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时事 \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行动正式启动 预计补水5.15亿立方米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行动正式启动 预计补水5.15亿立方米

发布于:2022-04-15 13:47:15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时事 [复制转发]


4月14日,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供水基础上,岳城水库开闸,潘庄引黄渠首加大流量,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补水,标志着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正式启动。此前于4月13日,水利部召开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启动会,安排部署贯通补水相关工作。


   
     


此次补水工作是水利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改善大运河河道水系资源条件,恢复大运河生机活力,推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具体行动。


根据水利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补水方案,将于4—5月实施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此次贯通补水的目标是,统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供水、四省市本地水、引黄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多水源,向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进行补水,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置换沿线约60万亩耕地地下水灌溉用水。与2021年同期相比,预期有水河长增加约112公里,水面面积预计增加9.5平方公里,补水河道周边地下水水位回升或保持稳定,水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改善,将为实现“十四五”大运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进一步推动实现京杭大运河全年有水积累经验。


   
     


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工程浩大、受益广泛,是活态遗产。同时,京杭大运河具有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功能。然而受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20世纪初大运河出现断流。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存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河道断流,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


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经水利部党组认真研究,启动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本次补水,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作为主要贯通线路,北起北京市东便门,经通惠河、北运河至天津市三岔河口,南起山东省聊城市位山闸,经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至天津市三岔河口,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流经8个地级行政区。预计可提供补水量5.15亿立方米,其中入京杭大运河水量4.66亿立方米,从京杭大运河卫运河段引走向衡水湖生态补水1.0亿立方米,从南运河段引走灌溉水量1.27亿立方米。



补水路径分为四条,其中: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经小运河、六分干、七一河、六五河为南运河补水,补水量1.83亿立方米,全部入京杭大运河;岳城水库经漳河向卫运河、南运河补水,补水量2.0亿立方米,入京杭大运河1.62亿立方米;潘庄引黄经潘庄引黄渠首、潘庄总干渠、马颊河、沙杨河、头屯干渠、漳卫新河倒虹吸,向南运河补水,补水量0.3亿立方米,入京杭大运河0.24亿立方米;密云水库经京密引水渠、温榆河等向北运河补水,补水量0.3亿立方米,入京杭大运河0.25亿立方米。再生水及其他水源补水0.72亿立方米,全部入京杭大运河。各补水水源同时为途经的温榆河、漳河、隋唐运河、卫千干渠、潘庄总干渠、七一河、六五河等河流补水,补水线路总长约1230公里(含贯通补水河长707公里),涉及沿线41个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的县,面积达2.97万平方公里。



本次补水水源构成多、补水线路长、涉及范围广、影响面大,是一个系统工程,为确保补水行动计划安全顺利实施。水利部、四省市人民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沿线地方政府抓实抓细抓好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 一是加强河道清理整治。 充分发挥各级河长湖长作用,加强补水沿线输水河道排查,完成河道内垃圾、障碍物、违章建筑清理任务;对河道内有工程施工、过流条件不好的河段,要协调解决河道施工阻水问题,提高河道过流能力。 二是抓好水量联合调度。 综合考虑来水蓄水情况、补水河道过流能力,统筹补水进程、河道水位、沿线引水和防洪要求,切实保障河段水流贯通。 三是实施水源置换和地下水回补。 利用好补水契机,加大农业水源置换力度,置换地下水开采量,有效回补地下水。 四是加强动态跟踪监测。 实施大运河及补水路径沿线水量、水位、水质、水生态等全要素全过程监测,确保完整控制水量变化过程。 五是加大管水护水力度。 加强巡护管理,强化水量监管,保障生产人员安全以及沿河居民、建筑物安全。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时事

返回版块

3661 条内容 · 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遥感影像的智能解译与变化检测

胡翔云,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摄影测量系主任、武汉大学空间智能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主要从事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影像的智能处理与解译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主持研制的遥感影像的快速特征提取和变化检测easyfeature软件系统,应用于测绘地理信息、国土、减灾、交通、石油、电信等行业,相关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公路科技特等奖。在国内外的主要测绘遥感与人工智能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