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且行且珍惜,传统设计院还能残喘到何时....

且行且珍惜,传统设计院还能残喘到何时....

发布于:2020-06-12 15:33:12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来源:工程壹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一个行业里,大量人深陷无奈的挣扎中,这个行业一定病入膏肓。更可怕的是,在这个行业里,上层既得利益者永远都在选择性失明,底层广大劳动者永远都在选择性失忆。


恶性循环,一直如此。



设计院,多少个满怀希望的青年涌入,却带着一身类似的疲惫纷纷逃出。它像个程序复杂的大型绘图机器,每天都在生产着各式各样的图纸。


领导者们也希望底层劳动者能够跟上机器的速度,每周工作八天,每天工作25小时。设计院的存在似乎是向世人证实这样的一个事实——永动机真的存在。


但是,永动机真的存在吗?显然并不存在。那这台看似忙碌的机器,还能运转多久?


其实,对这个行业我并不悲观,我也从来不是一个消极的人。相反,历史早就深刻地提醒过我们——危机意味着转机。


所以,纵使行业让很多人心灰意冷,但它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设计模式的创新升级潜能巨大,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远不只低头画图。


写这篇文章,也是想深度剖析一下设计行业的现状,顺便与大家探讨下行业未来发展可能的趋势。个人拙见,不喜勿喷。


01


先谈几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案例:


1.安吉两山创客小镇二期建筑设计项目


项目位于浙江安吉,这是一个在招投标阶段就被创客小镇管委会好心劝退的项目。当时所在单位的领导层打算投标这个项目,于是就安排了三个人:建筑主管,我,还有另外一名同事一起来做这个项目。


人手腾出来后,紧接着就是组织现场踏勘。现场踏勘当天,我们来到两山创客小镇管委会办公室,跟管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聊了起来。


当我们表明了来意后,其中一位主管领导就说了一些关于这个项目的来龙去脉,以及他的一些个人看法。总结起来,大概的意思就是:你们最好不要参与这次投标。


因为他们内部已经有一家意向单位了,虽然他们没有明说,但基本就是这个意思。后来了解到,好像是一家上海的设计单位。


听罢,在管委会办公室,我和主管四眼相望……接着,就匆匆结束了这次现场勘探,回到单位跟领导汇报了相关情况,然后领导表态,这个项目就此打住。



2.宜兴景舟广场项目


项目位于江苏宜兴,这是个私人开发商的商业建筑项目,更是个非常不靠谱的项目。说是私人开发商,其实据说就是光杆司令一个,没钱没人,空手套白狼。


这个项目从前期到建筑方案不知道折腾了多久,直到我从单位离职,正式建筑方案仍然没有敲定。


依稀记得,前期接洽的时候,这位开发商就要求我们单位用最有能力的设计团队,用水平最高的建筑师,甚至要求把参与该项目的建筑师简历发给他确认,不确认不放心。建筑方案一路做下来,也不知改了多少稿,单位所有的建筑师基本都参与过。


偷面积,偷面积,一切为了偷面积!


听说普通商业层高有限制,开发商就要求我们把建筑功能改成电影院,甚至让我们改成羽毛球馆。


又听说江苏的商业项目,如果建筑有一部分做成供市民使用的公共空间,那这一部分就不用算容积率,于是开发商就让我们做一个这样的空间,报批时写城市公共客厅,待项目落成验收通过后再改造成商铺出租。


期间,有个小插曲,由于这位开发商实在是太难缠了,单位一名优秀的建筑师由于不堪其扰,差点离职了。不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不论是白天还是深夜12点,这位开发商只要有什么想法就会立即联系建筑师,各种指示狂轰乱炸,要求建筑师马上改好,最好当晚就把调整后的成果发给他。


狗血的事情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关键的一点,这位开发商,到现在,仍然,分文未出。



3.新昌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综合大楼项目


项目位于浙江新昌,这是个废标的医疗建筑招投标项目,也是我以主创身份来把控整个项目方案设计。然而,却也是我离开这个行业的导火索——它让我失去了耐性。


从接触到这个项目的第一天起,我就以争取中标的心态来要求自己,要求自己理性的分析建筑场地的各种制约条件,以更合理的方式优化功能布局。


结果,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建筑方案在开标当天,直接废标了。问题不在技术标,问题出在商务标——一个要求提供原件的文件,我们却提供了复印件。这一切,我们只能从自身找原因。


更让人意外的是,开标的第二天上午,甲方打来电话,说他们认真地看了我们的方案,还是想用我们的方案,虽然它已经废标了。考虑到它已经失去资格了,于是就提出有偿购买我们的设计方案,哪怕是为那家已中标的单位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也好。


尽管,价格不高,但我相信大家都是为了医院的未来着想,而且这也算是对我以及为此项目共同付出过的同事的一种慰藉吧。


以上是我在设计行业里经历的一些事情,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之所以列举这三件,是因为每一个具体项目的背后都直接反应出设计行业的某一方面现状。


02


第一个被劝退项目,直接反应出ZF在公共项目里的话语权,侧面反应出设计院在实际项目中的局限性。


展开来讲,这种局限性充斥在各种ZF主导的项目中,尤其在县一级的地方公共项目中,建筑方案的落地大都不是由设计院说了算,而是某些局长说的算,局长点头,大家就纷纷说好;局长摇头,大家就各种发难。


导致设计院在这些ZF项目中已经沦落到各种跪舔式讨好。


这种由非专业的部门领导操控着建筑的设计源头,真的合理?更有甚者,少数主管领导为了让项目迅速上马,做出政绩,他们缺失最基本的时间概念,不论项目规模大小,都要求设计院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图纸。


在设计院里,听到他们电话里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施工图什么时候完成?试想一下,这种图纸即使完成了,质量能有保障?殊不知,这样的项目破土动工之日就是深陷囹圄之时。方案调整、工程变更、图纸修改等等,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到头来,不知浪费了多少时间。


我有时候在想,应该让这些主管工程建设的ZF领导和当地设计院院长互换岗位半年,挂职学习。


这样一来,不仅设计院能从整个项目建设宏观层面了解问题,更好的为项目服务。更为关键的是,让那些ZF领导能够深刻地熟悉设计院的日常工作流程,不要急功近利,真正成为领导中国城市建设良性发展的引路人。


第二个私人开发商的项目,直接反应出社会上的一些投机分子的投机行为。


在这些人眼里,项目从来不是拿来深耕细作的,甚至连真实的项目都没有。他们的世界全凭套路,对上忽悠ZF,对下忽悠设计院,尤其是后者,深受其害——要图必须给,要钱肯定没。


这类项目就像是阻碍设计院这台机器良好运转的腐锈,必须予以清理。


第三个废标项目,反应的是现阶段设计行业的竞标机制。


列举这个医院项目,不是想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有多好,更不是想为自己打抱不平。商务标出现差错导致直接废标,问题出在设计单位自身,这是不争的事实,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


但,仔细思考这种竞标机制,真的是最合理的选优方式?就不能更简捷,更高效吗?


到底是选择最优质的技术标,还是选择最符合招标书要求的商务标?有时候连招标文件本身的描述就模棱两可。


封面到底要不要写正副本?要不要写设计单位名称?字体到底是黑体还是宋体……


有的项目从公布招标的那天到项目开标只有十天,时间为何安排得如此紧迫?很难想象这样能选出好的设计方案。这其中有没有利益瓜葛,很难说清楚。


低价竞标问题,各大设计院为了中标,让本来就不高的设计费一低再低,恶性竞争。这样只会大大降低设计及服务质量,

原因很简单:设计院拿的设计费少了,利益层层扒皮,剩下落到中底层的设计人员手里能有多少?项目现场有问题,想让他们跑趟现场出出主意,能积极吗?没给施工方脸色看,就已经算是道德高尚了。


前段时间,有两会代表建议取消最低价中标,要我说,不仅要取消最低价中标,应该在招标价格控制范围内,鼓励选择高价中标。高价格未必能保证优质的服务,但低价格的服务一定很糟糕。


还有外省投标项目,有多少项目夭折在异地备案上?大家都知道要想去外省做项目,就得去当地办理备案手续,这无可厚非。但有些省份对待外地设计单位备案问题,态度非常消极,甚至是极度排外。


江西省就是如此,一同事去江西南昌办理备案,前前后后不知道跑了多少趟,窗口人员态度冷淡,各种法子让你知难而退,打道回府,就是不给你备案。


往小的说这是地方保护主义,说得不好听点,就是相关部门领导的眼界太窄,格局太小。


再说个题外话,一本几十页的A4大小项目招标书,向设计院要价500元,这真的不是巧取豪夺?设计院为ZF做设计,ZF难道没有义务为设计院免费提供招标书?500元一本,脸呢?


03


以上,主要说的是从ZF、开发商、设计行业竞标机制这三个外部因素对设计行业造成的影响。


另外,在本届ZF反腐高压的态势下,ZF项目上马谨慎再谨慎,加上二三线城市住宅库存压力较大,整个中国城市开发速度明显放缓。


时到今日,建筑设计行业市场持续萎靡,虽貌似有回暖迹象,但前景依旧不明朗。纵使受到这些外部不确定因素的消极影响,但设计院自身的内部问题才是设计行业未来良性发展的绊脚石。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积极改善,那行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传统设计院还能残喘多久?


1.挂靠泛滥成灾,浑水摸鱼者比比皆是。


挂靠现象在设计行业相当普遍,没合法的设计资质但又想挣大钱,好办,找家有资质的设计院挂靠,按比例向设计院缴纳挂靠费。双赢,何乐而不为?


但是,有些人胆子很大,不考虑项目的技术难度,什么样的项目都敢接。反正如果自己的团队搞不定,再外包,外包的不会,再外包。


最后甲方都不知道和谁去对接,项目沟通效率大打折扣,直接导致责任主体不明确,设计质量也难说没有瑕疵。所以,有些甲方根本不把设计院放在眼里,很多时候,这怨不得别人。


好在,ZF已经降低甲级建筑事务所的申报条件,一名一级注册建筑师就可以注册甲级建筑设计事务所,以前需要三名。希望这一举措能够释放行业活力,缓解因挂靠带来的种种问题。


2.内部制度迂腐,官僚气息极其严重。


可能是由于上个世纪计划经济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传统设计院依然残留着固有的惯性思维。院长,所长等等这些称呼就可以看出端倪,其实说白了,就是大老板,小老板。


院里的总工牛逼哄哄也就罢了,就连做一些辅助工作的行政人员也鼻孔朝天,走路自带风。每次审图盖章都是笑脸相迎,好话说尽。很想说一句,难道这些人不应该为我们服务吗?没有我们广大画图狗用生命熬出的图纸,你们哪来的工资?


最要命的是,设计院永远是一个唯经验至上的地方,不论是在人事任用制度上,还是内部管理制度上,「创新」二字在设计院几乎不存在。


永远重复着单调的流程:画图→改图→画图→改图。


3.工作强度巨大,利益分配严重失衡。


呆过设计院的人都知道,那工作强度不是一般的恐怖。虽然加班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到底是加了。


晚上加班,周末加班,甚至节假日都在加班,熬夜到12点,简直家常便饭。刚入行时,乐观的我并不相信那些老员工说的这些话,心想,真有这么夸张?现在能够下午6点正常下班,会产生放假了的错觉,走路都会嘴角上扬。


加班如果能换来高收入也认了,毕竟付出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然而,很多时候结果会让人失望。


对,设计院就是有这种魔力,让你鬼使神差的不计回报的加班,不加?你会有羞耻感。


每月到手3000的工资,不知道领导哪来的勇气,要求没日没夜的加班,真特么让人匪夷所思。


各位院长,所长,行行好,你们每年超百万的收入,能不能匀点儿画图狗,咱少挣点?


04


如果传统设计院领导层不正视自身的问题,依旧任由发展,那么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很可能是这样:


除了省一级的老牌大院,其余大部分设计院最终可能走进历史。因为传统设计院早就跟不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已经属于落后的行业了,加上新型的甲级事务所制度的实施,未来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二十人左右的优质独立设计团队。他们结构组织精简,有朝气且极具创新精神,将直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与传统设计院一决雌雄。


另外,刚进入设计行业的新人可能觉得我在危言耸听,如果是这样,我希望这部分人能够收藏此文,三年后再来看这篇文章,相信会有不同的感触。


我也知道这几千字并没有什么卵用,大家看完,该套路继续套路,该加班继续加班。也可能会选择性失明,或者选择性失忆,毕竟大家都在奔于生活,


望,且行且珍惜。

全部回复(2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hhh8992
    hhh8992 沙发

    深有同感。楼主是建筑专业的吧,设计单位建筑专业是龙头,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工作最累。水电设备专业相对轻快点。一般而言,后勤确实比一线画图狗地位高,对待工作一副与我何干的态度。现在年轻人愿意去设计院的少了,有时都招不到人,现有人员却不断离职。


    2020-06-12 23:48:12

    回复 举报
    赞同2
  • 种一亩清风
    写的很中肯。
    2020-06-13 15:40:13

    来自 土木在线APP

    回复 举报
    赞同1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早安建筑】事故突发!隧道洞顶内衬脱落致1人死亡

来源:雨城应急管理、雅安日报、澎湃新闻等网络资讯 作者:槑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