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国外设计经验】荷兰结构海龟分享国内vs国外设计院大不同

【国外设计经验】荷兰结构海龟分享国内vs国外设计院大不同

发布于:2016-12-07 17:14:07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鄙人研究生阶段就读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结构工程专业,恰逢临近毕业准备回国就业,而平时一直跟国内外的硕博同行有所交流与接触,所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大概谈谈。因为我自身的海外经历局限于荷兰,可能与其他国家地区有所不同。因此下文所指的国外主要代表欧洲大陆的情况,英国美国不在其列,但是应该有相似之处。抛砖引玉,望知友补充。

首先,答主在问题评论下提到"国内都比较浪费时间“和”国外读留下可能性又不大“,我个人觉得这个是非常讲究个体情况的结论,不能一概而论。国内大学三六九等,国外亦然,因此在不同的学校的体验是非常不同的。下面我将就 专业设置与培养计划, 学术氛围与环境,就业与职业发展,这三方面谈谈国内外的差异与利弊。主要针对硕士,PHD方面只谈谈自己从好友处得到的信息。

专业设置与培养计划方面

徐腾飞老师在另一篇桥梁与结构工程的联系是什么?问题下已经提到了,我国的土木专业划分是分为了工民建,桥梁与道路,岩土隧道大概这三个方向的。而国外的土木首先是有一个大土木的概念,因此像水管理和水工结构也是划分在土木下面的,这个对结构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接下来会讲到这点。而按照中国的小土木定义,可以归类为土木工程类的一般有为结构工程(structural engineering) 和岩土工程(geo-enginnering).

因此,虽然国内是把工民建和桥梁分开算为两个专业的,而在国外这个统一划分到了结构工程下面。而我们学校结构工程这个大方向下,也没有划分为建筑结构与桥梁结构,而是分为了钢结构与木结构(steel and timber structure), 混凝土结构(concrete structure) 和 结构力学(structural mechanics)等细分方向。而不同的细分方向主要体现在专业课(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上的不同,而还有很多公共课程(结构动力学,杆系结构分析)是一起上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 国外比较强调对于结构这个大概念的理解,以及解决通用问题的能力,因此像我学钢结构的毕业以后也可以去做offshore那块,因为基于钢结构的一些拉压问题,稳定问题,疲劳验算其实是通用的。而国内至少在本科这块, 强调不同结构形式的差异,对同一结构形式的研究可能更加细化深入一点。

而在培养计划上,荷兰这边的硕士教育一方面作为博士研究的预备,强调一定程度的自主科研能力,更多的侧重于理论与实际结合,强调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学校土木是2年修满120个学分(相当于国内80个学分),其中课程(包括上课,课程设计)60学分,实习加上小论文20个学分,毕业论文40学分。一般情况下是一年的时间修完理论课程与实习之类的,一年时间用来做毕业论文。而理论课程的学习是直接与实际应用挂钩的,譬如钢结构设计等课程是结合欧洲规范并按 ESDEP (The European Steel Design Education Programme)的统一标准来讲的。计算能力并不强调,但比较强调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规范的调用能力。因为荷兰的junior engineer一般是做结构分析计算的,基本不从事画图工作,所以画图的能力也不被强调。 总之培养上比较侧重结构分析能力,对于各类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据我所知,欧洲硕士基本没有采用国内的导师制度,因此不存在帮导师干活的问题,但是第二年做毕设的时候需要自己联系由学校老师以及毕设公司负责人组成的4到5人的答辩委员会。

同时需要强调是,欧洲这边一年是4个小学期,每个学期6到7周的课程学习,1周的考试准备,2周的考试周,我们专业挂科率一般在40%到60%之间。大部分课程有两次考试机会(本学期期末和下学期期末),同时课程每年都是可以选,对于一个2年修满学分毕业的人,虽然考试难度相对较大容易挂科,但是基本上也有4次考试机会。同时考试形式比较多样,一般有笔试,口试,小组作业,各类报告和presentation.,穿插平时还有不同类别的作业,总之学习强度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就这个方面而言,欧洲硕士这边的 优点是学习强度大,侧重解决通用结构问题的能力,侧重工作中处理实际工程问题,写报告和作报告的能力以及团队沟通协作能力,而缺点是缺乏对不同结构形式(建筑,桥梁)的深入学习,缺乏实验室经验,同时主要侧重的是当地的规范和情况,因此在回国就业上会面临一定的问题。

----------------------------------------------------------9.11晚餐时间更新-----------------------------------------------

学术氛围与环境


学术氛围和环境其实是一个相对抽象而主观的概念。我就大概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从各类朋友处得到的信息。就我个人的理解所谓的氛围与环境,可以理解为 由周围同学的素质,以及老师的学术水平尤其是授课水平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还有学校整体配备的硬件设施构成。


我本科就读于某土木为非重点专业的985,而研究生在TUD。就同学这块我个人感觉是目前同学的整体素质,包括学术能力,个人修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等的平均水平,是要高于本科同学的平均水平的。尤其是在国外碰到的学霸的数量是高于国内的。我想这可能取决于首先我本科土木为非强势专业,所以导致很多同学如我一样当年是调剂到土木的,因此对土木既谈不上热爱也谈不上是就业上的第一选择,而研究生这块大家经过了再选择,无形中就筛选出了一批愿意在本行业继续做的人,同时TUD比较奇葩的一点是除了卡GPA和语言(虽然标准并不高),在筛选申请的时候,是只招收国内211大学的毕业生(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个情况),虽然这对很多非211学校的牛人不公(估计他们也懒得来TUD倒是),但是还是不得不说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但是就横向比较而言,我自己的观点是土木国内外, 以土木为强势学科的学校的同学素质应该差别不大。甚至个人觉得清华同济在读硕士的整体水平,是高于大多数海外土木硕士的。从几位在同济读书的朋友反馈在看,他们的学习强度,竞争压力一样的非常大。同时必须得指出的是,中国的土木行业是一个比较强调人脉积累的行业,因此同济清华硕士的校友优势,我觉得是任何海外土木硕士都无法比拟的(注意是硕士,PHD另当别论)。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有熟悉同济清华的朋友补充。

而就师资力量而言,国外确实相对有数量较多的国际上知名的学者,搞不好给你上课或者带你毕业科研的某个老头子就是行业的大牛,然而教授的学术水平与其授课水平未见得是直接挂钩的。至少对于TUD,并没有觉得老师的授课水平有多高,甚至有部分大牛给我感觉明显是在混课。而对待学生的认真程度上,差别也比较大,有特别认真负责,一字一句改论文的,也有马马虎虎比较敷衍的。因此教师这块,至少TUD没有给我感觉是有多大的优势。这里也是给期待出国就能获得精彩的课堂体验和师生互动体验的泼了点冷水。 因此师资力量就硕士教育我认为国内外同等级别学校基本没有太大差别,不要过分美化国外的师资教育质量。

但是平心而论, 国外的博士教育质量,我觉得国内哪怕是清华同济比起来,应该还是存在差距的。一方面科研资金在国外比较绰绰有余,相应的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也配备得比较完善,另一方面国外学者间的交流相对频繁,尤其是欧美学者间的,PHD作为科研从业人员,处于这种比较前沿的氛围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就行业发展速度而言,欧美国家基本过了大兴土木的年代了,有些工程也就是小打小闹,跟国内动不动就上百上千亿投资的大项目是完全比不了的。而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生产需求推动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目前举国都追求高层超高层大跨结构,这些“超”“大“对行业前沿科技的发展,无疑是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的。至少我个人觉得中国的高层抗风抗振这一块的研究水平已经超过了荷兰了,当然荷兰一没有什么地震二不追求高层,自然也就没有相关研究的必要。国内目前主要的研究议题我不大清楚,但是我们专业几个教授基本就是在做高强度钢,新型材料,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以及疲劳之类的,追求的是结构优化和加固,高层大跨之类的基本是空白。所以我觉得 土木领域国外的硬件设施和科研能力领先国内,但是发展速度应该没有国内快。


总之,就这学术氛围环境而言,我觉得硕士这边国内外不分伯仲,甚至清华同济的整体实力优于国外很多学校,但是博士这块能够出国读,还是会更好一点。

-----------------------------------------------------9,12晚餐时间更新----------------------------------------------------

就业与职业发展

忙了一天,晚饭时间把最后一部分写完。就业与职业发展,我想应该是题主主要想了解的,这也是很多土木学子真正关心的问题。而于此同时,也这是在不同论坛包括知乎这种地方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非常的不同,可能适合A的职业规划对B而言却非常不适用。所以这部分我将分为,国内就业和海外两个部分来谈谈土木专业出国的利弊。

根据我自己找工作的经验,就是 土木欧美硕士对于回国进入设计院这类的单位实际上是没有太大帮助的,甚至在有些时候还会做负功


首先要明确的一个大环境是,不管是不是土木专业的,包括整个工程领域,单纯的一个海外硕士学历已经不是一个很大的加分点了。中国的海归越来越多,而很多HR自身也是有着留学背景的,因此整体的趋势是越来越看实际的能力,而所谓的学历,哪怕再耀眼很多情况下也仅仅只是获得面试机会一个敲门砖而已。

而回归到土木行业,情况会更加特殊一点。首先,土木领域国内的龙头企业主要还是国企,而国企在用人上会相对僵化并保守一点。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大型的设计院对土木的海归基本是没有什么概念的,有一半是好奇,但更多的是由于未知而导致的不信任。因此他们在用人上,会更加趋向于使用国内土木名校的毕业生。这也是我最近在找工作的一点体会。再者,很多设计院,招聘采用的是应届毕业生提前实习的手法。譬如14年夏天入职的员工,他们会提前一年或者半年录一些应届的实习生,然后根据实习表现和面试等来决定是否录用。极端一点的情况是只在实习生里面招聘。这就导致有意回归就业的硕士在找工作上,会面临很多麻烦。譬如时间上没法协调,或者沟通不方便(我自己就打过很多次skype电话)。

其次,土木行业另一大特殊性是由于国内外土木发展的大环境导致的。中国有中国的一套规范,而欧洲用的基本上是eurocodes.纵使基础理论知识差不多,但是规范的转换会有一个需要适应的过程。再者,如我前文谈到的,欧洲的土木硕士教育非常强调的是结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画图能力并不强调,因为他们的结构咨询公司的画图工作一般是交给类似于职高的毕业生做的。而中国的设计院刚进去的新人主要还是画图狗。所以也是会有些许不适应。(不过听国内的朋友说,他们接受画图的训练也比较少,主要还是看个人自学什么的).

而在国外的就业,我只知道荷兰建筑结构和道路桥梁这块,从08年以后,外国学生基本很难找到工作。我认识的学长学姐,其中很多比较优秀的,基本都转到offshore那边做钻井平台结构设计之类的去了。 因此可以对于一个志在做建筑桥梁结构的国内土木出身的学生而言,国外的工作机会会相对少一点。当然这是针对大环境,不是针对个体情况。同时,我相信很多出国读书的朋友,都是想在国外积累一两年经验再回去发展的,那种实打实一开始就打算移民的我很少见。因此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如果回国工作还是想考结构岩土之类的证,要从事建筑桥梁结构设计的人,在海外转行做offshore等临近的专业,对于回国就业的帮助其实是不大的。这是我一个在国外工作了三年的学子给我说的原话。毕竟中国讲究的是小土木,设计院一开始做的事又非常的细化,所以没有相关的行业经验而只是空有一个海外的背景,无论是个人职业发展,还是针对公司录用你时候的考量,帮助都不会太大。当然这是我觉得针对土木的情况,换个行业,譬如做产品设计,或者IT金融类,我觉得国外几年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情况下是加分的。一来国内外行业模式差别不大,以后回国就业衔接度很高,而国外起步工资是高很多的,二来这些领域国外的发展还是领先中国很多的,几年的前沿经验对于自身职业成长非常有帮助。

另外我在题主的回复看到他提到“国外读书留下的可能性不大,最终还是要回国工作的”的话,我想这也反映了很多想出国读书的同学以及周围评判他们的人的一个心理状态即 出去读书,留在当地即是成功的一种体现,而如果读完回国或者最终要回家发展,是因为没法留,是一种失败的体现。
其实当年出来读书前,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是在随着年龄增加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不是应该这么简单的用留不留什么来判断留学价值的。所以现在有时候碰到不明白情况的亲戚朋友说留下来多好呀回来是不是找不到工作啊之类的,我一般都是笑笑不做太多解释。这个话题展开来讲比较宏大,可能又扯到知乎一度很火的什么移民不移民之类的问题了,但是这里还是多言几句简单谈谈自己看法:

我觉得,出国读书,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应该以 学习知识和增长眼界,锻炼独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为第一要务,至于读完以后留不留这种东西,可以大概规划一下,但是最好不要以此作为自己的首要参照标准。除非是真的觉得在中国完全活不下去了,打定主意出去就是要移民(在我看来真正发生这种情况的极端少),一般情况下,对于读书后的去留有个大概规划即可,至少在出去前不要拘泥太多。我出国前就拿工作移民问题问过几位学长,他们告诉我的也是类似的答案,2年过去了,我也慢慢明白他们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人其实是环境的产物,而人的思维也是会受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而出国就是一个周围环境的大变动,所以很多想法真的是会变的。我忘了在知乎一个什么问题下,看到有人说 出国留学,是一个以平等的姿态去另一个地方学习,所以留也好,回也好,对于强者而言,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所以他们在觉得该留的时候会义无反顾,也或许会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回去,这些是不分优劣的。作为一个在海外生活了两年也接触过不少优秀前辈的人,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最后回到本题来,排除了出国是以留为参照标准这个条件后,我觉得作为一名土木从业者,从综合能力发展来讲,出去读书一两年,是比在国内读个 普通学校的土木要好的,但是如果有机会进入国内的一流土木院校,而自身又明确规划了以后国内的入职考证的事情,那我觉得应该首先选择同济清华这样的学校。毕竟这类大学出国交流的机会也很多,硕士或者本科期间,利用交流的机会,出去看个半年自身体会一下再做决定也是不会错的。其实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不会选择在TUD读硕士,而是会选择尽量去国内的一流土木名校,学习期间来TUD交流个小半年即可。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后悔什么的,毕竟TUD真的是个非常不错的学校,自己各方面也成长了不少。只是选择在国内读土木会更加符合我目前的职业规划,也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作者:马也(转载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回复(3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ozinger
    ozinger 沙发
    谢谢楼主仔细分享所知经验
    2019-01-18 18:18: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ebhuang
    ebhuang 板凳
    这个社会是抄房,抄地的天下。 我目睹有些人考研究生然后在上海搞技术,最后在不知不觉中绝种灭根了。买不起房而成不了家,或做上门女婿而小孩跟别人姓。这就是现实。
    2016-12-28 16:33:2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4 万条内容 · 206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新手求助!!柱子配筋中的箍筋问题

新手想请教各位前辈,柱子的箍筋配筋什么情况下是要加密,什么情况下不要加密,还有配箍筋的大小是不是看右下角的G,拜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