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建筑的本身就是艺术——建筑大师赖特及其建筑作品

建筑的本身就是艺术——建筑大师赖特及其建筑作品

发布于:2008-06-03 14:27:03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建筑的本身就是艺术
——建筑大师赖特及其建筑作品
(转帖于《空间》第七期)



“美丽的建筑不只局限于精确,它们是真正的有机体,是心灵的产物,是利用最好的技术完成的艺术品。”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建筑大师赖特的奇思妙想造就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建筑佳作,其设计理念是对20世纪建筑和艺术的革新。作为举世公认的建筑大师,尽管赖特已辞世将近半个世纪,但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影响力迄今犹存,许多作品都是现代建筑师们争相模仿的不朽之作,不少革新派的建筑作品也都打上了深深的赖特烙印。

建筑大师赖特的青少年时期

赖特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1998年美国《时代》杂志评出的“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位人物”中,赖特是唯一上榜的建筑师。可以说,赖特的一生就是对建筑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的一生。在其91岁的有限生命里,他将70多年的时间主要花在建筑设计上,范围涵盖别墅、办公楼、教堂、学校、图书馆、桥、博物馆等。但他的作品并不只局限于建筑,他还设计了众多的家具、织品、玻璃艺术品、灯具、餐具、银器以及绘画。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年6月8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Richland Center,1959年4月9日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死去,享年91岁。他的父亲是一个音乐家、传教士,母亲则是一位教师。

[图1]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美国国会图书馆档案照片/摄于1954年
此主题相关图片



幼年时期,赖特一家过着一种近乎游牧般的生活。在1878年全家搬迁到Madison之前,一家人曾先后在Richland Center、Rhode Island、Iowa和Massachusetts居住过。从11岁开始,赖特在Madison生活了长达9年的时间。这期间,赖特总是和叔叔一起,在Taliesin hill附近的农场度过夏天,他的父亲则在Unitarian教堂当牧师。早年这段在威斯康星州农村度过的生活经历,深深影响到了赖特后来的建筑设计风格。赖特认为一切美感均源于自然,因此比较强调建筑设计应当尊重天然环境,每幢建筑物都应当顺应和表现自然力来实现最佳境界。赖特还提出了独具创意的“草原式风格”和“有机建筑”理论。
自1885年父母离婚后,赖特就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父亲。为了支持这个家庭,当年赖特开始为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工程学院院长Allan Conover工作。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期间,赖特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学习了土木工程,同时还为建筑师Joseph Lyman Silsbee绘图,并监督Unity小教堂的施

全部回复(1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hanzuoyang
    hanzuoyang 沙发
    向大师们致敬
    2010-08-27 13:53: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hyperlink
    hyperlink 板凳
    美丽的建筑不只局限于精确,它们是真正的有机体,是心灵的产物,是利用最好的技术完成的艺术品
    2010-08-01 16:20: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地震过后 向羌族学习碉楼的智慧

震灾过后,满目废墟,人们哀痛生命的消逝之后,最先提出的问题,则是关于建筑的质量。在网上,有关灾区建筑的讨论铺天盖地,而一些建筑物抗震效果之强、其中的人们居然毫发未伤的奇迹更是令人惊奇不已,其实,所谓奇迹,原本就在我们的历史智慧之中,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所谓奇迹,就是你在十年前盖房子的时候,能想到十年后的事情”,与这句话想对应,地震灾区的羌族先民,确实想得很远很远。与脆弱的现代建筑相反,建于清朝的羌寨碉楼安然无恙。对于历史建筑如何抗震防灾?方振宁想起手头一本2000年出版的《中国羌族建筑》,从中发现了羌寨有许多用石块砌成的村寨,官寨,碉楼和民宅都非常坚固,特征是相互咬在一起,墙面呈坡状,特别是寨中防御用的碉楼,可以说是羌寨中的高层建筑,都是石砌,所谓碉楼如同堡垒,一般高达三四层,底层圈养生畜,中层住人,上层储藏粮食,屋顶为平台,功能极为合理。碉楼建造时都是采用现地建材,以土石为原料,不用绘图、吊线,全凭传统世代相传的技艺和经验,碉楼层次不一,结构严密,不仅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从平面上看多呈六角,八角甚至多达十二角,这些角翘出来,就好像是建筑物主体的筋,起加固作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