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武汉老庄结构院 \ pkpm标准层模型试算检查步骤

pkpm标准层模型试算检查步骤

发布于:2010-05-05 20:25:05 来自:建筑结构/武汉老庄结构院 [复制转发]
标准层初步计算检查项目
N1 仅做标准层建模,考察上部结构方案的可行性
序号 检查项目 指标要求 备注
1 板厚 检查是否正确
2 荷载 检查输入是否正确无遗漏
3 混凝土标号 检查输入是否正确无遗漏
4 数检报告 检查有无问题
计算参数 检查是否正确
5 单位面积质量 ≤14kN/m2
6 楼层侧向刚度比 Ratx1,Raty1≥1 “SAT计算控制参数”中采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算法
7 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Ratio_Bu≥0.8 “SAT计算控制参数”中采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算法
8 周期比Tt/T1 ≤0.85(框支结构)
≤0.9(其它) Tt不应为第一周期
9 地震作用最大方向角 >15°时,需附加地震作用角度
10 最大水平位移比和层间位移比 不宜大于1.2
不应大于1.5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11 超筋信息 查明原因,调改解决之
12 单工况下恒载梁弯矩图 检查是否正常
13 墙肢轴压比 ≤0.6(抗震等级二级)
≤0.7(抗震等级三、四级)
14 梁配筋率 ≤1.5%
15 墙配筋率 检查有无配筋较大,配筋困难者
备 注 1.单元间平面错位处两侧各一个开间板厚最小值为110mm。
2.建模层高:
标准层2.9米。
3.混凝土强度等级:
地上三层框支结构(B1楼):地下室~三层 C35;4、5层C30,6层及以上C25。
地上二层框支结构:地下室~二层 C35;3、4层C30,5层及以上C25。
落地住宅:地下室~3层 C30;4层及以上C25。
纯网点:C30。
纯车库:C30。

全部回复(2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三金岛
    三金岛 沙发
    很好 感谢楼主
    2013-08-06 16:20: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baiyizhou
    baiyizhou 板凳
    谢谢。。。。。。。。。。。。
    2013-05-18 10:40: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武汉老庄结构院

返回版块

10.49 万条内容 · 52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转)

结构设计中相当部分构件的设置,规范仅给出了最低限值或建议取值,实际设计过程中各人的理解不同可能对整个设计带来相当大的区别。还有部分是属于概念设计的范畴,尤其值得我们一起探讨。  一.关于超长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7.1.2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55m 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按照苏州地区的经验,单层房屋超过55m在70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笔者长期的工程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笔者认为中部区域作为一个中点必然受较大应力,而两侧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而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的扭转效应也须我们在设计中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当框架结构超过70m时,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0m 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笔者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观瞻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