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0-12-13 22:37:13
来自:装修设计/装饰装修材料
[复制转发]
这个文章是几天前网上看到的,感觉很好,技术上、管理上、各专业等等分析很到位,推荐给大家参考
上海大火与外墙保温
作者:巷陌巷陌 标签:生活2010-11-18 14:39 星期四 晴
上海市的一场大火完全夺了亚运会的风头,使得本来就不怎么令人提得起兴趣的亚运会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场大火烧疼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城市生活安全意识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检讨。
起火原因都已经知道是无操作资格的工人违规作业,引燃了楼外的安全网和脚手架踏板引起的。据昨日新华网11月17日的报道,外墙保温材料是这次大火蔓延无法控制的主因。这就出现了一个事故责任的新问题:按照建筑规范要求,用于居民外墙保温装修的材料必须是经过处理后阻燃的,也就是要求必须是明火点不着的。
笔者曾经开过公司专门做过外墙保温工程,对这一行“门儿清”。不过公司开了不到一年就因为受不了扯不清理不顺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转给同学经营了。这小子倒是蛮能处理社会关系,善于打烂仗喝烂酒,(这里的“烂”特指复杂),把个公司搞的红红火火,自行车换捷达,捷达换欧宝,欧宝换奥迪,一路加速驶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富裕行列。这是题外话,为的是在这里顺便简单普及一下外墙保温知识。
中国人需要掌握的知识真是太多了!食品添加剂让我们成了化学家;各种商标防伪、造假手段把我们培养成了物理学家;为了不买到注水肉,我们又成了生物学家;这回多一门知识,当个建筑学家。有时候笔者忍不住想,你说要是把个发达国家的外国人放到中国来,估计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外墙保温就是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包上一层隔热材料。大家都见过城市里偶尔露出地面的热力管道,外面包了一圈颜色发黄的泡沫样的东西,为的是保温。道理一样,只不过是用到建筑物上了。
外墙保温通常使用三种材料,聚氨酯泡沫、挤塑板、苯板。保温效果由优到劣也是这个次序。施工的时候,除了聚氨酯泡沫是液体喷涂到建筑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形成保温层,其他两种都是作为板型粘贴到墙体上的。最常见的、使用最广泛的、造价相对最低的是第三种“苯板”。
苯板老百姓习惯叫它塑料泡沫,白色的颗粒挤压成的板材。沿海城市往内地空运海鲜也多用它做保温箱。这个材料没经过处理前是易燃的,打火机一点,火苗子嗷嗷旺,不亚于烧油的感觉。看央视大火和这次的上海大火,那个疯狂到像是整个楼浇透了油似的烈焰,很像是这种材料被燃烧形成的效果。既然新华网已经肯定是这样,那么问题就来了。
建筑规范要求,用于建筑物外墙保温的苯板,都必须是经过阻燃处理的。也就是在板材形成前还是颗粒状的时候,就加进去一种材料,经过混合后再挤压,出来的苯板是无论如何明火点不着的。从照片上看,是三栋居民楼一起开始外墙保温工程。好奇心强的人可以到旁边两栋幸存的楼下,去找来施工的苯板残渣烧烧看,若着火就说明苯板不合规范要求,建筑和施工单位要负这次火灾的大部分责任。
外墙保温造价还是比较高的,即使使用最便宜的苯板,也要在房屋总造价上增加100~300元的成本。当然过去房子几千块钱一平米,这个成本看着不小。现在的房子动辄就几万一平米,这个成本从购买者的角度看,基本就可以忽略了。
赵本山小品里说“乡长一发神经,老百姓全都干疯了!”节能这件事也是这样。前几年国家号召节能减排,这是非常好的事情。问题是中央精神落实到了地方,就成了地方大跃进、发神经的表演。节能的范围很广,措施也很多。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才是正办。就像长途跋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过不去闭着眼硬闯,又教条又危险。
建筑物的热交换主要发生在门窗部分,大于60%的热交换是通过门窗与室外发生关系的,外墙所损失的只占20%左右。也就是说节能的最简便、最有效措施是给居民的家中窗户全部换成双层玻璃或者双层窗户。
比较矮的建筑物外立面贴苯板做外保温是合理的,而高楼这样做就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不是着火的危险,因为这里说的是使用合格的保温材料,不是偷工减料使用哪种没经过阻燃处理的材料。)苯板在施工中,基本是靠水泥掺上专用胶水形成胶泥,粘贴到墙面上。年头久了,胶泥会逐渐失效。尤其是遇上大风,在建筑物的负压面会形成脱落。也就是说大楼迎风面问题不大,背面形成负压,就相当于用一个巨大的皮揣子往下拔,几下就把贴的苯板掀开了。很多建筑物在保温层的外面还贴了瓷砖,沉甸甸的,几米见方的大块的脱落,从高空忽忽悠悠下来,下面的人就算看见了,躲都不知道怎么躲!道理很简单,谁能抓住在空中飘摇的纸?路线不定,目标也不定;脱落的时间不定,脱落的大小形状也不定;所以说非常危险。
高层住宅做外墙保温应该做内保温,就是在室内的外墙里面加一层保温材料。可现在房子那么贵,老百姓谁也不愿意牺牲那么半平米面积去搞看不见效果的保温工程,这就形成了矛盾。
这次上海的大火烧出了问题,也肯定烧出了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在高层建筑物外墙做保温工程会再一次被专家讨论。结果是什么样说不好,但社会肯定是在一天一天进步,经验也是在一天一天积累。每一次重大事故无疑是对社会问题的最有力警钟,也会促进各界人物的最积极反映。但问题是,我们的管理层如果总是被这样的“大事”推着走,而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代价就太大了,老百姓“烧”不起。
死亡的方式很多,除了自然死亡和疾病,自杀、车祸也常见,官方还发明过“躲猫猫”“发梦梦”等超级快乐的死法。可是像上海大火这样的死法,实在是太可怕太惨了!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彻底负起责任来,不但追查几个农民工,还要深挖事故背后的原因,找出真凶和源头,彻底杜绝隐患。还是那句话,坏事处理的好,处理的坦荡磊落,处理的老百姓心服,对于恢复已经滑坡很远的政府形象来说,是有益的。
2010-11-18 午
全部回复(3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有的是信息互通才更能体现它的价值啊。谢谢啦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