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师收入低,原因有4个: 1.供求关系失衡 2.专业议价能力弱 3.子行业吸金能力弱 4.收费标准和内部分配机制 没有大数据,也没有查什么资料,纯粹从个人主观感受上一个一个的说。 1.供求关系失衡 学结构,学房建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 毕业那年进设计院的时候,身边都是名校的结构研究生,本科生。可是工作起来的时候,发现,坐在我们对面那群建筑师,大部分是一般本科,而且都是你没听过的学校,有一点很要命的是,他们的工资,比,你,高。 为啥不招同济,清华的建筑呢,很明显,招不到。 为啥不招建筑研究生呢,很明显,没人来。 为啥结构就要研究生呢?还一个一个都是名校毕业的? 只有两个原因, 1.好招,随便搞个校招,一投简历发现全是研究生,这叫好招 2.便宜,我们那个院,研究生的起薪是月薪1000,比本科生多100块,那我干嘛不多花100找个研究生? 这说明什么呢?我觉得说明结构毕业生过剩了。 很多人因为设计院要招研究生才读了研,反过来,其实设计院也是因为有太多的人读了研,所以他们才招研究生,水涨船高,恶性循环而已。 比我们大一轮的结构工程师,我认识的,大部分都是不错的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工作十几二十年了,在各个单位担任专负,副所长,所长,他们并没有因为没读研,就搞不定现在所谓的那些高难度的设计,学习嘛,本来就是伴随终身的事情,一边干一边学呗。 如果中国一年研究生毕业的结构工程师不超过100个,那大大小小的设计院招不招本科生呢? 既然人多,供过于求,那价格便宜点,也没什么不合情理吧? 2.专业议价能力弱 楼主提到了一个概念,叫责任大,是不是责任大收入就应该高呢? 好像是这个道理,但仔细想想,责任重大是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议价能力的。 设计行业里面,议价能力最强的是哪个专业呢?建筑的方案议价能力最强 因为你要设计的房子更好看,更艺术,更牛B,曲线多得一逼,那你得多给设计费。 相对应的,如果国家说房子歪了,斜了,倒了,结构工程师不用负刑事责任(就像建筑师即使设计的房子像坨屎也不用抓去枪毙一样),那么责任重大就可以变现了,你想住更安全的房子?你想你的别墅“保质期”从20年变成50年?OK,没问题啊,那你得多给设计费。 可是国家从利国利民的角度,要求设计基准期就是50年,提前出事了的要坐牢,终身责任制等等等等,这其实就抬高了行业的平均水平,结构工程师就变相丧失了议价的能力。这就像淘宝现在基本上都包邮了,从卖家来说,损失了一部分利益,但行业平均水平就是这样的,没有办法,除非你卖的东西别人没有,不然你没有议价的能力。 结构的第一责任是安全,但是第一责任没有议价能力,所以,退一步,第二责任是经济,这就是现在结构专业唯一能有点议价能力的地方。 想要设计的结构更经济吗?多给我们一些设计费吧! 但是问题又来了,公建我不说了,我说说我比较熟悉的住宅吧。正常的住宅小区,户型基本上都翻不出什么花来,房间基本就是这样布置的,对应的结构也就大同小异,含钢量大家都差不太多,正规点的开发商跟设计院签合同的时候定好含钢量,做一两次优化就不得了了,弱点的开发商,可能都直接无视含钢量,反正也多不了多少。还有绿城这种有情怀的,还可以牺牲含钢量,你怎么遭得住?基础和地下室设计得好倒是可以省一些钱,但是节约的这些钱,放到宏观整体层面上看,跟时间成本,其他财务成本一比,可能份额就会比较小。 所以结构专业第二个议价能力很弱,你能通过经济性的设计得到甲方的表扬,锦旗,至于钱嘛?呵呵 3.子行业吸金能力弱 现在正是互联网,IT红火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初创公司,没拿到个几百上千万的风险投资,你可能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 泡沫肯定有,但人家愿意投钱啊。 产品还没出来?没关系,钱先给你拿去花着,我们看好你的未来。 兜里揣了这么多钱,我不花大价钱请几个好的工程师来开发产品,我对得起投资人吗? 相对应的,设计院你去跟甲方说,设计费先付我一半,图我慢慢画,甲方说,门在那边,你特么给我滚。 设计院,就是一个生产施工图的单位,你的产品就是这样,生产了几十年了,谁都明白,图画得再好,你这个设计院的发展也是可以预见的,就这样了吧,不可能一夜爆红,一夜暴富,不可能半年市场占有率就70%,倒是行情不好有可能过半年就倒闭。你拿什么去吸热钱?没热钱员工收入怎么能比呢。 律师行业我不懂,不回答。 4.收费标准和内部分配机制 设计院收设计费我记得是有个收费标准的,2010年前后执行的收费标准大概是90年代制定的(我可能记错了,欢迎指正),不知道现在改了没有,想必就算改了也没什么用,这么多设计院要生存,价格战在所难免。 所以,90年代搞设计的前辈们可能是爽了,工资高,但是这么多年了,设计费基本就没怎么涨过。因为国家出台的收费标准没变过,虽然跟不上现在形势了,仍然一直在用,加上设计院越来越多,总的收入不够看是迟早的事情。 总的收入本来少,收进来还得建筑、结构、设备按比例分,这个比例好像也是有规定的,如果我没记错,大概应该是建筑40%,结构30%,设备水电暖三个专业各10%(欢迎指正)。问题又来了,同一个项目,比如地下室,建筑画个地下室一般只需要2个人,喽啰把口部,集水井大样这些零零碎碎的带走,剩下的给主力。而结构呢,通常至少需要3个人,基础和底板一个人,竖向构件和人防大样一个人,顶板一个人。那么,如果建筑和结构搭档在一起,专门做地下室,那么建筑的年收入,理论上就是结构的一倍。设备虽然一个专业只占10%,但是人家一个人可以做N多个项目,如果有需要上图的厂家,还有额外收入。结构怎么比得了? 总结一下:在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里,从事几乎没有议价能力的工作,收入少且分配还存在一丢丢的问题,关键门外还有大把的研究生等着你腾位置,收入能跟律师、程序员比吗? 转自知乎上的文章,写的很好,结构工程师的出路在哪儿?特别是30多岁的结构工程师 |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2 万条内容 · 2156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6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说的情况都挺现实的
回复 举报
1. 坐牢概率高
2. 自杀概率高
3. 得抑郁症概率高
4. 得颈椎病概率高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