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经验之谈】调试经验总结分享(持续更新中~)

【经验之谈】调试经验总结分享(持续更新中~)

发布于:2017-04-11 11:55:11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污水调试方法大概分为传统活性污泥法A-B法SBR法氧化沟法ANO法A2O法生物接触氧化法UASB法几类。小编总结了(水世界大神)网友的经验分享,会持续更新,如果有问题,欢迎随时跟帖咨询,大家相互讨论,希望大家不要灌水~


问题:二沉池污泥上浮是什么原因?该如何处理?
答案:(注意是“二沉池”)。


二沉池污泥上浮应分情况处理,一般来讲,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二沉池内有污泥沉积,沉积的污泥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污泥内或者污泥周边包含气体,污泥絮体密度下降,污泥开始上浮。一般来讲,污泥絮体的密度不仅与污泥本身的组成有关,也与污泥的形态有关,例如颗粒污泥要比絮状污泥的密度要大一些。通常来说,污泥密度要比水大一些才能沉降,但如果污泥内含有气体则密度很容易小于水体,从而造成污泥上浮。这种情况下的污泥颜色是发黑的(厌氧条件往往会导致污泥的颜色加深),喷水即可造成污泥下沉,这是因为喷水破坏了气—泥结构,分离了气和泥以后,污泥重新下沉。


第二,曝气池中的硝酸根离子进入二沉池。由于二沉池的底部设计的不合理或其他原因,局部形成厌氧条件。硝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分解成氮气。絮状污泥包裹着氮气随后上浮。此时污泥呈茶色,喷水即可造成污泥下沉,理由同上。


第三,由于放线菌或者其他细菌的过度生长造成的污泥上浮。放线菌是污泥形成絮状体的部分原因。放线菌形成的污泥上浮与上述两种最明显的不同是污泥成丝状,或者小米粒状。污泥可以流动,看起来比较薄,即使喷水也不能使污泥下沉。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它不是由于污泥包着气泡造成的污泥上浮,喷水时会造成污泥散开,然后又重新合聚恢复原状,和你用水喷浮在水面上的油的情况类似。

下面说说处理方法:
调试污水处理厂相当于医生开药方,医生一般开药方分两种,外敷和内服。污水处理厂也一样。


针对第一和第二种情况,可对污泥进行水喷淋,这是外敷。同时应该调查局部形成厌氧环境的条件是因为设计不规范?或者污泥抽取量不够?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如果是污泥量抽取不够,则增加剩余污泥的排放,使污泥在沉淀池的停留时间减少,如果是由于设计不规范造成的,最好进行部分改造。


最难处理的是第三种情况,一旦发现可能是放线菌造成污泥上浮,则首先应该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放线菌大量存在。


造成污泥上浮的放线菌中最主要的是种类是诺卡氏菌。

诺卡氏菌容易导致二沉池内形成浮渣,除此之外,诺卡氏菌还会导致曝气池内产生异常的泡沫。诺卡氏菌一般直径为一微米,长度为10到100微米以下,在100倍的显微镜下其长度大概为一毫米到一厘米之间。诺卡氏菌最重要的特点是有直角的分枝,放线菌形成的污泥膨胀或者气泡,用水一般来说是难以解决的。即使喷了水,气泡也不会消失。诺卡氏菌形成的泡沫一般为茶褐色,泡沫有粘性。


如果在反应池(注意是反应池)中形成的泡沫是白色的,而在二沉池进水口出现蓬松的浮渣(水面漂浮着像雪一样的物质),这时候引起泡沫和浮渣的是另外一种菌属,叫做念珠菌属。念珠菌属引起的问题会小得多。通过增加剩余污泥量来减少污泥回流量,同时增加曝气量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因此,整体来看,最难处理的是放线菌的影响。
要去除放线菌,首先要明白,放线菌在所有的菌群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在污水处理中,污水相当于是一种外环境,不同的细菌同时共存于这个环境中,哪个细菌最终成为优势种与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这就像一个社会最终成功的是哪一类人与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样,如果一个社会给某一类人提供了简单方便的上升通道,那么这类人就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成功,就会成在社会竞争中成为优势族群。在污水处理中,不同的微生物会随着污水处理的环境不同而成为不同的优势种群。


那么放线菌喜欢什么环境呢?放线菌属于一种绝对好氧和贫营养物质的细菌,也就是说放线菌对于氧气要求比较高,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比较低。如果一个污水处理的环境营养物质比较贫乏,而氧气特别充足,那么放线菌就会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的繁殖,最终形成污泥腐渣。


知道了上述原理之后,就应该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方法。针对氧气量过分充足,我们可以减少曝气量。针对可能的营养贫乏,F/M值太小,那么我们可以加大污水量或者是增加污泥的抽取量,减少污泥的回流量,这时候返回反应池的微生物数量下降,相对应的贫营养也变成了富营养。这时候其他的微生物会逐渐成为优势种群,放线菌的数量会下降,问题就容易解决得多。


活性污泥法——什么是污泥膨胀?


所谓“膨胀”,强调一个“胀”,污泥结构由密实变得松散是其最根本的特征,体积增大,上浮,沉降性下降,最终影响出水水质均是膨胀的后果。


污水运行和调试过程中,污泥膨胀是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发生率高,发生后调整时间长,最可怕的是调整方法有时起效,有时却毫无效果。基本上目前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有人说SBR工艺或者有前置生物选择的工艺可以避免污泥膨胀,那是一厢情愿的说法,只能说该方法减少了膨胀发生的几率,但没有一种工艺可以完全避免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中,最明显的指标是污泥沉降比(SV),最初发现的也是SV的增加(都说调试人员是一个量筒走天下,最初发现的当然是SV了)。


但更能准确地说明污泥膨胀的指标是污泥体积指数(SVI),这个指标几乎是为了说明污泥膨胀而设定的。与SV不同的是SVI考虑了MLSS,打个比方,SV就是一个物体的体积,MLSS是一个物体的质量,而一个污泥是否膨胀,不是取决于一个物体的体积,而是取决于其密度。SVI指标可以看作是体积除以质量,或者说是密度的倒数。SVI值过低(也就是说密度过高)则表明污泥粒径小、密实,无机成分含量高;若SVI值过高(也就是说密度过低),则表明污泥整体较轻、沉降性能不好,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污泥膨胀。


以下指标可以做一个参考:


SVI〈100        污泥的沉降性能好
100〈SVI〈200    污泥的沉降性能一般
SVI〉200           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


对于城镇污水而言, SVI值一般在50到150之间。


一般来说,活性污泥的SVI值在100左右时,其沉降性能最佳,当SVI值超过150时,预示着活性污泥即将或已经处于膨胀状态,若SVI达到300以上,则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得非常差,已发生膨胀。

污泥膨胀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比较好处理,另外一种则比较麻烦。比较好处理的叫做“非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有点类似于人吃多了变胖的情况,人类吃得过多且运动量过少的时候,最容易变胖,因为能量都转化成脂肪存储起来了,对于主要吸收有机物的菌胶团细菌来讲也是一样。由于某种原因(比如说水温下降,或有机质过高,或氮和磷缺乏等),菌胶团细菌吸附有机物以后来不及处理,便把有机物以多糖形式存储在细胞周围,这些物质具有亲水性,菌胶团吸附了大量的水以后变成了凝胶状,像果冻一样。氮和磷缺乏引起的污泥膨胀原理也类似,细菌自身的合成既需要碳元素也需要氮和磷元素。缺乏氮和磷,有机物自然不能转化成细菌,多余的碳元素以多糖类的形式,存储在了细菌周边。


另外一种处理起来非常困难的情况是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具体原因是什么几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或者说由于情况有很多种,没有人可以全面概括。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最终的结果都是丝状菌的大量繁殖,污泥处理能力变差,污泥结构变得松散,上浮,难于沉降。如何应对污泥膨胀,下一期会讲到。


如果发现丝状菌膨胀,该如何处理?


丝状菌,顾名思义是像丝一样的细菌,此中的丝即为丝状体。


丝状菌也有好多种,例如球衣菌,泉发菌属,发硫菌属等。

正常情况下,活性污泥的内部的细菌可分为两类,一为丝状菌,可看作活性污泥的骨架,其二为由多种细菌组成的菌胶团。所谓菌胶团就是由多种细菌组成的一个团类物质,兄弟们组团开黑,既可以防止被原生动物吃掉,同时对不良环境也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1.png

(菌胶团)


即使曝气池处于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活性污泥中最重要的两种物质——丝状菌和菌胶团细菌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当中。


当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处于平衡状态时,丝状菌作为污泥絮体的骨架,菌胶团细菌附着在其表面,形成结构紧密、沉降性良好的污泥絮体。这时候曝气池处理效果良好,污泥进入到二沉池后,沉降性能也非常好。


正因为发育得良好,所以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都在不断增长,污泥絮体在不断增长。随着絮体的尺寸增加到某一临界值后,污泥絮体的内部形成了不利于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这时候丝状菌伸展出来,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直至到某一阶段,污泥絮体开始解体,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得更差。破碎后的污泥又利于菌胶团的生长,菌胶团可以直接从溶液中吸取营养,随后又附着丝状菌之上,随后污泥絮体又开始增长。


这便是正常情况下活性污泥的运行状态。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污泥膨胀到底是哪一部分出现了问题呢,是谁破坏了平衡?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到底是菌胶团细菌生长变差了?丝状菌的生长变强了?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没有人能说得清。可能的猜测是因为环境变差了,丝状菌比菌胶团细菌更能适应差的环境,因此丝状菌大量的繁殖而菌胶团的数量减少了。这种观点意味着对于这个所谓的外部环境,丝状菌与核菌胶团是一种竞争关系(环境变差了,大家都难受,但是我还活着,你死了,我就可以完全享用所有的资源),可这只是一种假设。事实的情况是,丝状菌也分三十多种,不同的丝状菌所适应的环境不同。


正是由于我们并未完全了解清楚丝状菌,因此在面对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的时候,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经常会发现有时候某种方法非常起效,下一次污泥膨胀时满怀信心按上一次的办法去处理的时候,却毫无效果。


如果直至今天,我们还把用丝状菌膨胀只看成一种类型的突发情况,我们将永远不可能有效地解决丝状菌膨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丝状菌膨胀进行更细小的分类,是什么类型的丝状菌膨胀?这种类型的丝状菌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


一般来说,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球衣菌引起的污泥膨胀。尽管丝状菌有很多种,但并不是每一种丝状菌都可能引发污泥膨胀。常见的可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的一种叫做球衣菌。


球衣菌属在丝状菌集体中显得很特别,因为大部分的丝状菌都属于贫营养细菌(也就是说,在有机质降低的情况下,这类丝状菌可能会膨胀),而球衣菌却容易在富营养环境当中大量增殖。有机质含量高是其增殖的一个必要条件,另外一个必要条件是曝气池的氧含量低。两种条件具备以后很容易导致球衣菌成为优势种群,进而引发污泥膨胀。


针对球衣菌引起的污泥膨胀,处理方法一般是减少剩余污泥的抽取量,从而增加曝气池的MLSS,与此同时增加曝气池的鼓风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增加了曝气池的MLSS,也就意味着曝气池内的F/M值降低了,降低了曝气池内营养物质的含量,曝气池中由富营养环境变成了中营养或者贫营养环境。增加曝气池鼓风量,则意味着曝气池内的氧含量增高了。两者结合,破坏了球衣菌生长最适宜的环境。


第二种,由进水中含有的硫离子浓度较高引发的污泥膨胀,这种情况又可以分为两种:其一,主要是以021N型丝状菌的大量增殖引起的污泥膨胀。其二,发硫菌的大量增殖引起的污泥膨胀,这两种细菌往往难以区分。但由于需要采取的措施不同,因此区分二者也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2.png

(021N型丝状菌)


3.png

(发硫菌)


从食源上说两种细菌的共同点是两者都以硫离子为食。不同点是021N型丝状菌同时还以低级的有机物为食,而发硫菌则只以为硫离子为食。从形态学上来看,在显微镜下021N型丝状菌要比发硫菌显得更为柔软。在显微镜下的观察辨别需要非常仔细才行,一般来说通常需要放大400倍才足以区分21号细菌和发硫菌。


针对发硫菌和021N型丝状菌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于021N型丝状菌由于其属于好氧菌,食物又为低级的有机酸,自然我们会想到降低低级有机酸的含量来抑制021N型丝状菌的繁殖。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其它细菌把有机酸消耗掉。在好氧池前面设置厌氧池,既可以利用厌氧菌消耗掉低级有机酸,同时由于环境为厌氧环境,021N型丝状菌不能有效的繁殖。等污水进入好氧池后,低级有机酸已经被消耗殆尽,021N型丝状菌由于缺乏营养同样不能繁殖。这样通过分离021N型丝状菌大量繁殖的两个必要条件,我们可以抑制021N型丝状菌的膨胀。


控制发硫菌污泥膨胀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二沉池出水,或者用消毒后的出水来稀释来水的方法进行。由于二沉池出水以及消毒后的出水氧含量比较高,会把来水中的硫离子氧化成为硫酸根或者亚硫酸根离子,相当于破坏了发硫菌的食物来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抑制发硫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第三种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为除上述两种情况以外的其他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如果发现丝状菌既不是球衣菌,也不是021N型丝状菌的时候,我们可以归之为一般的丝状菌污泥膨胀。这类丝状菌属于贫营养细菌,增加有机质的含量有利于抑制这类丝状菌的增殖。因此需要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抽取剩余污泥的量,降低曝气池中的MLSS,通过增加F/M值来抑制这类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4.png

(丝状菌)


5.png

(球衣菌)


总之,区分不同的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是最重要的一步。针对不同的丝状菌,需采取不同方法,不能一概而论。


非丝状菌膨胀若是营养物质一起的确实好说点,若是毒性物质引起的非粘性膨胀可就玩完喽。丝状菌SVI值大小确定污泥膨胀时,污泥浓度也要考虑,重点是一些污泥浓度较高的生化池。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全部回复(3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wwlai123
    wwlai123 沙发
    顶一下!!!!!!!
    2017-05-25 16:11: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有心加用心
    路过,就过来学习学习!
    2017-05-24 10:51: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2.3 万条内容 · 144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除尘脱硫现场问题

班长你好,我刚做一个3t的燃煤锅炉的除尘脱硫,,施工现场安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么可以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谢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