控制水质的恶化。

    (3) 保证出厂水水质。在水源切换过程中,严格保证出厂水水质稳定性,保证余氯含量,有效控制水质的恶化。

    四、结论

    (1) 水源切换造成管网中浊度、pH值上升,色度、总铁含量明显增大,电导率、总溶解性固体、余氯下降,水质恶化发生“红水”现象,这都是因为切换水源(地表水)和原水源(地下水)水质不同造成的。新水源具有电导率高,硫酸根浓度高,氯离子浓度略高,水的腐蚀性较强。

    (2) 网管水中总铁浊度相关性较好,可知水源切换引起管网水质的恶化,浊度的升高,“红水”的发生主要是管网中铁的释放引起的。

    (3)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差异较大,并且与管网腐蚀机理并不相同,在进行水源切换时,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尽量不要掺混。

    (4) 根据以上结果提出针对切换水源过程管网水质恶化的一些建议,提高pH值、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及严格保证出厂水指标等可控制管网水质稳定性,减轻“红水”现象。
    2010-07-09 19:41:0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mengyan197206
    mengyan197206 板凳
    贵组7月15日下午发来的关于“新晃县自来水出混水之事该谁来管?”的传真已收悉。我们真诚的接受媒体批评,网友反映情况基本属实。借此,将我县几个月来“抗黄水”情况进行介绍,以获得谅解和支持。

      一、自来水变“黄”的基本情况

      新晃侗族自治县三面嵌入贵州,县城紧邻贵州省大龙开发区,自来水取水源为舞水河。由于贵州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位于舞水河上游,大龙开发区的发展速度很快。新晃县城取水点水质由2002年的二类水变为2005年的三类水。基于潜在的水质恶化问题,新晃县委、政府倾全县之力于2006年2月投资2400多万元在本县境内取水修建县城第二水厂。

      2008年元月冰雪灾害期间,县城第二水厂竣工投产向县城供水。确保了冰雪灾害期间,新晃县城成为为数不多的停水时间最短的县。为抗冰雪灾害、保障春节供水作了巨大贡献。

      4月份后,县城陆续出现水质变黄的问题,至4月20日,县城混水面达85%。处于管网末端的重灾区有5处:火车站接触网、农贸市场、山羊坪、龙溪口姚家院子、原教仪厂。自来水颜色依次为橙色、黄色、“汽油”色、“酱油”色,根本不能饮用。问题发生后,我公司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分析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并分别于4月10日、5月8日、6月10日在电视台发布通告,告知用户。同时于5月10日、6月3日邀请武汉中南市政设计院、长沙市省建筑设计院9名给排水专家来我县“汇诊”,解决“黄水”问题,并在新晃电视台全程播放了国家级给排水专家的讲话。

      二、自来水水质变黄的原因

      省内外9名专家到我县对自来水水源管网进行“汇诊”,一致得出三个结论:

      1.新晃县城第二水厂建设是正确的,水源是好的,二水厂设计科学,制水工艺先进,二氧化氯消毒方式正确,出厂水、末端水经市、县疾控中心几个月检测,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工商、质监部门抽样检测,水质合格。

      2. 新晃县城地形特殊,高低不平。第二水厂采用重力式供水。供水压力平均达0.5兆帕,高的达0.7兆帕,且历来对供水管网欠帐过多,有灰口铸铁管,有普通钢管,有铸铁管,有PE管不同的不同管材。几十年沉淀了大量的“锈垢”,供水压力超过第一水厂供水压力值,破坏压力形成的保护膜,致使多种管材的“锈垢”剥离,形成“黄水”,部分“浑水”检测中“铁”超标结果。

      3. 新晃县城第二水厂启用,第一水厂关停备用。改变了供水方向,部分管网“逆向”供水,“逆向”部分管网,“锈垢”阻力增加,冲刷“锈垢”的机会增多,该区域管网也会因冲刷“锈垢”而水质变黄。

      4、第二水厂启用后,由于使用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对铁锈有强氧化作用,导致供水过程中由第一水厂长期供水形成的保护膜受到破坏,管材内沉积的“锈垢”大量剥离,管内运行水含铁量严重超标,形成“黄水”。

      三、我公司采取的主要措施

      1.启动供水橙色预案,通过电视媒体公告专家结论和疾控中心检测报告,公开、透明处理自来水部分水质变“黄”问题。

      县人民政府接到自来水公司关于水质变“黄”的报告后,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启动了供水橙色预案,抽样做了“水源水、出厂水、末端水”水样的全分析,组织“环保、卫生、工商、质监、水务、自来水各个部门参与抗”黄“工作,几个月连续在电视上播放相关信息,自来水公司发放宣传单3000多份。由于及时、透明、公开,县城居民没因水黄而恐慌,大部分居民配合自来水公司解决“水黄”问题。

      2、采取“降压、冲洗、改造”办法,逐步恢复正常水质。一是降压,我们在县城主管上安装了5台减压阀,自动调节不同地形管网压力,形成新的保护膜。二是冲洗,在县城管网的主水管低洼处,开设7处排污口,定期清洗主水管,自来水公司实行领导,职工的办法,将冲洗区域管网责任人照片和联系号码挂到街道和小区,天天清洗,做到用户随喊随到。到了冲洗才走。加大冲洗力度措施。6月10日后正常水质已恢复到80%。三是改造,对“黄水”重灾区,我们采取两个办法改造。是单位产权的供水管网,实行单位出资改造,是居民分户改造用户,实行财政出资改造。已改造的农贸市场、教学仪器厂两片区,供水水质恢复正常。

      四、下步工作

      1.改造致水变黄严重管网。新晃县城管网改造历来欠帐过多。我们对重点区域实行重点改造,争取多方筹资办法。财政支持100万,企业投入50万,产权单位自筹50万,居民用户承担5万。计划投入165万元改造目前水质仍黄的2个区域和一条主管及配套设施,加快进度争取改造到位,从根本上解决水质变黄问题。

      2.继续实行定期冲洗重大水管责任制。我公司改造管网任务较重,短期内无法像武汉、深圳出现“黄水”后全部改造管网进行解决,我们只能采取定期冲洗的办法,缓解短缺资金改造县城管网的问题。
    2010-03-22 11:25: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1.89 万条内容 · 137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 本书为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丛书 2008最新版本[ 本帖最后由 ganqiang_1982 于 2009-10-30 09:21 编辑 ]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