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03-23 11:37:23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实景
[复制转发]
传统水景设计和治理方法和误区
众所周知,目前水景问题多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设计和治理。目前水景设计的问题主要有:
1. 设计与治理缺少同步考虑
由于专业不同,目前景观或园林的水景设计,一般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一般不太多也无责任考虑水质治理问题。因此,设计与治理很少同步考虑。
2. 防渗处理问题尚多
相当多的防渗处理设计成硬质如钢筋混凝土等,事实证明,这种设计问题多多,其防渗效果是也有诸多问题,如底板容易断裂和渗漏,且不易发觉和补救。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破坏了底质系统,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3. 驳坎与亲水
驳坎可算是目前在水景设计中最大的败笔。它彻底地破坏了水岸的生态功能,消灭了亲水性,同时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主要是驳坎的设计,使得亲水性大打折扣。还有相当多的所谓亲水平台,其实往往多为硬质结构,远离水面,并不亲水。
4. 水生态系统
由于硬质的底质、生硬的驳坎等,造成了水生动植物系统的致命破坏,生动自然美丽的水景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为此,我们更强调水景真正的生态设计。
目前水景治理的方式和问题主要有:
(1). 物理方式
景观水体净化的物理方法有机械过滤、疏浚底泥、光调节、水位调节、高压放电、超声波等方法,这些方法有时效果虽一时较明显,但不易普及,难以大规模长期实施。
1). 引水换水
水资源在我国是相当的匮乏,势必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且一部分清水汇流到整个污染的水体中的?#20914;淡效应?#36824;远远没有藻类的繁殖速度快,换水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此外,由于一次性换水会造成水源的大量浪费,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此方式目前尚无成功案例,就犹如一个人的健康怎能靠输血来维持?
2). 循环过滤
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系统和循环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网,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如果水体面积较大,必定延长循环过滤的周期,使水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引水换水效果类似,部分过滤后的清水汇流到整个污染的水体中的?#20914;淡效应?#19981;明显。与引水换水方法相比较, 循环过滤方法虽然减少了用水量,但日常的电能耗费增加了,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
3). 底泥疏浚
疏浚是指挖泥增深,并不能达到水质更加清澈的预期目标。目前世界上哪一个清澈的湖泊是靠疏浚而成的?
科学试验表明, 引水换水、循环过滤和底泥疏浚并没有从水体富营养化生成机制上处理问题,不用多久还会引起重新污染。
(2).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主要指投加化学灭藻剂来杀死藻类。虽一时效果较明显,但久而久之,水中会出现耐药的藻类,灭藻剂的效能会逐渐下降,导致投药的间隔会越来越短,而投加的量会越来越多,灭藻剂的品种也要频繁的更换,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而这种污染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且投加的化学药剂,使得一般水生景观植物无法生长,也就根本无法达到生动美丽的水景效果。
所以说用化学的方式处理水质,虽然是立竿见影的,但它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3). 曝气充氧
目前曝气的方式主要有自然跌水曝气和机械曝气,自然跌水曝气充氧效率低,但能耗低,维护管理简单,在要求充氧量较大时一般很难满足;而机械曝气充氧效率高,选择灵活,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或水塘的充氧。有时为了保证鱼类的供氧,水体中溶解氧一般应大于3mg/l(亦即B类水质标准值)。曝气的方法只能延缓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4). 微生物方法
在景观水水质恶化的时候,投加适当的适量的微生物(各类菌种),加速水中污染物的分解,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呈几何级增长,每一次繁殖都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变异品种,导致微生物处理水质能力下降,而且很难控制其数量,其生长又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例如温度、气压等等。同时微生物的分解物,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再次导致水质变坏。
因此用微生物处理水质,必须定期进行微生物的筛选培育、保存、复壮等等一系列专业处理过程,而且不能保证水质状况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
(5). 水生动植物系统修复
水生动植物系统在控制藻类的过渡繁殖,对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起到的作用尚需进一步试验,若处理不当,反而会因此造成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许多景观水体养鱼类和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后,鱼类的排泄物和水生植物的腐殖质落叶等,造成的大多是混浊、发臭的水体。
(6). 投加PSB
投加PSB是一种新颖的处理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无需单独建处理构筑物,一次性投资省等特点。但投加菌种所需费用较高,处理费用相应会增加。同时由于光合细菌属光能自养菌,不含有硝化及反硝化菌种,因此,光合细菌对微污染水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较高,但对氮、磷等植物营养物只能以COD:N:P=100:5:1的比例去除,去除率相对较低。导致湖泊、塘水等缓流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的大量流入,由于光合细菌不具有脱氮除磷的特性,因此,对于微污染水采用投加光合细菌的处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全部回复(2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