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声》专栏本期推荐原创作品
◆
◆
◆
作者 | 行素
自媒体人
本文来源于其微信公众号“米筑设计说”
◆
◆
◆
这两年人类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进步将我们推到了新的自动化时代的边缘。
现在的机器人和计算机不仅能在很多体力工作上比人类做到更好更廉价,而且它们也正越来越胜任需要认知能力的任务
,比如进行判断和决策、感知运动、甚至驾驶汽车。
自动化将会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不管你是建筑师还是园艺师,还是银行家、时尚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或是 CEO。
但自动化还需要多久才会成为工作领域的现实?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GI)今年年初发布了一份新报告《Automation, 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报告指出几乎每一种职业都有可能实现部分自动化,到2055年今天一半的生产活动可以被自动化生产所替代。
说到此处不禁让人想起之前网上流传的段子:
几位设计师和一位IT男的对话:
结构设计师说:“有了人工智能我们的设计工作要轻松多了,不管甲方如何改图,机器帮忙,我们终于可以好好睡觉了”。
设备工程师说:“是的,是的”。
建筑设计师说:“我设计完了方案,机器把他直接生成结构、设备图就可以了,你们都可以不需要了”。说完,眼睛看向天,瞧他那份得意,大家都想扁他。
IT男说话了:“我要设计一个机器,只要甲方对着它说出自己想要的建筑的要求,机器就马上自动为他设计多套方案供他选择,业主和机器沟通完成后,建筑方案就出来了,随后施工图自动生成图纸。设计师是甲方自己,不需要设计师了”。
设计师骂IT男,但似乎又觉得IT男有道理。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设计师持相反态度,认为设计师最重要的是“灵感”、“艺术”,这部分工作属于自动化永远也代替不了的部分。
针对设计领域与人工智能的未来关系,2017年4月27日,由“同济×特赞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撰写的《设计与人工智能报告》在阿里巴巴 UCAN 用户体验设计峰会上发布。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设计师、设计工作和设计相关行业的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报告负责人范凌博士(“同济x特赞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认为:“
设计的工作不追求确定性,反而是受益于不确定性的
。设计的人工智能并不以获得合适的答案为目的,而可以创造不确定,进而对设计师形成启发。人创造的瓶颈是人自身的经验、逻辑和方法,人工智能可否帮我们超越我们的经验或者逻辑或者方法,从而让人的创造进一步释放呢?
”。设计需要创造力和感情,恰好应该在智能时代扮演更重要的链接人工智能和人性的角色。因此,设计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远远要比工作取代关系深入和复杂。
这份报告中针对设计领域通过收集大量调查样本,得出现在
设计行业整体脑机比为1.55
。
▼
设计师在不同任务上的人脑和机器的复合比例
红色数字代表设计师在不同任务上的时间分配比例(%)
绿色数字代表不同任务可被智能化替代的可能性(%)
下同
其中建筑设计领域,整体脑机比为1.44,高级设计师脑机比为1.72,初级设计师脑机比为1.37。
根据此图可以看出,高级和初级设计师都花类似的时间收集素材和处理信息,并且占据30%左右的工作量,并且不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而变化很大。
同时,大多数设计师自认为工作中的“重复性体力劳动”占比很小,虽然平时建筑设计师老叫苦叫累,但是并不认为建筑设计是个体力活。
该报告根据麦肯锡的“未来工作自动化”模型,并以收集到的大量设计师问卷作为基础数据,经过6次迭代,估算出未来设计工作内容的可能分布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机器能够承担更多工作后,人类设计师需要更聚焦于管理、创意创造、沟通,这样才能持续保持竞争力。
在当下的设计师创意创造工作和脑机比关系模型中,随着创意创造工作占比的提升,脑机比也在迅速上升。
也就是说创意和创造将会成为设计师的最核心竞争力。
针对人工智能、自动化,设计师一定还会存在,只是工作内容会有很大改变,可能有些专业和工作是不存在了。或许以后设计师们再也不用自己熬夜画图,只要把自己的想法跟机器人连接就能让机器人绘制出来,或许以后结构专业不需要了但又衍生出一个新的职业,等等......
这不是一场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竞赛,而是一场机器人参与的竞赛。如果和机器人比赛,我们必输无疑。未来,你得薪水高低将取决于你能否和机器人默契配合。90%的同事将会是看不见的机器,而没有它们,你的大部分工作将无法完成。
与其担心机器抢饭碗,还不如与机器“一起干”。
征集内容:
设计项目经验总结,热议话题讨论,(设计、生活、工作)中的趣事片段,以转行、求职、裸辞、跳槽、考研等为主题个人经历分享,规范条文解析,注册政策以及相关问题讨论的专业内容。
专栏作者:
58位; 原创作品 : 150多篇
投稿QQ:
2355735304
作品评选:
定期组织优秀原创作品评选,颁发荣誉证书及土木纪念品。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2 万条内容 · 215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结构学习室】结构思考:从一根简支梁说开去《建筑结构的奥秘:力的传递与形式》中的插图 想要跨越一段距离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粗棒状的物体横置于两个支点之间。这种方法,我们的祖先在几万年前就已经知道了。在他们的原始生活中被风挂到的树木偶然横跨在小河上,被当作原木桥使用。 横架于支点之间的棒状物称为梁,梁是现代建筑以及桥梁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用于跨越的构件。本文试图从梁的角度,找寻跨越结构的一些共性。 一.从力的传递角度看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