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我看超级女声

我看超级女声

发布于:2005-06-09 13:15:09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超级女声第二届又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各个赛区纷纷打得火热,一向喜爱音乐的我不免也流连于各个论坛关注着一个一个热爱音乐的女孩子追求着自己的梦想。看着一个一个的名字被大家不停的讨论,我意识到,中国又一个造星运动成功了。
  人生在世无非为名为利,名这个东西一向是为人们所动的,怀抱梦想的年轻人,打着热爱的旗号,为之疯狂。
  几年前,中国大地上也有一次声势浩大的造星运动,那就是,大家尚未忘记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可以被名牌大学录取的吸引与第一届大赛中韩寒的成名,让这个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大地红得一塌糊涂。关注之人绝不亚于今天的超级女声。本来文学与艺术一样,都是个可以让人为之疯狂的东西。再加上名利的引诱,毫无疑问的成就了新概念的红火。
  然而后来随着萌芽销量的倍增与新概念声势的扩大,为了显示对文学热爱的单纯性,组委会取消了与名牌大学录取挂钩的这一奖励。于是,从第四届开始,新概念一落千丈。至今年为止,已经是第七届了,但风光早已不复当年了。一些新秀如郭敬明者虽然也是从新概念走出,但其走红却是另辟奇跷,新概念,这一曾经中国的造星运动,已经暗淡起来了。
  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既然造星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那么自然有人会接风而至。那就是超级女声的打造。
  新概念红了三年,捧出了一个韩寒,而超级女声今年是第二届,数倍于上届的报名人数似乎又一次见识了当年新概念的辉煌,上届的冠军安又琪在飞速出了一本专辑后就没多少动静,偶尔反串一把主持人倒是像模像样,一个东北人用一口南方腔来主持节目多少有点让人郁闷,不过其不经意的一唱倒是轰动全场。窃以为,安又琪是活在音乐中的女孩子,君不见其站在一边无话可说的傻呆样,实在是让人感慨不已。大陆的娱乐圈系统性不强,缺少一些相应的明星活动。像港台明星那样每日奔波做通告上节目的活动似乎少了很多,无怪于多年以来,大陆有宋祖英,有韩红,有那英,有孙楠,却没有twins,没有容祖儿。
  安又琪与张含韵可称得上是大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造星运动造出来的偶像歌手。然而其成星后的发展却似乎并不像想像的那样星光灿烂。张含韵应该是个很聪明的女孩子,十五岁的她,谈吐与台风都成熟的符合这个娱乐圈的要求。接广告,录歌,忙得不亦乐乎,酸酸甜甜的代言让我们在大街小巷都看到她尖尖的耳朵中间带点傻傻的笑。有人骂她,说怎么从来就没听说过她唱什么歌啊。诚然,的确有些人是一流的名气三流作品的,文坛上也一样,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沈从文,矛盾,巴金,也可能对他们的成名作倒背如流,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读过他们的作品呢?不要跟我抬扛,我说大多数人。但你不能否认这些人真的在文坛很有名气。当然,我并不是指这些人的作品是三流的,只是他们的名声与他们作品的普及程度太不成正比。娱乐界什么最重要?对观众的亲和力,要让他们熟悉你,知道你,不能忘记,这才是明星。
  其实安又琪是一个我比较喜欢的歌手。很有感觉,去年的超女为其积累下超高的人气,但是唱片公司却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张一眼看上去就是垃圾的唱片。也许一些口水歌会在一夜之间唱红大街小巷,但却唱不出品味,唱不出星气,流行乐坛上很多一首歌明星就是这样,一首歌唱几十年。但再也唱不红别的歌了。因为别人已经将其定位在口水歌歌手上,安又琪不幸陷入了这个地位,其后恐怕是很难再重新走出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大的飞跃吧,不过那需要非凡的努力跟智慧,祝这个追求梦想的女孩子好运。
  话题好像不由得就扯远了,长期以来,中国被应试教育所控制,只有上大学考研才是成才的正道,然而你不得不承认,做“星”亦是一种很大的成功,造星运动的成功起码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上除了考试上大学以外,还是有很多路可以走的,有人说,造星运动的成功者只是小部分,很多人是做了垫脚石的,事实上,任何有成功失败的竞技都是如此。站在金字塔顶尖的,永远都只是少数人,高考,体育,无一不是如此。既然这样又何必去指斥超级女声这个活动呢?
  成名成星,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追求,君不见无数俊男美女为些争得头破血流,然而造星运动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规范的体制与公正的判断。然而最困难的就是,文学跟艺术并不像考试成绩与体育计算一样有着一定的规则,无所谓什么比什么更好,它们的规则来自于伯乐的赏识,来自于人们的认可,来自于时间的推敲。这个原因使这两者只能通过一部分有经验的“过来人”来对她们进行决断。然而少数人毕竟众口难调,又缺乏一个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证明,所以争议就成了赛后的又一大看点。有意或是无意的中伤,使一部分人成为流言的牺牲品,另一部分存活下来的则亦是贬保不一,赞声骂声各一片。
  其实事情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严重,只不过是一些为了理想追求的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原谅的。用一份宽容去待人,用一份原谅去看世界。用一份欣赏去看待这些造星运动吧。中国需要多元化的

全部回复(2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byecar
    byecar 沙发

    问问你的儿子或是女儿啦。
    由此也说明大鼻子至少是35~40左右的前辈了。
    2005-07-18 20:17: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daojianwuying
    daojianwuying 板凳
    2005-07-18 18:58: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3 万条内容 · 18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600名人电话叫响“网络隐私权”

  6月2日,当一份囊括了中国当前600名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当红演艺明星——电话的帖子出现在某网站论坛,并在短短几天里成为轰动全国的事件时,笔者第一个联想到了冯小刚那风靡全国的电影:《手机》。 从电影开播算起,还不到两年的时间。但笔者惊讶地发现,今天600名人的遭遇,竟活脱脱一《手机》的预言版!    手机就是手雷,这真够黑色幽默的了。费墨这话说似轻松,但一语成谶,确实有撼天动地之功。就结局来说,严守一最后将《手机》丢进了熊熊的大火中付之一炬,干脆利落地与过去潇洒道一声 “Bye-bye”了事;但生活中600名人可就没演戏那么洒脱了。 丢与不丢,两难中产生的鸡肋心理,说到最后是一个关于利益的利弊权衡问题。丢?还是不丢?哈姆雷特说,这是一个问题!600名人碰上了这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事情,确实也够在心里挣扎、折腾上一阵子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