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5-12-22 15:24:22
来自:施工技术/市政工程施工
[复制转发]
先进的尴尬──监理,想说爱你不容易监理在国外是技术、管理权威的象征,称之谓咨询工程师或测量工程师,但是在中国,监理违背了在中国推行监理制度的初衷,监理成了施工单位的质检员,成了业主的出气筒。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多,希望大家展开讨论?
据说监理是国际上对建设项目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其实不然,国际上代表业主对工程进行管理的多是咨询机构来实现,是咨询不是监理,这从FIDIC中也可以看到,所谓的监理只不过是我国借鉴国际上的咨询工程师惯例,加上我国的国情、政府机关的运作习惯、某些人的长官意识,主观癔造而成的,从他的诞生之日就注定没有多大的发展前景,虽说监理体制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工程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在某些地区和某些行业开展的较好,并不能说明监理有多大的发展潜力,比如在高速公路、水利等行业监理运行的比其它行业要好,但这两个领域的监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监理,而是把系统内的管理方式改变一下名称罢了。之所以说监理没有发展潜力,最主要的是因为作为一门科学,监理缺乏让他保持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独立的知识体系,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和即将开展的注册建造师,哪一个没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一点看看监理工程师考试内容就知道了。当初监理作为新生事物,本人怀着满腔热情投入第一次全国监理工程师注册考试,仅用了最多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复习就通过了考试,在同我一起参加考试并通过的同事中,没在工地呆过一天的人大有人在,请问从未画过一张建筑图、甚至连一张建筑图都没有见过的人能通过注册建筑师的考试吗?连一个简支梁都不会计算的人能通过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吗?我也搞过几年结构设计,但就我自己而言如果想通过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没有一年的认真复习是绝对不行的,这还是在2000年以前免试基础考试的情况下。其实国际上通行作法是项目管理和咨询,我们津津乐道十几年的“三控两管一协调”其实是项目管理的思想,而非监理的发明创造,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理的工作内容不能仅停留在“三控两管一协调”上,现在安全、环境引起全人类的重视,我们却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监理可以对施工企业严重违反安全生产的现象置之不理。不可否认自第一次全国监理工程师注册考试以来,监理理论有所发展,但和现实社会的需要相距甚远, 我们逐步摆脱了施工企业质检员的地位,却摆脱不了业主质检员的地位。监理和咨询不同,监理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咨询更容易让人接受。你既然要去监理人家,就要比人家掌握的知识多,而事实上不然,年富力强知识水平高的大多不再去做监理了,只剩下老弱病残,你能说服甲级或某些乙级设计院搞设计的年轻人加入监理行业吗?通过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人固然很多,但其中真正能够到现场做总监的占多少?有能力做总监但又不愿做的人又有多少?如果说监理等同与国际上的咨询一样是代表当今社会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方法的话,那么就需要一个同样先进的文化环境来容纳她,成熟的监理需要成熟的业主、成熟的市场、成熟的建筑文化,而我们现在的业主、建筑市场、建筑文化如何?政绩工程、黑白合同、信用缺失、拖欠工程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监理怎能独善其身吗?你能够“三控两管一协调”吗?因此,就有了以下几组尴尬镜头:
镜头之一:旁站监理
旁站者──高级工程师,被旁站者──建筑工人(其实就是民工),旁站者西服革履,不时被溅上点儿水泥浆液,被旁站者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也许所有被旁站者的学历之和不及旁站者一人,这就是为什么旁站者总是少数的原因,有什么办法呢?工程质量就出自这些粗手之中,不旁站谁敢保证不会在关键部位给你设下一个隐患?况且旁站监理记录表中还要让他们签字,但有一个情景被忽略了,此时施工单位的班组质检员在哪里?专业质检员在哪里?项目部质检员在哪里?土建安装负责人在哪里?技术负责人在哪里?项目经理在哪里?这些人在投标文件中很容易被找到。
镜头之二:当面呵斥
某处有一点质量问题,业主当着施工单位的面对监理呵斥一顿:“你们监理是怎么检查的?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发现?”,怎么说呢?监理不能白拿人家的钱,不是所有呵斥你的人都会给你钱的。
镜头之三:误闯禁区
在业主办公室,业主某主管正在同项目经理谈话,监理突然闯入,看到了人家不想让你看到的情景,进退两难。下班时项目经理准备约业主单位某人去饭店边吃边谈某事,不巧又被总监碰见,项目经理不让两句不够礼貌,但又确实不想让总监同去,总监非常识趣:“我有事。”
镜头之四:自找没趣
工程中某个分包商施工的程出了一些质量问题,总监非常气愤,但当得知此分包商是业主某某指定时。
镜头之五:难言之隐
闲来无事,总监也与业主代表、项目经理坐谈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当谈到各自收入时。
镜头之六:物极必反
没有办法监理费用太低,只有从其它方面多动脑筋了,当被业主发现时(如果说监理是公正的第三方,那么就应该第三方给钱,而这第三方在哪里呢?)。
镜头之七:不期而遇
被监理的某工程恰好是同班同学设计的,当某天骑自行车去工地正好遇见开着私家车来工地解决问题的同学时。
以上是一个从事监理十年的注册监理工程师(现在基本不再做监理了)在监理实践中的一些感想,限于作者所处环境这些看法也许是局部的,仅代表个人观点,所有事例并非全是作者亲历,一切引用(对号入座)产生的后果与作者无关。
全部回复(1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