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观规划中,园林植物占有很大的一块比重,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最后参与者对于实景的喜欢程度,一个好的植物设计可以使参与者感到轻松,惬意,反之则会使这个景区显得杂乱无章。
今天小编就从几个方面来整理一下对于植物配置方法的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 孤植(单株/丛)
孤植在景观中一般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孤植树往往选择体型高大、枝叶茂密、姿态优美的乔木,如:白桦、柳树、山杏、七叶树等。孤植树作为景观主体、视觉焦点,一定要具有与众不同的观赏效果和较高的观赏价值。
(二)对植(两株/丛)
多用于公园、建筑的出入口两旁或台阶、桥头景观小品两侧,可以烘托主景,也可形成配景、夹景。对植应选择外形整齐、美观的在植物,如:松柏类植物。
1.对称式对植。
以主题景观的轴线为对称轴,对植两株品种、大小、高度一致的植物。
2.非对称式对植。
两株植物在主轴线两侧按照中心构图法或杠杆均衡法进行配置,形成动态平衡。
关键点:非对称式对植的植物的动势要向着轴线方向,左右均衡、相互呼应。
(三)丛植。
对用于自然式园林中,构成树丛的株树从3~10颗不等,几株植物按照不等株距疏密散植,形成若干组团。植物品种可相同可不同。植物规格、大小、高度尽量要有差异。植物的株距设置,达到观赏要求的同时满足生长需要。
关键点:
1.同种植物树丛,植物形态、外形等方面要有所差异,要有主次与呼应关系。
2.丛植植物要看植物组合搭配的效果。基本原则:草木花卉配灌木,灌木配乔木,浅色配深色。
3.树丛前要留出树高3~4倍的观赏距离,主要观赏面甚至要留出10倍以上树高的观赏距离。
(四)群植
群植常用于自然式绿地中,一种或多种树木按不等距栽植在较大草坪中,形成“树林”的效果。因此,数量一般需10株以上为宜,具体数量要取决于空间大小、观赏效果等因素。
树群可做主景或背景,如果两组树群分裂两侧,还可起到透景、框景的作用。
按照组成品种数量可分为纯林和混交林。
纯林:一种植物组成,整体性强,壮观、大气。(需要注意,一定要选择抗病虫害树种,防止传播。)
混交林:有两种以上的树种成片栽植而成。景观效果更为丰富。
布置方法:群植多用于自然式园林,应疏密有致,不易成行成列,做到“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群植景观既要有观赏中心的主体乔木,又要有衬托主体的添景和配景。林冠线、林缘线要有高度起伏和迂回婉转的变化,林中开设“天窗”利用光线进入。
带植的长度应大于宽度,并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和厚度。
带植可以是规则式的,也可以是自然式的,应根据具体环境和要求加以选择。比如防护林多采用规则式带植,防护效果较好;游步道两侧可以采用自然式种植方式,已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也可采用混合式布局方式,既有规则式的统一整齐,又有自然式的随意洒脱。
注意问题:
景观层次:林带应分为背景、前景和中景三个层次,在进行景观设计师应利用植物高度和色彩的差异,以及栽植疏密的变化增强林带的层次感。
植物品种:作为背景的植物应该形状、颜色统一,其高度应超过主景层次,最好选择常绿、分枝点低、枝叶密集、花色不明显、颜色较深或能够与主景形成对比的植物;中景植物应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前景植物应选择低矮的灌木或者花卉。
栽植密度:
防护林带:植物的栽植密度需要根据具体的防护要求而定,比如防护林最佳郁闭度为50%。
观赏林带:栽植密度因其位置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背景植物株距在满足生长同时可以稍小些。以便形成完整“绿面”,中景或前景植物的栽植密度应根据景观观赏需要进行配置。
这期课程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可以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植物配置设计,成为行业大牛!!!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园林植物
返回版块19.37 万条内容 · 292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