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远洋设计原创】与建筑大师的碰撞,远洋的“玖处”与日本的“美秀”

【远洋设计原创】与建筑大师的碰撞,远洋的“玖处”与日本的“美秀”

发布于:2016-12-01 16:57:01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关于“玖处”

八大处位于石景山区北部,自清代起便为佛缘重地,香火缭绕,背靠西山,三山环绕,为京城的风水宝地。远洋天著春秋售楼处紧邻八大处公园、法海寺森林公园,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刘娘府地块的皇家故事世代流传,给予此处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

因此,售楼处取名“玖处”,意将佛寺的禅意、人生的感悟、文化的渊源融于此处,远离城市喧嚣,静享历史文脉。

遇见贝聿铭

他是世界著名的华裔美国建筑师,他是美国设计科学院和国家艺术委员会成员,他还是1983年普里茨克建筑艺术奖获得者,他就是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Ieoh Ming Pei)。

贝聿铭,1917年生于中国广东,20世纪三十年代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代表作有达拉斯市政厅、波士顿汉考克大厦、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巴黎卢浮宫新馆扩建、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和日本美秀美术馆等。

一、东方经典—日本美秀

贝聿铭大师与生俱来的东方文化背景使其对传统文化有着浓郁的感情。作为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他在讲究功能主义的同时,能够将现代设计与东方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神进行有机地结合,并不局限于表面的历史元素的堆砌和迭加,而是真正地将东方文化的精粹内化在自己的建筑作品中。这其中,日本美秀美术馆是贝聿铭探索东方建筑传统继承途径成功的尝试。

△日本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特别之处在于,这一设计清楚体现了贝聿铭的设计观:建造一座地上的天堂。大师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

如同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

二、初见“玖处”

与“桃花源”中的美秀美术馆相似,远洋天著春秋所在的八大处是北京最古老的禅林胜境,也是西山的风水源头,最早的正国寺建于唐代,爬八大处的话就可以从山脊山涧看到这个位置。不夸张的说她是北京唯一的文脉别墅,是西山别墅区前后10年最具代表性的高端项目。

从风水上看,其依山傍水,恰好暗合山之南、水之北,山水俱阳的条件。为了表达出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加之其背靠京西古刹八大处,天著秋春秋的会所园林示范区取名“玖处”,而这个吸取了东方建筑大师神髓、以名胜的标准来打造的示范区“玖处”,甚至被许多路人误以为是西山新的景区。所谓一见西山误终生 一入玖处忘凡尘。

△京西八大处回望北京城

△天著春秋会所——“玖处”

走进“玖处”,可以看到一道类似苏州园林式的拱门,穿行而过,别有洞天。中央水池给人以流动的沉静感,两侧木质廊道又给人以历史凝重感。穿过走道,即可进入营销中心大厅,墙上布满了《心经》、《金刚经》等文字摘录的大厅正中,是一个涵盖西山的全景沙盘,在空气中弥漫着线香味道,让整个人的心静下来。

经过沙盘继续往前,穿过月洞门后又是一条木质廊道,廊道左侧分布着几个小型会客厅,正前方是一个开阔的会客茶室,这里是后院建筑的核心。目光穿过会客厅的落地玻璃,可以看见天著春秋“留园”内的蝠池,池水清澈,微波荡起,在此与客会谈似乎无关交易,只关风月。

△“玖处”总图与流线

△会客室

△中心水池和木廊

三、管窥“玖处”和美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不论是从平面、建筑还是产品等各个领域来看,“玖处”和贝聿铭大师设计的日本美秀都是传承东方文化的优秀设计作品。通过仔细品味和欣赏,就能感受他们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尚气息,窥探到对东方传统文化的传承。

△“玖处”平面图(左) 美秀平面图(右)
1.传统语境
1.1 桃花源记

与贝聿铭先生的初衷不谋而合,京西八大处的“玖处”与美秀均置身于群山的包围之中,这不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桃花乡如出一辙吗?远离尘嚣,“玖处”与美秀在绿油油的山岳中若隐若现。

△“桃花源”中的美秀

△“桃花源”中的“玖处”

1.2 崇尚自然、天人合一

“玖处”与美秀均有意识地在设计中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建筑物耸立于自然中,同时亦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有相通之处。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人类是天地万物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因此,人类设计的建筑物不应该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应该是与自然完美结合、相互交融、浑然天成的。

1.3 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贝聿铭先生说:“日本传统的建筑师善于将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及景色融为一体。因此,我十分尊重日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及传统。”日本传统的设计思想与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是同宗同源的,中国江南的苏州园林将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和美学标准演绎得淋漓尽致。

贝聿铭先生设计美秀博物馆时,在营造意境、经营位置、和处理手法上与苏州园林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自然、不做作的审美标准。从不强求轴线对称、规整,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形式美,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之境,而这在“玖处”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1.4 “禅”之意境

我认为“玖处”和美秀艺术馆均有“禅”之意境。有山,有水,其中雾气萦绕,此情此景仿若中国画之意境。每一天,太阳在云海中出现,在浓雾中,群山变得若隐若现。而山之守护神,隐居于山岳之中。

尽管他们都处在群山环绕之中,整个建筑低调、质朴、纯粹、空灵、静寂,如果想去参观,还得长途跋涉,才能一览庐山真面目,但是有心去观赏“玖处”和美秀艺术馆的游客会非常享受这个“追寻艰辛”的过程。

△“玖处”禅意

△美秀禅意

2.现代表达
美秀艺术馆绝大部分是由玻璃幕墙构成,室内开放的空间,给人以明亮的感受。入口大门的圆形玻璃窗显现出自然及建筑物的亲和力。从入口大堂正面以借景方式眺望,开放的信乐大自然充满动力地展开,空间感及开放感在四周山脉的景色影响下变得更广。一进入室内,便可领会到因美术馆室内环境而产生的戏剧性变化。

阳光从屋顶装有现代设计的百叶窗板的天窗中进入宽敞的接待处,照亮了蜂蜜色的石灰石墙,带来一种温暖、柔和、亲切的光芒。由于天然变化的阳光照射,给整个建筑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室内室外浑然一体,纯粹、通透,于美术馆内,完全没有处身室内的感觉。

“玖处”则采用进口的高档米黄石材全铺立面,配以源自中国皇室传统的纹饰,而屋顶则将与太和殿同等规格的重檐歇山顶进行演绎,既延续传统文脉,勾勒出雅致而具有礼序的天际线,又增加了室内采光,提高了空间的舒适度。

△“玖处”的新中式屋顶与石材立面

尽管承继了传统的文化思想,但却采用了极其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构筑方法。美秀美术馆和“玖处”的天顶是金属框架为主要的结构元素,是圆柱形的金属钢铸首尾相接,组合成各种几何图形。

由于天然光线会随着一日不同时间,一年不同季节而变化,因此会产生光与影不断变化的几何图案。此外,日本美秀的细部设计和材料运用非常准确,如建筑室内空间的玻璃屋顶及钢结构和墙体、灯具的设计、室外空间的钢桥和隧道、植物配置等等,都体现了极高的工艺和科技水平。

△美秀金属框架屋顶

△美秀金属框架屋顶

结语:
通过对“玖处”和美秀美术馆所演绎出的传统空间理念的分析,可以探究其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敏锐地把握建筑所在的场所精神及对东方传统文化的不懈追求。在这里,现代的技术手段,抽象的空间造型都统一于东方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从而激发了人内心深处的感动。

如印度建筑师柯里亚所说,从东方文化中发现神秘而美丽的东西用现代的技术表达出来。庸俗的建筑之所以庸俗,是因为它与人的内心毫不相干。相信通过在方法论层次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入挖掘,必将有利于我们创作出更兼有传统文化神韵的现代作品来。

“玖处”和美秀满山遍植苍松与香枫,散布着多处人文古迹。东方古代文人山水画高古幽远的意境,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诠释。这是一个人类永恒的梦境。

西方人叫:伊甸园。
东方人称:桃花源。
哲学家说是乌托邦!

更多作品:

远洋设计汇,关注获取更多优秀文章
本文为远洋设计汇的原创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咨询。相关资料和图片部分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回复(10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xueleier
    xueleier 沙发

    太漂亮了

    2018-03-07 15:23: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孟浩然6688
    孟浩然6688 板凳

    谢谢楼主的分享

    2018-03-04 10:55: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5 万条内容 · 4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下一个公共空间将在室内 建筑师们准备好了吗?

这篇文章由Snøhetta斯诺赫塔的合伙创始人Kjetil Trædal Thorsen执笔,首发于大都会杂志,标题为“Opinion: The Next Great Public Spaces Will Be Indoors”。 或许大众眼里的公共空间普遍都是室外空间,而火车站是唯一的例外。不论是在美国还是欧洲,随着对安全性与日俱增的需求,尽管我们越来越注重室外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仿佛所有的室内空间却还是都被私有化了。但对于我们城市未来的多层系统,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让人们能够抵达和使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