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1-07-13 08:52:13
来自:建筑结构/钢结构工程
[复制转发]
最近在一个门刚+夹层的建模上与领导有不同的意见。
由于夹层布置比较不规则,而且面积相对较大,层数也较多,因此我的看法是用空间建模以考虑整体作用。
领导的意见是,还是平面建模。因为主要是平面受力。
我的看法:
1、 由于夹层布置不规则,地震作用下的空间效应肯定比较明显。平面建模无法考虑,所以空间建模比较合理。而且平台荷载大,地震的空间效应不能忽略。这个问题,我在以前的多层厂房有比较过。如果是空间规则,满布夹层的门刚+夹层结构,空间和平面计算的差别并不大。用空间计算,平面校核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平面计算时,对于屋面变截面梁的计算较为准确。satwe算变截面梁都是转化为等截面计算的,会有些许差别。
2、 对于平台柱平面外的计算长度,空间建模才可以准确计算。平面建模的话,平面外都是默认按1.0取的,必须要手动修改。
3、 对于所有平台下柱,应用钢规和抗规控制。由于门刚仅适用于荷载小的结构,它考虑了构件的屈曲后强度。如果平台采用花纹钢板,且活载很小,勉强用门规虽然不满足规范,但是问题也不大。但对于现在这个平台活载600kg的结构,再利用屈曲后强度明显不合适,至少也得按有效截面来计算。如果考虑腹板的屈曲(套用门规),那么不管构件的弯矩多大。平台产生的地震力这个动荷载的作用下,钢柱是极其容易失稳的。所以我主张连接平台的外围门刚柱也不可用门刚,而要用抗规控制高厚比、宽厚比、长细比。
4、 由于主要受力方向(平台主梁方向)还是在门式刚架方向,所以平台柱的强项当布置在这个方向。纵向则通过弱项刚接来保证刚度。同时也是考虑到XY方向的刚度均匀,由于纵向柱列的柱子比横向多,虽然纵向是钢柱弱项,但是纵横向的刚度差别不大。
领导的看法:
1、 由于主要受力方向是刚架方向,所以主张平面建模。
2、 根据钢规5.3.7条,平面建模时,有纵向刚接梁的地方都认为它可以阻止框架柱平面外位移,所以平台柱平面外计算长度都取刚接弱项主梁的间距。(我个人认为,5.3.7条仅适用于单层厂房的纵向支撑情况,《钢结构规范理解与应用》中有范例)
3、 对于连接平台的外围门刚柱,把平台梁与柱的节点做铰接,然后钢柱用门规控制。
4、 平台下钢柱均应转90度,弱项布置于刚架平面,以增强纵向刚度。(我认为只要次梁的方向跟着改变,将荷载传递到纵向主梁,也不是不行。但是这样的话,平台的主要受力方向就跑到纵向去了,并非主要受力方向全在刚架方向,再用平面建模应该不合适吧。退一步说,要平面建模也应当横向、纵向的柱列全部平面建模。)
写得有点长,大家看看有什么看法么?
人气不行哈,我到OKOK逛逛去吧~
[
本帖最后由 jasonzxl 于 2011-7-14 22:17 编辑 ]
全部回复(1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空间建模,平台柱、梁按钢结构标准考虑,不按门规考虑。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